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合肥 > 民生

危房变安居!合肥将危险住房处置纳入城市生命线工程

时间:2025-02-12 09:52:55 
摘要

  城市危旧房改造,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近日,记者从建设部门获悉,去年以来合肥遵循“以人为本、政府统筹、市场运作、分类处置”的原则,多部门联动,在把握政策内涵、创新方式方法、健全长效机制方面积极探索和落实,推动更多危房变安居,居民“忧心”换“安心”。

  打通解危政策“堵点”突破束缚

  一般情况下,危旧房通常是通过维修加固、翻建、重建等方式进行解危。由于老城区危房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支持远远不够,还需要产权人积极参与。

  2024年,包河区先行先试,创新启动省粮食局危险住房翻建项目审议,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产权人自主参与”的危房解危改造新路径。

  谁所有,谁解危;谁受益,谁出资。相关人士介绍,危房解危由住房所有权人形成初步意向后主动向街道提出申请,产权人按规定比例出资,居民仅承担政策内应由使用人承担的部分,其他由政府承担,这与以往政府出资主导的更新改造不同。

  新模式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指引改造方向,提供政策以及部分资金支持,居民表达改造意愿、需求,承担部分改造费用。这样的解危方式,充分发挥了居民在危房解危处置中的主体作用,也进一步加强了居民的自治能力。

  合肥通过制定精准化措施,打通解危政策“堵点”,突破“政策束缚”。其中,针对危房翻建规划审批难以满足现行规范的现状,去年专门修订了城区危险住房翻建重建管理暂行规定,对符合“一无、二不、三原”条件的零星危险住房,由属地政府组织联合审查翻建,有效缩减改造周期。

  产权人自主解危、自主筹资,政府指导、政府补贴,双赢的危房处置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居民所接受。接下去,一批新的危房解危项目将有序筹备。

  D级危房全部实现“人房分离”

  去年,结合危旧房改造合肥市积极展开系统化排查,关注回应社会热点。依托全市联动,将城市危旧房排查纳入重大事故灾害隐患排查等专项工作,全面建立城市危旧房屋隐患“疑似清单”“重点清单”以及“危房清单”。

  同时,注重行业推动。组建专家指导、技术人员服务队,推荐公布省建设工程测试研究院等5家危险性鉴定单位,深入县(市)区指导帮扶。做好群众互动,回应各类诉求,汇编事故案例,开展普法宣传,提高广大居民对危房解危工作的知晓度、支持度和参与度。

  此外,拓宽“资金渠道”。将城市危旧房改造与城市更新、片区开发和拆违拆迁等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累计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 7382万元,位居全省前列。

  为了兜牢“民生底线”,对困难家庭,最高给予4万元/户的救助资金。符合公租房住房申请条件的,优先纳入保障范围。根据统计,近两年,全市累计改造危旧房1684套(间),D级危房全部实现“人房分离”。

  加快纳入城市生命线工程

  为了让居民们住得更加放心安心,合肥还加大常态化监管力度,整治房屋安全“盲点”, 健全长效机制。

  组织专业自查,支持属地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安全评估和专项巡查,利用手机APP实现“一楼一档”“线上+线下”闭环管理。开展县区互查。聚焦安全生产、雨雪冰冻等专项工作,同步组织县(市)区交叉互查,全面覆盖、推动交流。

  强化科技赋能,制作房屋隐患“一张图”,实行“四色标识”管理,加快将危险住房处置工作纳入城市生命线工程管理,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防控预警。根据计划,今年合肥市将完成城市危旧房改造约1000套。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吴奇

来源: 合报全媒体  作者:   编辑:刘心珠
相关新闻
 
快讯
政务
视频

友情链接

中共合肥市委| 合肥市人大| 合肥市政府| 合肥市政协| 中共合肥市纪委| 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委统战部| 市委政法委|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市教育局| 市公安局| 安徽文旅集团| 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