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六安 > 扶贫 > 扶贫要闻

“阳光”洒满脱贫路

时间:2020-11-02 09:29

  40年前,位于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78元,贫困人口54万人,占比99%,1986年,金寨县被确定为全国重点贫困县。40年来,金寨县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发展农业、产业经济,脱贫致富的脚步从未停歇过。2014年以来,该县累计脱贫3.8万余户12.8万余人,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31%,2020年顺利通过省第三方评估验收,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阳光变财富,照亮脱贫路

  2014年起,金寨县结合地方特色推进全国光伏扶贫试点,探索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在建造光伏电站时,根据各个村镇不同的地理条件,全县形成了“分户式、联村式、村集体式”三种光伏电站建造模式,分别建成3千瓦分户式光伏扶贫电站2.34万千瓦,联村式光伏扶贫电站14.5万千瓦,村级集体光伏电站2.18万千瓦,累计光伏扶贫电站总规模达19万余千瓦,年产值3亿元左右。

  2.4万余户贫困户每年享受不低于3000元的年收益分红或发电收入,有力地助推了贫困户稳定脱贫步伐。218个行政村实现村集体光伏电站收入超过10万元,年收入超过20万元占40%以上,彻底消灭了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光伏扶贫让无处不在的阳光在一座座电站中转换成了源源不断的脱贫动力,既充实了百姓的手头,更照进了百姓的心头。

  推行多不易,多方来助力

  今年63岁的漆大爷是金寨县斑竹园镇街道村典型因病致贫的困难户,平日和患有心脑疾病的老伴在家务农。2017年,当斑竹园镇推行光伏入户脱贫政策时,“哪有这样的好事?只靠太阳就能赚钱?”作为斑竹园镇首批户用光伏扶贫电站推广户,漆大爷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及全村人对光伏扶贫的第一反应。“听说要先投入5000元,这一大笔钱都够我交20年电费的了。所以那时大家的反应都是‘真金白银交出去,就指望着太阳来赚钱?赔死喽’。”

  漆大爷所说的5000元,是金寨县户用光伏扶贫电站中的贫困户自筹资金部分。金寨县每个电站投资2.4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扶持8000元,企业捐资8000元,贫困户自筹资金8000元,包括5000元现金及3000元无息贷款。

  3年前,让漆大爷下定决心拿出这5000元钱着实不易,但他所担心的问题很快被打消。先是扶贫工作队队员和帮扶干部入户为他详细的讲解政策,继后又有村两委为他办理了光伏入股的政府免息贷款,最后包保帮扶的中共金寨县委党校先后从各项经费中拨出32万元支持贫困户光伏电站的建设,各方助力,三管齐下,一举“瓦解”了漆大爷的现实困难以及恐惧心理。

  “到现在,我已经连续拿到了三年的发电收益,每年3千多元。”漆大爷说,现在他对光伏的态度不仅大为转变,还积极向周边人推荐。光伏推广时的宣传手册和其他扶贫资料,至今仍被他整齐收放在文件夹里。

  科学来谋划,就业有计划

  为了科学利用资源,金寨县深度开发农光互补产业链,结合金寨特色种养业以及丰富的林业资源,创新推出“光伏+种植、光伏+养殖、光伏+林业”等农光互补新模式,在建设光伏电站落实“板面经济”的同时,充分利用板位空间,借助金寨的地理位置、气候优势,在板下种植灵芝、天麻,饲养优质家禽,培育特色林苗的方式,盘活“板下经济”,协调光伏产业和其他产业齐头并进。

  好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在发展光伏产业的同时,将光伏与就业相结合,借助公益性岗位开发,从当地的贫困户中聘用电站日常管护及户用光伏电站巡查人员,负责村集体光伏电站巡查报修、日常检修、调整光伏板角度等管护工作,既保证了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正常,又能带动当地贫困户就业,每年能够带动周边贫困户务工收入5万元,每户年均增收6000元。

  从2014年的光伏扶贫“试验田”,到如今光伏扶贫“示范县”,金寨县这个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以革命山区为主战场,科学利用了光伏和农业资源,开始了轰轰烈烈光伏扶贫实践。农光互补的新模式,进一步扩大了群众的增收渠道,有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为精准脱贫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也为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不远的将来,金寨特色农光互补模式还将持续发力,向乡村振兴的高地发起新的冲锋。

来源:六安新闻网  作者:    夏唤民编辑:   
相关新闻
 
看点
扶贫
旅游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