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媒体 > 中央媒体看安徽 > 更多媒体

  • 2023-12-21 07:38
  • 来源: 中国社会报
  • 作者:

  2023年,安徽省民政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扎实做好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用进一步彰显。

  用心用情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2023年,安徽省民政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改革创新,有力保障了287万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

  坚定有力,推动社会救助提质增效

  “周大叔,您的低保金可以去银行取了。”7月10日,当接到蚌埠市淮上区梅桥镇淮丰村民政协理员张丹丹的通知时,周星(化名)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照顾,我的生活有盼头了。”

  2022年,张丹丹在巡查中就发现周星因患病支出较大造成生活困难,于是帮他申请了低保,没想到在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发现,周星家里因银行人均存款超当地月低保标准的24倍,没有通过审核。“这是我和老伴儿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以后要是生病了,好有个保障。”看着老两口失望的表情,张丹丹也很同情。

  2023年,蚌埠市持续推进低保扩围增效工作,根据《蚌埠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评估指标认定办法》中“放宽财产限制条件,将人均资产从不超过月低保标准24倍提高至36倍”的要求,周星的存款金额符合低保条件,可以申请低保了,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2023年,安徽省民政厅密切关注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状况,综合运用各类社会救助政策给予妥善保障。一是聚焦乡村振兴。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及时将符合条件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按规定纳入保障范围,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聚焦困难群体。采取“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可参照‘单人户’申办低保,供养费用视情适当豁免”“提高重病重残家庭存款上限”“合理调整申请救助家庭车辆限额”等办法,及时将更多实际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三是聚焦群众关切。将低保审核确认工作时限压缩到15个工作日,创新规定在低保对象或特困人员审核确认3个工作日内即向其发放同等标准的临时救助金,解决了次月救助的时间差。

  优化服务,推动社会救助精准高效

  12月5日,在濉溪县临涣镇,“培训上门 技能入户”低收入家庭就业技能培训班正在授课,讲课的老师是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裁判员、安徽省首届“最美养老护理员”王婷婷,“在护理老人的过程中,要细心耐心,多与老人和老人子女进行沟通,要学习掌握一些常见疾病的护理和急救知识,便于处置突发情况。”理论和实操相结合,参训的70余名低收入困难群众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这场送到家门口的培训很及时也很实用,学会这些知识既增加了就业的机会,也方便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

  这是淮北市民政局开展的“情满相城 技能提升”社会救助服务项目,已连续三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社工机构在全市范围内为低收入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培训、就业指导。截至目前,共开展技能培训16场、培训1000余人次;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帮助126名低收入困难群众就业,人均月增收450元。

  为了给困难群众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救助服务,今年以来,安徽省民政厅修订相关政策,合理合规放宽低保条件,进一步加大重病重残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力度,从9月份开始,全省低保人数增长6.8万人。为拓展救助渠道,在村(社区)设立“救急难”互助社,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截至11月底,全省建成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15615个,覆盖率达86.5%,累计支出资金约4000万元。同时,打造“情满江淮 共享小康”社会救助服务品牌,筹集支出资金6500万元,走访困难群众230万人次,为30多万名特困人员解除了生病住院无人照护的后顾之忧,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7万件。此外,每年开展社会救助信访“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活动,对各级社会救助信访事项,综合施策、集中化解。截至2023年11月份,全省社会救助信访量同比下降26.3%。

  “望闻问切”,推动社会救助“政策找人”

  今年5月,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民政所在推送来的医疗费用数据中发现,黄田村苏大明(化名)家有大病自付费用较大的预警信息,于是镇民政所工作人员立即入户核查,了解情况后当即帮助该户办理申请救助手续。7月份,苏大明开始享受低保救助。

  为了实现对困难群众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安徽省民政厅建立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优服务”为依托的“望闻问切”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

