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淮南 > 乡村动态 > 架河镇

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2021-03-25 11:50      作者: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熊文田
  “潘集区以优质粮产业、酥瓜产业、畜禽水产养殖产业、经果林产业、蔬菜产业、食用菌产业、豆制品加工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八大产业’为重点,以农业园区为平台,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能人大户为桥梁,深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扶贫三大行动,打好产业规模化、产品特色化、服务精准化三张组合牌,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从北京载誉归来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潘集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城建工委主任汪诗明告诉记者,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关键在抓产业振兴,要把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产业为突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在潘集区架河镇小郢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立富扶贫产业园。按照“新型经营主体+脱贫户+园区引领”经营模式,产业园积极打造扶贫平台,通过技术培训、劳务用工、土地流转和带资入股等方式,扶持发展养殖、种植、沼气(液)、光伏、休闲采摘于一体的农业生态产业,带动了部分群众增收和6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记者走进这个占地1500亩的架河立富扶贫产业园,看到一个集“蔬菜瓜果区、绿都养光互补生态区、垂钓区、葡萄采摘区、育种展示区”等为一体的综合园区。该产业园省级示范合作社——淮南市许家岗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坚持“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路子,现拥有高标准猪舍14栋8800平方米,蔬菜大棚220亩,标准化果园1000亩,其中设施大棚油桃面积20亩,农产品加工包装车间720平方米,冷库200立方米。当地政府投资的360万元的1000立方秸秆沼气发电项目已实施完成总工程量的80%,计划6月能投入运营。基本实现了园区内道路循环、水系相通、绿树成荫,各种基础设施完善。

  近年来,架河立富扶贫产业园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按照“新型经营主体+脱贫户+园区引领”经营模式,按照“政府出政策、企业出资金、农户出土地”的方式,推动土地流转,农户以每亩900元的租金将自家土地积极流转给园区进行集中经营,提高土地产能,保障农户收入稳定。同时将部分脱贫户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通过自主创业增加了收入。目前,已流转泥集、小郢两村40户脱贫户土地112.6亩,每年可获得土地租金总收入101340元。脱贫户张敬国、张敬明等人成为绿都养殖场的骨干力量,月工资3000元左右。园区建成运营以来,长期雇佣贫困人口在园区工作,为他们提供了就业门路。在农作物种植、瓜果上市等农忙季节,再增加脱贫户零时就业岗位,促进了增收。脱贫户许瑞粉通过租赁园区4亩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户年收入4万元,2016年稳定脱贫。园区对农产品进行统购统销,解决了群众农产品销售问题,同时自身也获得收益,实现了共赢。

  该园区先后邀请省农科院、市区农业专家,举办蔬菜、瓜果、养殖等各类培训班8期,培训脱贫户420人次,帮助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以上种植、养殖等方面实用技术,并且将建好的大棚低价返包给脱贫户,帮助其自主发展。

  高皇镇万顷葡萄种植精品园、许家岗循环生态园、后湖生态园、城北酥瓜产业园……在潘集区,一个个特色农业产业园星罗棋布,该区大力推进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潘集区集中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园区。目前,潘集区已建成25万亩绿色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场4个,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2个,建档立卡出列村建设各类产业扶贫基地40个,培育了佳益米业、春风粮油、东联粮油、秦家米业等4家省级龙头企业,潘玉粮油等43家市级龙头企业,全区参与扶贫带动的农业经营主体达153家,带动34个建档立卡出列村年总均增收188.62万元,村均年增收5.55万元;带动脱贫户4952户,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熊文田)
来源:淮南网   编辑:
相关新闻
 
看点
文化旅游
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