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1-05-26 14:53
  • 来源: 合肥晚报
  • 作者: 程堂义 卫晓敏 高勇

  作为安徽最早开埠、西方列强势力最早侵入的城市芜湖,其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芜湖特别支部是在1926年4月成立的。成立后的芜湖特支如一面猎猎飘扬的红旗,指引芜湖的革命形势健康发展,并为后来党组织的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

  两所传播革命薪火的学校

  1876年,随着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芜湖被迫成为安徽第一个对西方列强开放的通商口岸,由此成为安徽最早开埠的城市。伴随着商品经济的畸形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大量输入,一些怀揣革命梦想的民主人士来到芜湖,开办学堂,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特别是自“五四”运动开始后,不少进步青年开始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民主革命理论,这为中共组织在芜湖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当时设在芜湖的两所学校——安徽省立第五中学和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

  安徽省立五中旧址,现位于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的后山腰。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乾隆三十年(1765年)创办的“中江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底改名为“皖江中学堂”,开芜湖官办近代初等教育之先河。1914年8月,改为安徽省立第五中学,成为全省最早的省立中学之一。

  ○安徽省立第五中学旧址,现位于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

  1916年秋,安徽省立五中迎来了新任学监兼英文教员——高语罕。当然,他后来还有两个身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高语罕到来后,在学校大力提倡‘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学校的方法。”据芜湖市党史专家丁瑜介绍,特别是1918年,在高语罕的支持下,学生蒋光慈等人成立了反封建反暴政的团体“安社”,出版刊物《自由之花》,进一步推动了西方民主主义思潮的传播。

  1919年5月5日,五四运动爆发后的第二天,消息传到了江城芜湖,省立五中的学生们立即行动,召开学生大会,并同各校进行联系。5月7日就联合芜湖各校学生2000多人,一致罢课,并走上街头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因此被誉为“安徽的北大”。

  而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更是“早闻大名”,特别是我们最近报道的合肥地区早期共产党员中,有好几位都曾在这里求学,或者在这里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很想一探究竟。但相关人员告诉我们,由于城市改造,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的原址已难觅其踪了。

  ○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资料图片)

  虽然原址难觅,但在芜湖市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工作人员的介绍下,这所学校的历史渐渐清晰起来:1903年,教育家李光炯和卢仲农在长沙共同创办了“安徽旅湘公学”,第二年秋天迁至芜湖,更名为“安徽公学”,聘请陈独秀、陶成章、柏文蔚、刘师培、苏曼殊等人任教。1914年7月,安徽公学改名为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由于聘请的教员都是著名的革命党人兼学者,他们把课堂作为宣传革命的场所,培养了一批富有革命精神的优秀人才。安徽公学很快成为我省革命與论的中心。”芜湖市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工作人员说。

  因此,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芜湖学生就以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和省立五中的学生为主体,成立芜湖学生联合会,举行声援活动。不仅如此,丁瑜还告诉我们,“虽然在1952年时学校改名为芜湖农业学校,但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可谓人才辈出,黄埔军校一至四期,广州农讲所五至六期的学员中就有许多该校的学生。红军时期,学校走出去的有20多人在军中担任了师、团级以上的领导职务,薛卓汉、陈原道、李慰农、王培吾等革命烈士均出自该校。”

  以这两所学校为代表,五四运动后的芜湖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普遍地受到了教育和锻炼,进一步提高了民主革命的觉悟和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江城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特别是党团组织的建立做了充分准备。

  中共芜湖特支这样成立

  时间到了1923年。这一年的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芜湖地方执行委员会正式成立。据党史资料记载,团地委是芜湖早期革命活动的领导机构,带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进步青年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原理,组织学校开展反奴化教育斗争、声援上海五卅运动、发动和支持芜湖黄包车等行业工人罢工……这些都为中共组织在芜湖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而随着1924年秋,团地委书记周范文加入中国共产党,特别是1926年初,根据中共中央和团中央关于超龄团员转党的决定,芜湖团组织中一批团员转为中共党员。这又为中共组织在芜湖建立提供了干部基础。成立党组织自然是“水到渠成”。