  建立信息共享长效机制,有效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定期开展数据比对,做好摸排核实。目前,全省监测低收入人口287万人,预警82538人,11.9万人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建立主动发现信息员队伍,吸纳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网格员等约20万人,担任社会救助主动发现信息员,并依托“皖救一点通”等载体及时接收各类群众遇困信息,开展探视走访“敲门行动”等工作。

  建立社会救助“三必访”工作机制,对可能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的信访案件,对辖区内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落实情况,对新闻媒体报道的遇困事件,必须进行1次核实走访并妥善处置。截至11月底,全省通过主动发现机制纳入低保4216人,纳入特困供养252人。

  此外,安徽省民政厅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下放至乡镇(街道)工作;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月活动,组织市际交叉观摩,督促各级举办社会救助工作培训班,推进社会救助强基行动;畅通线上线下社会救助申请及监督投诉渠道等,推进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提升。

  坚持问题导向 推进平安边界建设

  今年3月,安徽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的元运宏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基层调研。他和同事先后到金寨县全军乡梁山村、祁门县新安镇新上村、马鞍山市博望区博望镇、岳西县冶溪镇、肥东县古城镇、砀山县玄庙镇等地,与边界附近300多名干部群众交流座谈。元运宏介绍:“这是我们每年都会有的传统项目,了解掌握边界管理现状,做到手里有账、心里有数,才能指导工作招招管用、制订方案切实可行、讲评工作句句在理。”

  每到一处,元运宏和同事都围绕“如何全面提升界线管理水平”“平安边界创建在哪创?和谁创?怎么创?”“联谊活动安排什么主题?如何展现?群众是否喜闻乐见?”等问题开展座谈,“通过分析今年收集的2000多份调查问卷,目前存在边界地区干部群众界线普法和平安边界建设宣传不到位,毗邻地区人员交流少、交流方式比较单一的问题。”元运宏认为,要不断创新宣传模式、丰富宣传内容,才能吸引群众关注,让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在边界地区蔚然成风。

  针对这些问题,省民政厅注重加强普法宣传。指导边界地区把学习宣传《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作为平安建设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广泛利用新媒体、村务公开栏及印制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界线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对界线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在皖赣线上,利用周边住房的墙体进行平安文化宣传,使过去纷争不断的边界变成和谐稳定的平安文化走廊;在浙皖线、苏皖线、皖鄂线、皖豫线和皖鲁线人流量大、交通要道的界桩附近建造边界文化墙和边界文化游园,以“依法加强界线管理共建平安和谐边界”和“平安边界共建平安成果共享”为主题,积极营造边界地区和谐氛围,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感受着浓浓边界文化,这些地方也成为网红打卡点;淮北、宿州、合肥、六安、安庆等地自筹经费,在重要界桩点位分别建造边界文化游园。同时,全省在每颗新更换的界桩附近增设一块界桩宣传牌,把界线管理条例法规、城市地名文化、最美地名故事等内容制成二维码印在宣传牌上,深受群众的喜爱。

  安徽省民政厅注重完善协作机制,分别与苏、浙、赣、鄂、豫、鲁6省建立界线毗邻双方分级定期互访制度和边界纠纷应急调处等长效机制。结合界线联检,省市县乡四级界线毗邻地区分别签署《平安边界协议书》,毗邻村(社区)签订《平安边界睦邻友好公约》,建立重大安全隐患报告通报制度,完善信息共享、定期交流,共同搭建平安边界创建平台,形成了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

  11月6日,皖豫两省结合联检总结会时机,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共同举办了以“皖豫一家亲 携手铸平安”为主题的平安创建联谊活动,一段豫剧《穆桂英挂帅》选段后,接着就是一段越调《收姜维》选段,活动现场叫好声不断。元运宏介绍:“这是2018年之后,两省再次携手举办的活动。当天省市县三级界线管理人员和群众代表共300人,进行了以‘依法加强界线管理,共建平安美丽边界’为主题的条幅签名活动,将平安边界创建工作推向更高起点。”

