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各地

  • 2021-06-03 07:11
  • 来源: 芜湖日报
  • 作者:

  学习合肥 追赶合肥 奋勇争先开新局(下)

  “大湖名城”的营商秘籍

  大湖有容,广纳宾朋。名城风范,起于营商。以“大湖名城”为城市名片的合肥,从解放时仅有5万多人口的江淮“小邑”,蝶变为今天常住人口总量近千万的特大城市,特别是15年间实现GDP千亿到万亿的跨越,其崛起的密码除了科创、产业的“硬实力”,也绕不开营商“软环境”的优化升级。

  商事制度改革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在国务院办公厅开展的调查评估中连续两年排名前五,劳动力市场监管、财产登记、纳税、政务服务、包容普惠创新五项指标成为全国标杆……营商环境“合肥品牌”的“强磁场效应”从何而来?记者实地走访,试图从“一招一式”间窥其堂奥。

  “顶格倾听”企业诉求

  近年来,合肥以“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为契机,先后实施创优营商环境“再提升”“攻坚年”等行动,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创优营商环境攻坚年行动领导小组,形成全市统筹、分级推进、督察评估、整改提升的联动工作格局;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针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开展银企、科企、用工、基金、供需等专项对接活动;运用“制度+科技”法治监督新模式,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20年7月7日,正值全球疫情肆虐之时,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上万套设备进入安装调试阶段,国外专家却因疫情到不了现场。时任合肥市长、新型显示产业链“链长”的凌云得知此事后,亲自出面协调调度,帮助维信诺首开安徽省复工复产国际包机先河,完成5批6架次累计703人的国际包机和转运防疫工作,其中200多位专家来自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此举解决了整条产业链的燃眉之急,是危急情况下政府用好用活自身资源,为企业排忧解难的生动缩影,也是合肥营商环境的最佳名片。

  相似的情景在芜湖也曾上演,2020年2月26日,也是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协调调度下,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在安徽首开包机先河,从河北接来161名产业工人。芜湖在全省首开复工复产国内包机先河,合肥则以更大气魄率先国际包机,从两市落实“六稳六保”、主动作为的相似举措中,不难窥见两市定格倾听企业诉求、集成政府资源优势解决问题的同一思维。

  以之为圭臬,芜湖当下正聚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营商环境品牌:完善政企沟通互动长效机制,政企“畅聊早餐会”顶格倾听企业诉求,推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推进企业获得感可量化,“1%工作法”对影响企业利润的物流、用工、能源、融资、税费等制约因素逐一拿出降本增效举措,力争让芜湖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1%利润率;聚焦招才引才留才,“紫云英计划”将人才招引、培养、服务、激励、保障整合成系统性的政策和计划,致力让豪杰英才齐聚鸠兹……

  “效率至上”服务市场

  今年一季度,合肥新登记市场主体60483户,同比增长103.46%,再创历史新高。国家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显示,合肥是2020年度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自实施流程再造攻坚行动以来,最为直观的便是市政务服务大厅的办事窗口从49个减至18个,以前是楼上楼下跑,如今全在一楼,真正让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合肥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审批项目协调处处长李银发告诉记者,合肥以专科+全科的方式,将除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两个专窗以外的其他事项统一纳入综合窗口,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

  转移登记“刷脸办”、抵押登记“不见面办”、交房拿证“同步办”、信息查询“随时办”、部门协调“联动办”、市民办理抵押登记业务“零次跑”……2020年,合肥不动产转移登记平均办理时间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提速至3小时,抵押登记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提速至2小时。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公布:包括财产登记在内的5项指标上,合肥成为全国标杆。

  这是营商环境“合肥速度”的最佳例证。在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的进程中,合肥依托大数据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一码办”,将“安康码”引入大厅办事,并与市级电子证照库关联,办事人在办理业务时只需扫描经授权的“安康码”即可带出办事所需证照;打通市级及以下各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按照“关停一批、共享一批、整合一批”的思路,推进基层在用系统和平台整合、开展政银合作“就近办”、试点将县级权限下沉至于社区(村)服务中心;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市本级及13个县(市)区、开发区全部建成“一网通办”企业专窗和个人专窗,实现长三角41个城市、65个事项异地通办。

  学习合肥,芜湖优化营商环境的追赶脚步也从未止歇:今年5月,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发出全省首张通过“一业一证一码”改革办理的《行业综合许可证明》和《营业执照》,实现一表申请、一证集成、一码通行,打造了市场主体办事的“网购级体验”;推进“不见面服务”改革,芜湖系统运用生物信息特征识别技术打造“实名实人‘多模态’远程身份认证”系统,成功将155项高频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正式上线运行,办件量达到7.55万件;中科大智慧城市(芜湖)创新研发城市大数据画像、城市体征报告两大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赋能……截至2020年底,芜湖共有市场主体439398户,其中企业109895户,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了133.22%和137.0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1件,连续9年居全省第一。

  “大湖气质”内练外修

  2011年,随着行政区划调整,巢湖成为合肥的内湖,“大湖与名城共生”的理念由此萌发,兼容并蓄、击楫中流的“大湖文化”进一步涵养了这座城市博大进取的营商心态。在合肥市政府举办的“投资促进大讲堂”上,干部们甚至要拆解零部件来学习产业链知识;2018年以来,平均每年落户合肥的大学生达到“10万+”……

  去年4月,合肥建投联手三级国资平台70亿元“接盘”,引蔚来中国总部落户。一年后,蔚来汽车第10万台量产车下线。“蔚来和合肥的相互成就,映射合肥争创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静认为,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时、非常之事,不做便罢、要做就做第一,这份气魄与决心正是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精神内核。

  安大经济学院教授江三良说,合肥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在全市上下掀起“学上海、学沿海、学先进”活动,也是在与先进的对标追赶中锚定了科技创新之路、成就了今日发展气象。眼下,合肥正在对标“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开展营商环境迭代优化专项行动。芜湖学习合肥、追赶合肥,关键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而做大做强,特别是要把优化软环境作为“双招双引”的着力点,与沪苏浙等高甚至更高对接。

  从传播视域看合肥对外营商环境的城市形象塑造,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青年教师林莉表示,合肥城市形象运营、营商品牌塑造已经释放出强大“强磁场效应”。“霸都”“中国最牛风投城市”……合肥网红城市形象地塑造在一定程度契合了青年人的喜好,以其习惯的话语体系赢得认同,成为合肥营商环境“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等闲凭仗东风力,我自千锤百炼来。历史上曾为"四大米市"之首的芜湖得两江交汇、舟楫往来之利,是徽商走向全国的“跳板”,本就是一座商贾云集、文化开放的商埠城市,从不缺乏海纳百川的好客、虚怀若谷的胸襟。从镜湖文化走向长江文化,从"临江时代"走向"跨江时代",芜湖要打造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必须进一步营造“尊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让我市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1%利润率,让政府的工作成效可量化、环境的优化可量化、企业家的获得感可量化。”眼下,芜湖正把政府服务效率、企业家获得感作为检验营商环境的“试金石”,全力打造“1%工作法”这一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掀起新一轮“双招双引”热潮,书写创优营商环境的新篇章。

  全媒体记者 谢芸 赵云涛 王世宁 张永胜 邓健 文 郑远 图

上一页123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