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十三五”期间,全省财政总收入预计累计完成2.5万亿元,支出结构更加优化——

  • 2020-12-15 05:06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吴量亮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十三五”以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升财政治理和服务效能,全省财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十三五”期间,全省财政总收入预计累计完成2.5万亿元,较“十二五”末年均增长6.9%;全省财政支出预计完成3.3万亿元。财政支出结构更加优化,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集中财力投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财税改革力度加大,财政治理效能提升

  ——2016年至2019年累计下达市县转移支付9559亿元,年均增长6.7%,支持市县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十三五”以来,国家提出要加大财税改革力度,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五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深改委的领导下,安徽财政坚持把改革作为财政工作‘牛鼻子’和总牵引,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及时总结,财政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推进了现代财政制度建设,提升了财政治理和服务效能。 ”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

  预算管理改革加快推进。全面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科学编制省级中期财政规划和部门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常态化提前启动年度预算编制工作。硬化预算约束,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基本实现“预算一年、一年预算”。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重点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绩效评价结果的激励约束作用真正凸显。预决算信息公开范围覆盖省市县各级,公开格式、时间和流程更加规范统一,全面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基本建立。

  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稳步实施。我省相继出台总体改革及基本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科技、教育、交通运输等领域改革方案,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公共文化、自然资源、应急救援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府间财政关系,厘清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持续深化,2016年至2019年累计下达市县转移支付9559亿元,年均增长6.7%,支持市县兜牢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三保”底线。

  税制改革持续深化。平稳推进营改增试点,及时落实增值税简并税率及降低税率政策,建立留抵退税制度。在全面落实中央政策基础上,在自主权限内顶格出台了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半征收、下调契税税率等政策,资源税改革全面推开,环保税、个人所得税、耕地占用税等重点改革任务相继顺利完成,有力减轻企业税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逐步形成了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

  发挥债券融资功能,债务风险稳中有降

  ——2015年以来累计发行政府债券10648.3亿元,为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政府债务风险是财政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截至2019年底,我省政府债务率为68.6%,低于财政部确定的100%警戒值,比全国地方平均水平低14.3个百分点,全省债务风险评定等级从橙色下降至黄色,债务规模适度,风险可控。

  “‘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积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坚决打赢重大风险攻坚战。省财政厅切实履行政府债务管理的牵头职责,坚持‘修明渠、堵暗道’,一手抓规范融资,一手抓风险防范,充分发挥政府债务管理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积极作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 ”罗建国说。

  一方面,完善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举债融资机制。2015年以来,我省累计发行政府债券10648.3亿元,为全省脱贫攻坚、铁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棚户区改造、乡村振兴、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及工业园区发展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充分体现政府债券对我省经济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积极作用,为全省补齐民生短板,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向好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切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定期开展债务风险评估,强化债务管理考核,引导地方政府牢固树立债务风险底线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意见和有关政策措施分工方案要求,加强政府隐性债务监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确保全省债务风险稳中有降。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财政部地方财政管理工作考核中,我省连续4年荣获“优秀”等次,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激励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

  “十三五”期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不断强化绩效管理意识和理念,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真正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在财政部地方财政管理工作考核中,我省连续4年荣获‘优秀’等次,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激励,在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中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地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获得‘优秀’等次,位居全国第八,受到通报表扬。 ”省财政厅副厅长王召远说。

  近年来,我省建立健全覆盖绩效管理全过程和绩效业务全流程的一整套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构建了涵盖各行业各领域各层级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6400多条,打牢了绩效管理基础。将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从一般公共预算拓展到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延伸到所有财政资金和资金使用终端,实施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管理,实现事前绩效评估和绩效目标管理、事中绩效运行监控、事后绩效评价全覆盖,基本建成省级“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2015年至2020年,对236个重点项目开展财政绩效评价,涉及资金5386亿元。落实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2020年,省级将21个、各市将854个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核减预算资金18.5亿元。(记者 吴量亮)

编辑: 詹子系
推荐阅读
11293.6亿元!安徽一季度GDP数据公布


发布于2024-04-23 06:44:21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