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1-04-01 18:53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张毅璞

肥西县小井庄: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 (4).JPG

肥西县小井庄: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 (5).JPG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春风拂面,百花盛开,合肥市肥西县小井庄公路宽敞、小道整洁,家家户户两层洋楼,房前种花屋后种树,俨然一幅现代化美丽乡村的模样。可在几十年前,这里是连饭都吃不饱的贫穷落后乡村。

  在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纪念馆里,讲解员束永青告诉记者,这里不仅陈列有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第一村小井庄当年的众多珍贵史料,更完整地保留了时任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召开座谈会的会址。通过这些详实的史料和历史场景再现,前来参观的游客重温了那段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大幕的历史画面。

  时间回到1978年,当时我国农村长期实行人民公社体制,干多干少一个样,生产队社员出工不出力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再加上1978年安徽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当时山南受灾十分严重,从春到秋,大约八九个月的时间,老天竟没有下过一场透雨,水塘干涸,人畜用水困难,田地开裂,庄稼枯萎,可以说颗粒无收。农民眼巴巴的望着天空,发出沉重的叹息。时任山南区委书记的汤茂林同志,面对灾情,看到群众消极怠工的情绪,不无忧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山南议定出包产到户的办法。

  古语说“民以食为天”。山南人民不愿坐以待毙,于是包产到户发出时代最强音。当时担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同志,他既看到了安徽秀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也看到了农村极其困难的生活条件。在大别山区,万里目睹了当地老百姓捉襟见肘的情形,用锅堂余热取暖的疾苦。深受触动的万里认为,农村极度贫困,主要是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面对这样的情况,万里同志在1977年底主持制定出台《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简称省委六条),1978年9月1日,面对全省旱灾,省委召开紧急会议,作出“借地度荒”的决定。

  山南人民就是在省委六条允许种保命麦的情况下,于1978年9月15日夜晚,在山南区柿树岗公社黄花大队召开了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特殊会议。会议由当年山南区委书记汤茂林主持,23名共产党员共同参加,会上决定每人三分地,一步分到位,统一口径,拟出“四定一奖”的办法,对上级对外界有个能通得过、无碍大政的提法,对群众对内就讲包产到户。自此肥西包产到户的壮举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宏伟序幕。实行包产到户之后,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提高。农民乐呵呵地在田间耕种,等待来年的丰收。1979 年是包产到户的第一年,小井庄取得大丰收,粮食产量直接翻了一番。

  肥西山南广大人民群众以“敢为天下先”的无畏精神和勇敢创举实行了包产到户,实现了农村一场伟大的历史变革。这一历史变革对安徽乃至全国的改革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历史上改变亿万农民和农村面貌的重要里程碑。

  如今,肥西继续发扬小井庄包产到户敢为人先的精神,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首民谣这样唱道;“穿衣西装化,吃饭营养化,住房楼房化,走路机械化”,衣食住行的四个现代化真实地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肥西农民的生活变化。小井庄“包产到户”的首创精神仍在影响着这里的人,见证着在这片土地上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记者 张毅璞)

肥西县小井庄: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 (1).JPG

肥西县小井庄: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 (2).JPG

肥西县小井庄: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 (3).JPG

肥西县小井庄: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 (6).JPG

肥西县小井庄: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 (7).JPG

肥西县小井庄: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 (8).JPG

肥西县小井庄: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 (9).JPG

肥西县小井庄: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 (10).JPG

编辑: 王腾飞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打造专业化团队 推进高质高效春耕


发布于2024-03-25 06:34:23

春风送岗位 “职”达家门口


发布于2024-03-25 06: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