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媒体 > 中央媒体看安徽 > 中国青年报

  • 2024-05-15 06:11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作者: 王海涵 王磊

  “五月的微风拂过,我不仅在活动中体验到劳动乐趣,更深刻感受到了农事劳动的艰辛与伟大。作为新时代‘强农先锋’,我们要将理论联系实际,课堂结合土地,在劳动与实践中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日前,在学生社区”种芯农场”耕作活动现场,认领“责任田”完成除草、松土,修枝、浇水等劳动后,来自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2022级种子科学与工程团支部的尹春同学感慨道。

  5月的第二周是安徽省第四个“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 安徽农业大学以“劳动淬炼成才路 挺膺担当砺青春”为主题开展“芯”耕、“芯”育、“芯”传系列活动,探索劳动教育与思政、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路径,促进学生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观。

  近日,该校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团队专家和青年学生来到六安市舒城智能蔬菜科技小院开展科研实践、技术培训等活动。“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走出校门,在田间地头上课,在简易大棚做实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刻体会劳动之辛、劳动之美,切身感受乡村振兴进程。”这是该校研究生闫胜利此行最大的学习感悟。

  连日来,安徽农业大学充分利用128个科技小院、8个试验站等资源,把劳动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生产实习、顶岗实践、劳动锻炼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劳动实践中。

  “扎染技艺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古称扎缬、绞缬。是一种通过扎、绑、缝、夹等方法将布料局部收紧,再将其浸入颜料中染色,从而形成独特花纹的艺术。”日前,该校材料与化学学院服装工程系高山老师在课程中向学生介绍扎染的历史、种类及制作步骤等知识。现场师生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布料运用的不同方式进行折叠、缠绕、卷曲,然后在染液的浸润下染色,创作出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扎染作品。

  “这次‘传承文化之美’劳动实践活动,让我有机会亲手体验扎染,当我将扎好的布料浸入染料,就像拆盲盒一样耐心等待。当花纹随着拆线而绽放,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更是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该校资源与环境学院2023级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刘兵同学感慨。

  据悉,安徽农业大学还将五育融合的理念融入劳动教育,精心设计独有安农特色的“农味、趣味、品味”文化劳动套餐,鼓励学生在劳动中发现美、传承美、创造美。该校 1万余名师生还参与校园、教室、楼宇卫生清扫、绿化美化活动,让劳动融入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接地气”“沾泥土”。

  劳动教育宣传周期间,学校还开展了“弘扬‘三牛’精神 做新时代奋斗者”工会系统劳模及先进工作者代表事迹展。“我们也要向劳模学习,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青年学生心中的‘大先生’。”该校植物保护学院教师党员汪小强说。

  “每一位安农学子都是一颗种子,劳动周‘种芯’文化的塑造,帮助青年学生厚植爱国情怀,练就强农本领,努力成长为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德才兼备、人格完善的强农先锋、社会英才。”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张庆亮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 付刚
推荐阅读
“一体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于2024-06-03 05:14:24

安徽“高精尖”亮相中博会


发布于2024-06-01 06:24:19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