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1-10-30 06:00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何珂 田婷 彭园园 郑莉 刘洋

20210120011330a.jpgB001.jpg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展示中心利用全数字沙盘、光电工业模型等技术手段,展示蚌埠近现代百年工业的发展历程与聚焦硅基、生物基产业发展的愿景。 (资料图片) 记者 程兆 摄

  改革开放是大踏步赶上新时代的重要法宝,是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省委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要遵循市场规律、善用资本力量、加强系统集成,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让改革开放的大潮在江淮大地奏响激扬乐章。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医药卫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林长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了强劲新引擎。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奋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行定格服务企业机制,对企业做到“好时不扰、难时出手”。要进一步健全高标准市场体系,发挥“亩产论英雄”改革的牵引作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要素。要进一步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把方便留给群众和企业,要以服务人和市场主体的全周期为切入点,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要进一步推进自贸试验区发展,大力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全面建设联动创新区。要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用重大项目增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

  走过千山万水,更须跋山涉水。要葆有“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活力足的开放安徽,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何珂)

  关键词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报告点睛】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管资本的方式和手段,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专家解读】

  吴明(省国资委企业改革处处长)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进入新发展阶段,国有资本布局和产业发展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省委报告高瞻远瞩,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国企改革的方向,要求在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接下来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聚焦重点难点改革事项,奋力攻坚,要系统推动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持续推动与中央企业的战略重组与合作,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着力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

  【背景链接】

  近年来,我省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积极推进省属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和企业兼并重组,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资监管体制,积极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今年,省属企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主要经营指标在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再创新高。前三季度,省属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营业总收入7643.5亿元、利润总额694.5亿元、净利润546.5亿元。

  关键词

  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体系

  【报告点睛】

  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体系,推动政府母基金、产业基金和市场基金联动发展,打造基金丛林,实施资本市场业务培训专项行动,力争上市公司数字翻一番以上。

  【专家解读】

  郑兰祥(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撑和基础,在当前经济发展演变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的形势下,发展实体经济成为“稳链、强链、补链、延链”的关键。未来五年,安徽面临着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及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如何进一步激发金融潜能,充分发挥金融的资本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产业基金具有股权投资的属性,其对实体经济的投资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还有助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是政府财政资金运用的新形式,通过政府资本的介入,可有效激励社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作用。此外,金融职能的发挥,效率是关键,以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机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正当其时。

  【背景链接】

  不断加大资本市场的培训力度,截至9月中旬,我省已开展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近180场,参训企业超6500家。资本市场“安徽板块”做大做强,已基本形成“通过一批、待发一批、上市一批”的企业上市新局面,截至8月底,全省共有上市公司137家,居全国第9位、中部第1位。

  关键词

  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

  【报告点睛】

  以服务人和市场主体的全生命周期为切入点,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改造优化政府工作流程,升级皖事通办平台,完善“全省一单”权责清单制度体系,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专家解读】

  郭术威(省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局局长)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解决他们发展中的烦心事,需要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从以“政府部门供给为中心”向以“市场主体需求为中心”转变。服务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包括从市场准入、准营到经营发展,再到市场退出,提供全链条的服务。要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对国有民营经济和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推行企业开办“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套材料、一次采集、一档管理、一日办结”。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行“一业一证一码”改革,建立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机制,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持续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性交易成本。要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破除行业垄断行为,防范资本无序扩张,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环境。

  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关系,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行顶格服务企业机制,对企业做到“好时不扰、难时出手”,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背景链接】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省级行政权力保持全国最少,企业开办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一日办结”,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创新推出并在全国推介。建设“皖事通办”平台,全面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皖事通”App上线服务超8100项,累计访问量达91亿次。

  关键词

  推进自贸试验区发展

  【报告点睛】

  大力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全面建设联动创新区。

  【专家解读】

  窦瑾 (省经济研究院宏观服务部主任)

  自贸试验区是代表着我国最高水平的开放平台,我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必须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先导作用,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走深走实。要聚焦制度开放,对标建设高标准营商环境。把自贸试验区作为营商环境的试验田,从解决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和实际需求出发,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相关改革的系统集成。要聚焦新兴产业,推动科创产业深度融合。把创新作为我省自贸试验区最亮丽的名片,以自贸试验区为载体,主动对接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高校院所、社会创新团队等外部创新资源,探索设立外商投资研发中心,引入前沿技术、创新人才。深入探索“政产学研用金”全链条制度创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要聚焦区域联动,加快创新政策复制推广。加强与沪苏浙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积极学习好的改革创新试点,实现全方位互联互通。同时,以“联动创新区”建设为抓手,推动三大片区相关试点经验在省内分阶段、分批次复制推广,形成辐射带动效应。

  【背景链接】

  从2020年9月24日正式揭牌以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开展长三角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试点、率先实施沪皖“江海一港通”海关监管模式,建成我省首个快件监管中心,9610零售出口包机实现首飞。今年前三季度,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1120.4亿元,突破千亿元,增长1.3倍。

  关键词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报告点睛】

  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拓展提升国际贸易 “单一窗口”功能,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专家解读】

  辛建民(合肥海关关长)

