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科教文卫

【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

这五年,安徽卫生健康事业谱新篇

  • 2020-12-03 14:32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1.png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12月3日上午,“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举行,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李必方,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陶仪声介绍安徽“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我省综合医改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探索创新县域医共体、编制周转池、乡镇卫生院“公益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等多项改革经验,“天长模式”成为全国医改典型。分级诊疗路径更加清晰,建立125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35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上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稳定的技术帮扶和分工协作关系,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65.5%,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同时,全民医保制度更加完善,全省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待遇政策,县域内实行95%基金按人头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病种达到422个、占总出院人数46.5%,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看病难看病贵有“药方”

  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省医疗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数从2015年的24853家、28.1万人,分别增加到2019年的26436家、36.1万人。千人口床位数6.1张、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44人、千人注册护士2.57人,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

  “目前全省三级医院数量已达82所,其中县级医院有12所。全省已有114所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李必方介绍,按照“328”区域医疗规划,推动省内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实现市域三甲医院全覆盖,社会办医稳步发展。

  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开展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77个,争取国家资金60.4亿元。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断增加,互联网医院和智慧医院建设不断推进,持续改善医疗服务,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全省已有医养结合机构489家,医养结合机构从业人员20383人。其中,全省建设医养结合综合示范区4个、示范基地(园区)6个、示范项目机构27个、社区示范中心31个。

  此外,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40元提高到2020年的74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至12大类45项。

  构建“15分钟就医圈”,家门口就医更方便

  “十三五”期间,我省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探索创新“两包三单六贯通”路径。目前,全省59个县(市)共组建125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服务人口约4500万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陶仪声介绍,县域内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就医秩序基本形成,同时开展“千医下乡”,组织市县级医院下派专家帮扶,乡镇卫生院开展外科手术占比达74.2%,具备“50+N”种疾病诊疗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占比达91.5%。

  值得一提的是,“15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老百姓在乡镇卫生院可以享受到县级医院专家医疗服务,在县级医院可以享受到省市级医院专家医疗服务。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3%以上,次均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下降到30%以下。

  “组合拳”保障因病致贫返贫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省始终把因病致贫返贫作为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

  开展“百医驻村”行动,从省市三级医院选派113名医疗专家驻村2年,消除村医和村卫生室“空白点”,并建立动态清零机制,确保不再出现新的“空白点”。组织26家省市三级医院“组团式”帮扶31个贫困县县级医院,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委培三年行动和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百千万”工程,推动“智医助理”全覆盖,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同时,构建并严格落实“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既“351”“180”)综合医保政策,贫困人口住院医药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左右,年度合规医药费用实行自费封顶。

  聚焦精准救治,逐户逐人动态掌握贫困人口健康状况,贫困人口大病患者“应治尽治”、家庭医生签约“应签尽签”,为行动不便贫困患者送药上门。各级医疗机构开通绿色就医通道,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切实减轻贫困人口看病“垫资”和“跑腿”负担。(记者 徐慧媛 刘玉才)

编辑: 杨杨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