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奋进新征程 再创新辉煌】

  • 2021-05-21 05:44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许根宏 许蓓蓓

成就巡礼报眉.jpg

安徽创新馆全景

  “智慧屏在集成语音交互、人脸识别、地图导航等100多项常用技能与服务上,实现了用户说出需求,即可获得想要的信息与服务。 ”刚刚结束的中国(安徽)科交会上,来自合肥的“AI智慧屏”,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全新数字交互体验。

  创新不仅带来便利,更带来幸福和安全。去年3月,安徽省社科院正式发布《2019年安徽省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分析评价》,合肥高居幸福榜单首位。去年7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布,合肥是年轻人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城市。近年来,合肥被频频贴上了“幸福”的标签。

  幸福的背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十三五”期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连跨四个千亿台阶,财政收入连跨四个百亿台阶,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1万元。 2020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首破万亿元大关。

  发展的背后,是“第一动力”驱动“创新优势”的日益澎湃。过去五年,合肥全面塑造创新优势,发展势能实现历史性跃升。主要创新指标稳居省会城市前十,跻身世界区域创新集群百强。

  以原始创新育“幸福之源”

  全球首台智能4K无线腔镜,全球首台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仪器,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全国首款“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在中国(安徽)科交会上,一连串来自合肥的“第一”,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建立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深厚根基上。 ”翻开近年来合肥市出台的重要文件或会议报道,原始创新屡被提及。合肥人深知,基于原始创新所迸发的“第一动力”,注定会成为“幸福之源”。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为推动原始创新,近年来,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加快建设,到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磁约束核聚变、铁基超导、类脑科学、生命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一批从“0”到“1”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竞相涌现。

  去年,经历“大考”的合肥,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仍取得决定性进展,能源、环境、大健康、人工智能研究院组建运行,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26个协同创新平台集聚效应持续增强。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大科学装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墨子”传信、“悟空”探秘、热核聚变、铁基超导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相继问世,3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合肥滨湖科学城实质运行,安徽创新馆建成使用。

  2020年9月,《自然》杂志发布“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排名,合肥跻身20强,评语是“非一线城市,有着一流的科研”。

  在不忘初心的原始创新中,合肥“幸福之源”越“开”越广。


20210520000237a.jpgB001.jpg

  巢湖湿地白鹭栖息

  以产业创新筑“幸福之基”

  4月10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在个人微博上对蔚来第十万辆车下线表示祝贺:这是一个艰难的里程碑。

  走进蔚来汽车合肥工厂,300多个机器人正在进行冲压、焊接、涂装等作业。整个车间,自动化率达到97.5%,平均每小时可以下线20台整车。今年2月,合肥市人民政府与蔚来再签约,商定共同打造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世界级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

  从“无中生有”迈向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新型显示,到“小题大做”点亮“中国芯”的集成电路;从让世界倾听“中国声音”的人工智能,到造车“新势力”荟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迸发的能量,不断为合肥的“幸福”强筋健体。

  “合肥是国内显示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跨越性发展。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炎顺感慨,合肥是京东方的 “福地”,京东方始终把合肥作为实现显示产业超越、推进物联网战略转型升级的关键区域。无中生有,“缺屏之痛”迎刃而解,这是合肥在产业创新大潮中的“第一拳”。

  大疫之下,逆势而上。 2020年12月,联宝科技成功跨入千亿企业俱乐部。近年来,合肥推动“芯屏汽合”(“芯”指芯片产业,“屏”指平板显示产业,“汽”指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合”指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集终生智”(“集”指集成电路,“终”指智能家居、汽车等消费终端产品,“生”即生物医药,“智”指与工信部共建的“中国声谷”以及以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为代表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全力打造“产业地标”,结出了产业创新的丰硕果实。

  数字是最好的证明。 2020年,合肥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8.8%、16.7%,增速创近五年新高;吸纳输出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达572.13亿元,同比增长20.5%。

  在“真抓实干、争分夺秒”的产业创新中,“幸福合肥”的“蛋糕”越做越大。

  以体制创新催“幸福之花”

  “疫情期间没有一天停工,这才有了第六代柔性显示屏生产线的准点投产。 ”提及去年经历,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金波至今仍激动不已。

  2020年,维信诺上万套设备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国外专家“困”在海外。经合肥市协调,维信诺首开我省复工复产国际包机先河,3个月内安全完成5批6架次累计703人的国际包机和转运防疫工作。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年,合肥有效运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辩证法。2020年6月,合肥创新实施“链长制”。对应创新链供给的“出口”,梳理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意文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光伏及新能源、高端装备及新材料、人工智能、量子产业等12条重点产业链,由市级领导担任“链长”。

  突出创新驱动顶层设计。2011年起,合肥将创新型城市目标任务分解到30多个部门和县(市、区)开发区,形成了全市自主创新工作目标体系,出台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发展行动计划等一批重要文件。 2018年9月,合肥明确了建设“创新之都”的时间表、路线图,加快形成科技创新工作顶层设计框架体系。

  强化产业政策体系引领。 2014年合肥在全国率先对产业扶持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对分散在各部门的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进行整合,形成“1+3+5”政策体系。 2018年,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政策,综合运用基金、财政金融产品、借转补等政策工具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持续加大科技财政投入,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为“科学家”办事就是办“最科学”的事。合肥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优化管理服务职能,探索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较早开展国家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等措施,采用多种投入方式支持各类主体创新创业。先后出台“人才政策20条”“人才创新创业8条”等系列政策,构建完整的“育才、引才、集才、留才、用才”政策体系。

  走进安徽创新馆,一幅卫星图像显示,安徽省合肥、滁州、马鞍山等地的光亮面积正逐渐增大,边缘向外扩展,渐渐与长三角融成一片。 “创新改变生活,科技点亮小康。未来,安徽的民生幸福指数会更高。”望着这幅图,馆长陈林信心十足。

  面向“十四五”,合肥继续在波澜壮阔的创新海洋上乘风破浪。(记者 许根宏 许蓓蓓 图片由合肥市委宣传部提供)


20210520000238a.jpgB001.jpg

  天鹅湖畔游人醉

编辑: 付刚
推荐阅读
池黄高铁4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


发布于2024-04-25 21:44:27

池黄高铁4月25日开始售票


发布于2024-04-25 21:4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