  “应该说,芜湖最早党组织——中共芜湖特别支部的成立,与时任中共中央局书记的陈独秀有着直接关系。”据丁瑜介绍,1926年3月下旬,陈独秀亲召时任芜湖团地委书记周范文赴上海,指示他在芜湖建立党组织。这件事周范文后来也曾回忆说,“过后,在芜湖即建立党的地委(应为特支),我任书记,使得党与团在组织上划分。”这样,约在1926年4月上中旬,中共芜湖特别支部正式成立。这是芜湖最早的党组织,当时直属中共中央领导。

  ○曾任芜湖特支书记的俞昌准

  丁瑜说,“虽然中共芜湖特支在成立之初只有党员10余人,但成立后得到较快发展,到1926年秋时党员已达二三十人。”随着党员队伍的扩大,特支成立了民生中学小组,二农、商业、职业混合小组,店员工人小组等3个党小组,后又增加了省立五中小组、白沙圩小组、澛港小组及和县支部。与此同时,一些党员从外地来芜活动,也有芜湖党员赴外地工作,或到苏联留学。“到1927年4月时,特支党员有34人。他们当中包括了俞昌准、周筱珊、沈天白、钱杏邨、李克农、王坦甫、宋士英等。”

  由于革命工作需要,芜湖特支成立后不久,书记周范文就调任国民党安徽省党部特派员,书记一职由王培吾接任。随后,王培吾又被组织派赴苏联留学,书记由俞昌准接。虽然领导人不断调整,但并没有影响芜湖特支的革命活动。

  一面猎猎飘扬的红旗

  “芜湖特支成立后,很快成为芜湖革命运动的领导核心。在大力推动芜湖的国共合作、大力组织发展工农运动、支援国民革命军北伐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丁瑜说。

  农民运动是芜湖特支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1926年,芜湖特支派胡济进入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学成回来后,胡济受党组织委派,与合肥的崔筱斋和寿县的曹广化组成安徽省农民运动委员会。这是安徽第一个专门指导农民运动的组织。而在北伐军抵达芜湖后,胡济又组织芜湖农民协会,在每个乡农协设立武装自卫团,拥有枪10余支,并领导当年抗租斗争,取得局部胜利。

  ○芜湖店员总会旧址

  除了农民运动之外,芜湖更拥有大量的产业工人。北伐军抵达芜湖后,在芜湖特支领导和影响下,芜湖市总工会和芜湖店员总会相继成立。店员总会拥有几十支枪,力量十分强大。“各行各业工会在1927年3月至4月也纷纷成立,甚至连洋务华员职工也成立了洋务华员职工会。”据丁瑜介绍,各工会从工人利益出发,制定了工会章程、规则。比如,裕中纱厂工人为反对不合理的厂规,罢工了3天3夜,提出了增加工资、减少工作时间、改善待遇等11项要求;大昌火柴厂工人、粮店工人、糟酱工人也都为要求加薪而先后举行罢工斗争,并取得胜利。

  芜湖特支成立后不久,北伐战争就开始了。北伐前后,芜湖特支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不仅帮助北伐军未发一弹就胜利抵达芜湖,而且随着北伐军进入芜湖,芜湖特支和共青团芜湖地方委员会也从秘密的地下活动走上前台,公开领导和发动芜湖的群众运动。”丁瑜说。

  当然,在芜湖特支所领导的一系列革命活动中,“驱陈斗争”是一件不得不提的大事。

  所谓“驱陈斗争”,就是驱逐当时镇守芜湖、素以“反正将军”著称的军阀陈调元。1926年底,陈调元率所部陆军第六师移驻芜湖。1927年1月3日,由于军队长期未发薪饷,陈调元指使和纵容部队化装成便衣,于当晚7时持枪到芜湖长街抢劫。劫后的芜湖显得异常凄惨,米盐遍地,满目凄凉,陷入一片萧条。1927年4月4日,陈调元又以武力相威胁,向商会勒索10万元。消息传出后,群情激愤,在芜湖特支的直接领导下,工会组织店员、工人开展了罢市活动,并在芜湖《工商日报》发表《芜湖驱陈市民大会宣言》和致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的《市民大会之通电》,最终,陈调元只得灰溜溜地逃离芜湖。“驱陈斗争”取得了胜利。

  虽然由于多种原因,芜湖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芜湖特支只存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但它作为一面猎猎飘扬的红旗,使芜湖的革命形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并为后来中共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编辑: 王腾飞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