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各地

  • 2022-06-17 15:34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年来,徽州区秉持“创意黄山·美在徽州”理念,大力实施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微循环发展、微奉献治理“五微”行动,深挖村庄基因、提炼个性标识,构建“一村一韵”、用活生态资源,力促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微改造提升乡村“颜值”

  走进岩寺镇虹光村,一幅美丽乡村图景映入眼帘,清澈的小河穿村而过,“跳房子”“滚铁环”等特色小景形成了充满回忆的童趣一条街,往日破旧的古宅经过微改造成了精致的文化礼堂和展馆。

  虹光村的蝶变正是徽州乡村微改造提升的一个缩影。在美丽乡村推进过程中,徽州区坚持不搞大拆大建,全域推进绿化美化、古建保护、农房改造、资源盘活等“微改造”,以“绣花功夫”提升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打造特色景观景点。对村庄“金边银角地”、房前屋后闲置地等零星地块,以小菜园、小茶园、小花园、小游园等模式改造,培育美丽庭院、一米菜园、儿童乐园;完善村内道路硬底化、污水处理设施、小广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村庄“颜值”,扮靓乡村最美底色。

  微景区培育激发乡村活力

  在西溪南镇莘墟村口,一幅大型墙绘《丰溪揽胜图》格外壮观,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赏。2021年当地政府多方策划组织,先后邀请百余名书画家走进莘墟,在村民庭院外墙上创作画作,题材丰富、内容新颖、惟妙惟肖的艺术墙画已然成了莘墟的一道雅致的风景线。

  近年来,徽州区按照景区标准,围绕“经济适用”导向,编制“微景区”标准清单,完善旅游服务配套,创意培育出“蔬菜临河”“藕遇东山”“清凉光明”“进士洪坑”“故事篁村”“红色记忆琶村”“生态坑上”“田园澄塘”等16个乡村“微景区”,实现“小乡村、大名气”。同时,该区以创意为媒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创意采风游、花海游、研学游;精选“名、优、特、土、精”农特产品,开发“把一份‘徽情’带回家”系列伴手礼,推动双用竹篓、文房四宝、古琴徽音等文创作品转化,让创意转化成产品、形成产业,打响徽州“金字招牌”。

  微创意运营注入振兴活力

  “为优化产业结构,我们流转了50亩土地打造农耕研学实践基地,并策划形式多样的农田观光体验和研学实践活动。去年还推出了石岗田野嘉年华活动,小猪快跑、收割稻子、稻田摸鱼、田野射箭等一系列亲子体验项目,吸引了周边近万人前来体验。”徽州浪漫红文旅集团公司负责人介绍说。据悉,2021年徽州浪漫红文旅集团与石岗村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实施红色节点打造,建设红色教育体验基地和红色讲堂等22个项目建设,全面参与乡村运营开发,探索走出了一条村企共建的新路径。

  国企通过村企共建、村企合作、股权转让等多种合作方式,参与制定村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策划,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实现了乡村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2021年,该区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88.6万元、位居全省第二。

  微循环发展扮靓生态底色

  西溪南镇坑上村位于新安江支流丰乐河上游,是区级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为解决污水排放问题,2018年,该村在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终端的基础上,又投资近50万元兴建中水提升浇灌系统,并在村中建立生态洗衣房,引入山泉水供村民免费浣洗衣物,污水并入终端处理循环利用。该村这种水回用模式,被省生态环境厅列为“坑上模式”予以推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徽州区高标准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三格式”全覆盖推进户厕改造,“一村一站”建成农村厕所村级建后管护站点,污水生态循环利用。如今,该区社会化保洁处置率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药废弃物回收率90%。

  微奉献治理绽放文明之花

  “夸夸我的好村庄”“夸夸我的好邻居”“夸夸身边的好党员”“夸夸我的小康生活”等各类夸夸系列活动在徽州区各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里上演。为培育文明新风,2019年1月,该区成立“夸夸系列”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开展以互动分享交流方式的“好人好事有人夸”活动,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徽州区始终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紧紧抓在手,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加强村民自治,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并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精神风貌,让精神文明之花在徽州大地处处绽放。(闫艳 潘祯祥)

编辑: 严静
推荐阅读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