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各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推进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

中安在线   2021-01-14 05:41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记者 范克龙 实习生 陈乙清   编辑:毛书兵

01.png

  “没想到家乡的办事服务效率这么高,企业从注册到投产仅仅用了25天”

  抢抓承接产业转移机遇,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入驻

  公交站台装上触摸屏,不仅可以轻松查询车辆信息,还能查询周边景点、餐饮、商场等生活信息。1月4日,在位于六安市裕安区高新区的安徽特弗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区,记者看到了这款智能公交产品。作为六安市招商引资的重点企业,特弗顺公司主要生产智能公交设备。记者走进企业的生产车间,生产线上一派忙碌景象。

  “我们刚落户六安一年,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我们仍然获得了1.7亿元订单,目前产销两旺。 ”特弗顺公司董事长陈仁昌介绍,企业总部位于上海,这几年受到土地、招工等生产要素制约,企业一直在寻找合适的生产基地。2019年10月,在六安市招商引资政策的驱动下,企业正式落地裕安区高新区,并实现快速投产。 “听说家乡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没想到办事服务效率这么高,企业从注册成立到投产仅仅用了25天,并实现同月入驻、同月投产、同年度上规。 ”

  六安市裕安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程琰表示:“当时企业手上有订单,急需寻找基地厂房,我们就盘活园内一家破产企业厂房,腾笼换鸟,帮助企业尽快入驻。为更好地服务企业,我们提供一站式服务,从注册、入驻、环评、水电过户等都帮助企业代办,企业从注册到投产仅仅用了25天,创造了入园投产最快纪录。 ”

  《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明确,积极承接上海非大都市核心功能疏解和苏浙产业转移,整体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位于肥东经开区的合肥沃普光电有限公司也是从上海转移回来的企业,主要生产通讯光缆。日前,记者来到企业的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一排排生产线前忙碌,设备的一端,正源源不断地吞吐出细如蚕丝的光缆线。

  “作为一家外贸企业,我们最担心订单交付时间,以前在上海一到节假日,不少外地工人就要返乡,可能耽误生产。生产线搬到合肥以后,用工成本普遍降低,关键是用工明显稳定了,疫情期间也能保证正常的生产。 ”沃普光电负责人江晓鹏告诉记者,正是看中肥东独特的生产要素、交通区位优势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企业落户并扎根于此。“现在这里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肥东生产基地在企业的比重越来越大,未来打算把更多生产线迁过来,进一步扩大产能。 ”

  肥东经开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推进合肥上海双城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围绕“芯屏器合”“集终生智”等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聚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半导体、大数据等战新产业,择优承接长三角相关产业项目转移,先后签约引进中国中铁、民生电商、金邦物流、力翔电池、陶陶新材料、易芯半导体、上海睿池供应链等20多家亿元以上项目。

  “除了看中良好的区位优势,我们更看中这里完整的产业链”

  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在协同发展中练内功

  700多摄氏度的铝水注入模具,2分钟后一个铝制发动机缸体成型下线。日前,记者来到广德市经开区的华域皮尔博格有色零部件有限公司的厂房内,看到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

  “我们主要生产铝制发动机缸体,为上海通用做配套,这一条生产线一年可以生产20万个发动机缸体。 ”华域公司副总经理王铮告诉记者,企业2017年从上海迁到广德,当年实现投产。

  “除了看中广德良好的区位优势,我们更看中这里完整的产业链。这里上游有铝水厂,保证了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下游有废沙处理厂,还有热处理厂,大大降低我们的生产运输成本。 ”王铮告诉记者,今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仍然实现销售额10亿元,同比增长25%。

  广德市地处安徽东南部,是我省唯一与苏浙两省均毗邻接壤的县份。近年来,广德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我省“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谋划建设机遇,依托广德经开区 (安徽广德皖苏浙产业合作园区),全面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合作。目前,园区投产企业达59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264家,80%左右来自沪苏浙地区。

  “我们围绕汽车零部件产业,依托亚太机电、华域皮尔博格、永茂泰等龙头企业,实行产业链招商,着力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基地,目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铝制汽车零部件链条。”广德市经开区管委会东区副主任郑波表示,去年该市新签约项目6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5个。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需要产业链的深度协同。有关专家表示,各地应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实行差异化产业分工,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依据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进行协作分工,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就业合理布局,实现功能互补。