  近年来,安徽省民政厅通过群众喜爱的小品、快板、歌舞、戏曲等形式,紧扣时代主题,创作出《芳邻》《六尺巷》《平安边界一家亲》《皖赣边界党旗红》等弘扬主旋律的节目,让看过的群众念念不忘、记忆深刻。这样的联谊活动,借助皖鄂、皖豫、皖鲁、皖赣、苏皖省界联检时机,举办了7场,每次都有近千名群众自发参加,平安理念深入人心。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重心在基层、力量支撑在基层。”元运宏说,安徽省民政厅传承发扬“浦江经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通过重心下移、资源下投,创新开展平安建设,不断巩固勘界成果,积极维护边界稳定,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守正创新 打造有影响力的行业协会商会

  踏上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什么样的行业协会商会、怎样建设行业协会商会”,是安徽各级民政部门思考的重大课题。安徽省民政厅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紧扣“国之大者”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提质增效,更好服务全省发展大局。

  立足新时代,把准行业协会商会发展脉络

  安徽省民政厅坚持“跳出问题看问题”,自觉把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发展放在全省发展大格局中、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战略中思考谋划,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在融入和服务新时代中,不断彰显自身价值。出台《关于更好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三地一区”建设和“双招双引”中作用的意见》,提出28条实在举措,会同相关部门制定8项配套政策,搭建了安徽行业协会商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在以守正创新、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行业协会商会创新做法的同时,始终把防范化解社会组织领域重大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建立省级行业协会商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重大事项事前函询机制,提升综合监管能力,同心协力守好安全底线。

  截至目前,全省共依法登记行业协会商会3563家,其中,十大新兴产业领域行业协会商会达到120余家。据统计,省级行业协会商会共服务会员26.13万个,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门类、各个层次的行业协会商会体系基本形成,呈现出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落实新举措,优化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生态

  今年以来,发布292篇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参与制定或者修改政策法规970件,推动建立173个行业领域产业集群,举办各类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洽谈会770场,累计达成意向金额114.7亿元……2023年,安徽省级行业协会商会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是高质量的行业协会商会。安徽省民政厅聚焦行业协会商会“全生命周期”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推动出台优化社会组织登记服务若干措施;对成立十大新兴产业领域行业协会商会,实行上门服务、容缺受理、绿色通道等服务;对符合条件的行业协会商会实行年检“免检”政策,直接下达“合格”结论,会同部分业务主管单位试点实行网上“并联审核”;11家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成为省政务信息直报点,9家入选省十大新兴产业工作专班推进组头部行业协会商会名单,多家行业协会商会列为省委、省政府文件中的“责任分工单位”,40家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连续两年参加全省“新春第一会”;打造“安徽社会组织大讲堂”品牌,定期举办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培训班;制定初次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建立行业协会商会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容错机制。一系列实在举措,不仅优化了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环境,更增强了行业协会商会投身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谋划新作法,增强行业协会商会发展实效

  安徽省企业联合会持续发布安徽百强企业榜单和发展报告,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安徽省零碳协会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资源,协助推动设立规模超50亿元的“零碳基金”;安徽省环境检测行业协会与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全省首家环境检测产业学院,服务产教深度融合……

  民政部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部署后,针对此次专项行动涉及面较广、要求标准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安徽省民政厅采取动态管理、滚动实施、批次推进办法,印发《关于遴选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第一批重点推进单位的通知》,确定28家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为第一批重点推进单位,召开交流推进会,指导其围绕“十个一批”重点任务,细化制定49项158条具体举措,并建立常态联系机制,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通过抓重点、重点抓,着力打造一批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广大行业协会商会主动参与,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激发了行业协会商会干事创业热情。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
又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在肥投产


发布于2024-05-07 01:03:47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十二不准”


发布于2024-05-06 10:04:24

“西溪南”游人如织


发布于2024-05-06 06:02:01

奋斗的身影


发布于2024-05-06 06:01:59

“红五月”拼出加速度


发布于2024-05-06 06:01:56

【文化视界】万古存真徽墨香


发布于2024-05-06 06:01:51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