  我省始终将加快对外开放发展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全球疫情仍不明朗、国际贸易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省外贸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体现了安徽开放型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我们要准确把握安徽在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中的方位,紧扣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推进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在推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中找准着力点。同时,积极探索制度创新,推进通关便利,在“去繁琐、减动作、优流程、防风险、提效能”上大胆闯、大胆试,切实优化进出口营商环境,推动安徽外贸高质量发展。

  新业态新模式是外贸发展的新动能和重要方向,对稳定外贸大局和促进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要支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发展,支持跨境电商利用中欧班列开展物流大通道建设,拓展中欧沿线国家市场,助力拓展海外仓业务,促进我省产品、技术、服务等全产业链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出口,扩大相关产品进口。

  【背景链接】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省努力推进对外开放更高质量发展,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十三五”时期,安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超2万亿元人民币,比“十二五”时期增长56.6%;年均增速12.7%,比“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速高0.1个百分点。外贸主体更强,“十三五”末期安徽有外贸实绩企业9352家,增加3520家。

  (记者 田婷 彭园园 何珂 郑莉 整理)

  ·基层实践·

  自贸区沃土壮大“龙头”

  “眼下,自贸区安排了专业技术团队,指导跨境电商B2B出口海外仓监管模式系统的便利化操作。”10月28日,芜湖悠派护理用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岗说,3个多月前,公司申报的一批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货物在芜湖海关顺利通关。这批货物通关,是芜湖市首单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业务,也标志着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监管试点在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得到成功复制推广。

  “应用跨境电商B2B出口模式,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跨境电商B2B平台寻找全球买家,极大降低了参与全球贸易的门槛;企业出口申报所需单证更少、流程更简化、通关效率更高。 ”程岗说,在自贸试验区内的便利还不止于此,“海派宠物用品有限公司是我们的一个子公司,成立这个公司我们只花了一个小时就拿到了营业执照,速度非常快、服务也非常好”。

  作为一家出口型企业,芜湖悠派护理用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进出口总额超 6000万美元,进入安徽省民营企业出口50强。程岗坦言:“有了自贸试验区提供的肥沃土壤,没有理由不长成参天大树。 ”省委报告提出 “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活力足的开放安徽”。“这大大激励着企业进一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程岗说,“十四五”期间,悠派科技将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加快企业发展步伐。同时,在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联合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专业投资机构等投资主体,以园中园的形式建设跨境宠物产业园,打造跨境电商园生态产业链。

  据了解,今年1月至8月,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实现进出口额 261.3亿元,同比增长31.5%,其中出口197.2亿元,进口64.1亿元。 “我们在原有重点产业和发展战略基础之上,更加突出开放性集聚区定位,更加聚焦贸易企业招引服务,更加突出贸易方式创新,全力以赴提升经济外向度。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紧扣“试验”定位,突出“贸易”特色,瞄准目标任务,围绕贸易、投资、科技、金融、人才、营商环境等领域,聚焦打造重大发展平台,努力蹚蹚出一条平台开路、龙头突破、产业提升的发展路子。(记者 何珂)

  一站式服务“唤醒”信用

  “原以为信用修复会很繁琐,没想到铜陵这边企业信用唤醒服务联盟提供‘一站式’服务,当日就能办结,帮助我们快速重塑信用、重返市场,太好了! ”提及在铜陵修复企业信用,安徽万佛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吴鹏连连点赞。

  今年6月,万佛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通过铜陵市推出的企业信用“唤醒”服务,完成了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让该企业得以再度以平等身份参与到公共资源交易等市场竞争活动中去。

  为落实信用修复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今年 7月,铜陵市市场监管局、发改委、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牵头发起,该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27个成员单位共同组成的“铜陵市企业信用唤醒服务联盟”正式成立。

  “我们采取成立联盟的方式,探索建立企业信用诉求闭环服务模式和跨部门信用修复全程响应协同联动机制,着力解决企业信用修复过程中遇到的信息不对称、材料不规范、部门步调难协同等问题。 ”铜陵市市场监管局局长王书春表示。

  联盟成立后,通过全面梳理成员单位信用修复所需材料,形成了统一的“唤醒”清单。对照“唤醒”清单,铜陵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轻微失信、一般失信的市场主体提供个性化修复指引。

  “以前申请办理修复信用,少则几天,多则个把月。 ”铜陵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健康介绍,作为铜陵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一项重要内容,联盟同步推进企业信用修复工作便捷化,企业可向联盟任意一家发起单位提出信用修复需求,由联盟设立的企业信用修复联合办公室“一站式”办结。

  “铜陵市企业信用唤醒服务联盟”成立以来,相关部门还主动上门指导企业填写信用修复材料,帮助企业集中报送修复材料,以“上门行医”的方式让企业修复信用 “零障碍”“零负担”“零成本”“零跑路”。截至目前,“铜陵市企业信用唤醒服务联盟”已梳理出信用“唤醒”企业名单3000余户,为500多户企业成功办理信用修复。(记者 刘洋)

编辑: 付刚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打造专业化团队 推进高质高效春耕


发布于2024-03-25 06:34:23

春风送岗位 “职”达家门口


发布于2024-03-25 06:33:24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