  在陈仁昌看来,受到土地、用工等生产要素制约,产业转移正成为沪苏浙一些制造企业的必然选择。 “上海土地成本高,且倾向于研发类等集约型发展企业,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很难拿到工业用地,我们现有的15亩土地已经无法满足产业升级需要。现在我们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内地,总部基地留在上海,能够充分发挥上海人才、研发等优势,又能充分利用本地的要素优势和市场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

  “撒网式招商效率不高,园区主要通过以商招商的方式招引企业”

  在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上下功夫,确保企业引进来、留得住

  在程琰看来,近年来,政府的服务意识明显提升,从过去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更宽松的生产要素优势,优惠的招商政策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正吸引着沪苏浙等地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入驻。

  “这两年,我们每年都会洽谈上百个项目,每年落户企业达一二十家。 ”程琰告诉记者,撒网式的招商效率不高,园区主要通过以商招商的方式招引企业,这种 “老带新”的方式可信度更高,更精准,园区则专注于做口碑,在服务企业和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

  人才因素仍是影响产业引进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入驻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技术人员不足,特别是高职称技术人才缺乏。郑波说,随着开发区由早先功能单一的工业园区逐步演变成多功能的综合性新城区,开发区承担的职能日趋多样,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缺口也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引进各类人才。为解决企业的用工问题,当地专门成立了人才流动中心,负责人才招聘和员工技能培养,以及劳动关系协调,每年组织6场点对点招聘会,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在采访中,不少园区负责人反映,产业园普遍面临工业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为解决企业发展空间,肥东经开区落实“二次创业”用地指标,积极申报拓展区基础设施用地指标申请。通过收储、收购、嫁接等方式,盘活僵尸企业,释放老区存量空间,提升产业层级。

  六安高新区积极盘活存量用地,通过清盘闲置厂房,引进一批中小项目,对闲置厂房进行再利用。定期对园区企业厂房的使用情况进行摸底,对长期闲置不用的厂房,协调企业通过租赁等形式引进一些项目,保证厂房满负荷生产。近两年,园区重新盘活问题企业10家以上,引入一批高质量新企业入驻。

  评论: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近日,中国宝武安徽(产业)总部项目在合肥东部新中心启动建设。项目建成后,宝武将充分发挥自身钢铁生态圈丰富的城市产业资源优势,依托旗下宝信软件、欧冶云商等行业内优秀的技术服务商和专业化平台,承接优质产业落户发展,与合肥市共同分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红利,携手加快合肥东部区域产业升级。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又一重要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改善营商环境,以开放、服务、创新、高效的发展环境吸引海内外人才和企业安家落户,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努力成为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桥梁。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主动参与全球分工,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更大的开放抢抓机遇,以更好的合作谋求发展。去年以来,我省聚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高规格建设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挂牌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高水平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加快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当前,应乘势而上,推动高水平改革开放,不断巩固扩大合作优势。

  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要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加快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对标上海、浙江自贸试验区以及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积极做好试点经验、创新成果复制推广。要积极参与国家和沪苏浙重大展会活动,全面提升安徽展会能级,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开放推动力的展会品牌。深度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高水平举办安徽品牌展会,进一步提升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重大展会整体效果和影响力,围绕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筹划新型展会、长三角轮值展会。要积极对接沪苏浙品牌展会,加强投资促进和贸易合作,促进外贸提质增效。

  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要积极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推动重点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提高“引进来”的质量和水平。按照国家部署,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领域对外开放,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在重点行业谋划和储备一批新的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要提高制造业全产业链利用外资水平,聚焦“高新基”,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补齐、壮大、拓展全产业链。要共同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稳步扩大对外投资,全方位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技术、装备、服务和标准走出去,鼓励商务服务、设计研发、批发零售、金融服务等对外投资。支持企业与沪苏浙企业通过项目合作、股份合作、组建联合体等方式“抱团出海”,协同开拓国际市场。

  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要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提升口岸便利化水平,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合作,打造高效便捷大通关。完善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协作机制,重点推进口岸城市群大通关项目合作和联动发展,优化监管模式,提升物流效率。要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对标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加强国际人才引进,发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创改”试点省的聚才作用,积极引进国际高端人才,营造良好引才氛围。(郑莉)


Copyright 2000 - 2019 ANHU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 安徽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安徽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