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从人工打眼、放炮、出矸石到半机械化开采、综合机械化采煤,再到如今的智能化开采,淮北矿业集团煤炭开采方式不断迭代升级——

  • 2020-12-14 05:32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丁贤飞 陈磊

  “西部井作为高强度开采40多年的老矿,煤炭剩余储量多为厚度仅1.3米左右的薄煤层,用传统方式几乎无法开采。智能化开采破解了这个难题。 ”日前,淮北矿业集团朔石矿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8年6月,朔石矿业西部井Ⅱ415薄煤层工作面智能化综采机组顺利运转,并创下月单产突破6万吨的纪录。

  智能化开采技术让淮北矿区4亿吨的薄煤层资源重获新生。如今,薄煤层智能化生产工艺已成功运用在该集团朱庄煤矿、祁南煤矿等3家单位5个工作面,最高日产超过3600吨,并具备月产10万吨生产能力,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

  杨柳矿1075工作面是淮北矿业集团首个智能化中厚煤层工作面,于2018年5月建成投产。职工在地面调度指挥中心操作,可做到一键启动,数百米井下的综采设备按设计程序则自动运转,生产场景尽收眼底。

  “我们通过网络系统、电液控系统、监测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采煤机记忆截割采煤、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移架、推溜和设备联动闭锁控制,确保工作面各设备协调、安全、连续、高效、可靠的生产。 ”该矿分管采煤的副矿长张敏介绍,1075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月产最高达18万吨,正常条件下单产水平比机械化采煤提高30%,作业人数较以往下降30%,职工收入也提升一大截。

  在袁店二矿井下-750米水平西翼轨道大巷,“淮盾1号”盾构机的刀盘在大功率电机的带动下盘旋飞舞,瞬间将坚硬的砂岩割出18.69平方米的圆形断面,“肚”中的650毫米皮带把落下的矸石从迎头排出……

  采煤智能化建设如火如荼,掘进系统却因为智能化程度不高,成为阻碍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淮北矿业集团技术人员积极创新,引入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工艺用于提升掘进智能化建设水平。去年11月,该集团与相关厂家联合研发全国首台大倾角矿用盾构机 “淮盾1号”,在袁店二矿投入使用。

  “盾构机的工作效率是综掘机的2倍至3倍,能从源头上杜绝粉尘的产生,解决了各工序平行作业的问题,对于岩巷掘进是个跨越性进步,可有效解决我矿中长期接替紧张的被动局面。”袁店二矿矿长吴向前说。

  在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过程中,淮北矿业集团紧紧围绕关键性技术难题,列出十大科技创新项目,重点在智能化煤矿开采工艺及装备、智能化工厂工艺及装备、信息化与互联网安全提效等煤矿智能化建设方面加大研发力度,持之以恒破题攻关,推进“智慧煤矿”建设。去年底,该集团建成以生产管理、人力资源、运营管控、财务共享四大专业应用平台为主的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深度挖掘、共享交换、多维分析、决策支持等诸多功能,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软件和数据支撑。

  矿用无人驾驶电机车、地面智能选矸系统、配电室巡检机器人、智能清扫机器人、选煤除杂机器人、智能搬运机器人、智能出炉机器人……一大批智能化装备和技术在淮北矿区应运而生,不仅提升了企业效率效益,更是将职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我爷爷那会儿,一个炮采工作面要上60多人;我爸爸干上了综采工作面,一个班也得30多人。现在的智能化采煤,两三个人就可以操控整个工作面。 ”在淮北矿业综采安拆分公司龙湖修造项目部工作的“煤三代”韩飞深有感触地说。

  截至今年10月,淮北矿业集团累计建成智能化工作面19个,电液控工作面31个,单井平均职工数由5年前的2400人减至目前的1700人,人均原煤生产效率提高了200多吨,矿区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步入快车道,煤矿智能化开采水平位居我省煤炭企业前列。(记者 丁贤飞 通讯员 陈磊)

编辑: 詹子系
推荐阅读
全省严查中!持续至9月底!


发布于2024-04-17 12:10:0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