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淮北 > 县区动态 > 濉溪县

濉溪:坚守南坪杠子馍传统手艺 让乡间美味飘得更远

2022年06月28日      作者: 吴永生 邹杰

  杠子馍有两拃多长,八两多重,外形酷似杠子。它制作的过程,需要用到木头杠子反复按压,这也是杠子馍名称的由来。在濉溪县南坪镇,胡长友、岳梅夫妇经营的杠子馍香飘四方,远近闻名,南坪杠子馍就产自南坪镇古坪街南段的这家民居小院。

图片1.png

刚出锅的南坪杠子馍香飘四溢(摄影 万善朝)

  盛夏时节,记者到南坪杠子馍作坊采访,在杠子馍制作房间,看到杠子是一种结实木料特制的木棍,两米多长,一头插进案板上的铁环里,另一头握在手里,利用杠杆作用不停地对面进行摁轧。“轧面是力气活,一个人干很辛苦,有时候需要两人替换轮流着做,面一点点变平变薄,然后撒上干面,叠起来继续再轧,如此反复不下几十次,直到面变得更加精细,表面光滑,摸起来像绢缎,这样最后卷起来的时候,保证馍里外如一的细腻筋道。”女老板岳梅已年过半百,身体瘦弱,但做起大馍依然麻利。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加工杠子馍的大部分工序已改为机械化,但杠子馍的风味一如既往,就像它的盛名一样名扬千里。

图片2.png

胡长友、岳梅夫妇的儿媳展示南坪杠子馍。(摄影 万善朝)

  “杠子馍好吃,但做起来特别费劲。杠子馍不用在大面盆里和面,直接将一袋面倒在案板上加水调和。”岳梅介绍,以前和面费劲大,要在案板上两手不停地拢着、拌着,稍微成型之后再不停地搓揉,杠子馍最关键的就是面的发酵和糅合程度,对面的揉搓时间越长,力度越大,出来的馍就会越筋道,吃起来也越香。如今采取机械和面,但也需要手工操作,在和面时间、工序上不能少,每次和面她都要在场看着,生怕出现和面不到位的现象。

  杠子馍要做得好,不仅要面粉好,采用传统发酵方法发面,用面头而不用酵母,所以面发得透,发得香。而且面团经反复揉碾,原先用地锅烧木材旺火来蒸,为了节省人力、环保卫生,两年前已经采取了用电锅蒸熟,蒸出的杠子馍外面黄而不焦,掰开后里面一层一层的,闻一闻,一股面香扑鼻,尝一尝,又硬又暄又筋道。蒸也是制作杠子馍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是用电蒸馍,但也要有专人看护,蒸锅房也是请人特制的,锅口很大,锅肚也大,32个杠子馍沿着锅口一圈竖着摆齐,底部空余也全部摆上,贴锅的就有馍饹馇,底部的没有饹馇,顾客各有喜好。

  杠子馍不仅味道可口、特别顶饿,而且易于保管。过去外出的人常作为干粮在路上吃,搁上十天半个月还不发霉,春节后,有打工者带百余元的杠子馍到外地,往冰箱里存放,能吃一个多月,不仅吃上家乡的大馍,还经济实惠。

  如今,不光南坪人爱吃杠子馍,周边镇村群众也都慕名而来,有的到远方亲友家,把杠子馍做为南坪本地特产,捎带着过去;还有的在外地求学工作,都大包小包拎着让同学同事品尝,口碑相传,名声大噪,市里的,省外的,沾亲带故,走亲访友,来到南坪,必买杠子馍。南坪杠子馍远销宿州、涡阳、蒙城、蚌埠等地,成为人民群众现代生活中科学饮食的重要食品。一袋子10个大馍,售价20元,有的都买几袋子,回去送给亲朋好友分享。

  杠子馍供不应求成了常态。平时一天能做6袋300斤面粉,春节前后一天可以做15至20袋面粉,即便如此,质量上他们从不懈怠马虎,选用的面粉一律比市场上普通面粉一袋高出四五块钱,细、干、白、筋、香是做好杠子馍用面的首选;人手不够就请工人,和面一遍都不能少轧,用电力机械也要精细到位,该有的工序一道都不能少。

  当年的小两口如今已是两鬓染霜,年过半百,夫妻俩还在坚守着这份生意,平日里做馍、卖馍大部分都是儿媳妇打理。“做杠子馍习惯了,舍不得丢掉。干这一行需要能吃苦,每天正当千家万户吃饭的时候,正是做馍卖馍忙碌的时候。”没想到南坪杠子馍被列为非遗,儿子儿媳都愿意继续干下去,夫妻俩心中的石头终于着了地,再也不怕手艺失传了。(吴永生 邹杰)

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马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