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各地

奋进新征程 再创新辉煌 | 成就巡礼·池州篇

  • 2021-06-23 05:36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20210622000428a.jpgB001.jpg

池州湿地新城。通讯员 吴旭东 摄

  池州,山清水秀,人文厚重,山水资源是其最大特色,岳飞曾在此写下“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的诗句。一方好山水只是独特的资源禀赋,而要守护好它却需付出艰辛的努力。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市自觉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如今,从秋浦河畔到长江之滨,一道道绿水蜿蜒流淌;从九华之巅到牯牛降脚下,一座座青山连绵竞秀;一个个城镇、一个个村庄点缀在绿水青山之间,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5月25日,池州市公布今年最新环境数据:截至5月24日,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3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一季度,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07,居全省第三位;1月至4月,全市地表水城市水质指数为2.9863,较同期改善8.8%,居全省第一位。

  生态优先守住绿水青山底色

  近年来,池州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深入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扎实开展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和绿化提升,呵护山水田园,保护生态环境,让小康之路越走越美……

  “十三五”期间,池州市通过深入开展长江生态环境问题 “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专项攻坚行动;打出铁腕治矿、重拳治砂、从严治岸、科技治超、精准治污、全面治脏“六治行动”等系列组合拳;打好保护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在全省率先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环境空气质量、河流湖泊水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位居全省前列,有效促进了池州生态环境的改善,守住了绿水青山的底色。

  如今,池州“山水土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区域内重点流域水质持续保持稳定,秋浦河获评长江经济带美丽河流。池州已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市、国家森林生态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试点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全市成功创建37个国家森林乡村,全市森林覆盖率60.38%,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66.02%;全市湿地面积5.57万公顷,湿地率6.63%;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共5大类21个。

20210617000159a.jpgB001.jpg

石台县老城区新貌。通讯员 龚志文 摄

  绿色引领生态经济活力四射

  慢庄位于石台县矶滩乡洪墩村。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空心化”的自然村落。近年来,通过对旧有民居加以改造、提升,整治山水田林路,慢庄成为集民居、田园、山林一体化的休闲康养基地。昔日的空心村再次呈现中国传统村落的美景和诗意。 2019年,慢庄小镇成功入选安徽省特色小镇,今年又获评全省森林康养基地。慢庄所在的洪墩村也获评 “安徽省AAA级旅游村”,并入选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近几年,在“乡村旅游”带动下,村民每户年均增收2.5万元。

  “十三五”期间,池州市通过加强生态、产业融合互动,科学合理适度利用各类资源要素,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助力乡村振兴,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之路。

  该市通过培育壮大生态茶业、富硒食品、九华黄精、秋浦花鳜、皖南土鸡等特色产业,建设集体验、休闲、康养于一体的长三角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森林旅游基地,因地制宜开发区域特色森林旅游文化,打响池州森林旅游、康养品牌。

  如今,现代生态农业已成池州市生态经济重要板块。该市有2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县,291个农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全域旅游、大健康产业已成为池州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池州整市进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被授予“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建成国家首批森林康养基地1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4个,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数量位居全省前列;青阳入选2019年度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石台县乡村旅游特色产业集群入选2020年度安徽特色产业集群基地。2020年,全市林业旅游、康养与休闲总人次2392.30万,总收入152.58亿元,直接带动其他产业产值401.51亿元。

  绿色招商引领高质量发展

  “这是应用于5G网络的保护类芯片,公司已可量产,终端客户是华为、OPPO等知名企业。”走进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安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无尘生产车间内,公司负责人张小明介绍,安芯电子的产品目前广泛应用在汽车电子、5G网络、新能源汽车等高端电源领域,可有效替代进口。

  在护住一方好山水的基础上,池州市把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资源要素,编制与生态相适宜的项目,开展“绿色招商”,培育壮大与生态相宜的绿色产业体系,力促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探索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同频共振、相辅相成的“双赢”之路。

  该市通过谋划建立半导体、智能装备制造、轻合金等新材料三大产业“群长制”,走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目前,三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半导体产业基本形成从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电子元器件及智慧应用全产业体系;智能装备制造初步形成以池州高新区数控机床、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拉链制造和工业罗拉车为代表的轻工领域成套设备产业集群;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铝基新材料规上工业企业已达12家,总投资113亿元的年产30万吨高性能镁基轻合金新材料项目落户青阳。

  “十三五”期间,池州市工业企业逐步实现资源型向制造业转型,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传统工业基地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转型,产业发展方式向集群化发展转型,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目前,该市正在加快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系统谋划未来一段时间全市产业发展目标、方向、路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使绿水青山产生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记者 徐建 见习记者 阮孟玥)

1234下一页
编辑: 杨杨
推荐阅读
玉岑铁路建设加速推进


发布于2024-09-16 22:20:10

“洋学生”合肥学农记


发布于2024-09-15 00:02:59

短视频|2024年安徽网络文明大会


发布于2024-09-14 22:26:05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