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牢记嘱托谱新篇 砥砺奋进新征程】

  • 2022-04-27 01:48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管雪 汪乔

01.jpg

海报制作:李寒

  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六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合肥考察的时候,我还是一名在校学生。总书记如此重视创新和科技工作,我感到非常振奋,决心投身于量子技术的产业化和科学仪器的产业化中去。”贺羽说。

  从“入行”到创办国仪量子,十余年来,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贺羽始终秉承为国造仪初心,把创新作为技术产业化的源动力,为解决“卡脖子”问题贡献力量。1992年出生的他被称为量子科学仪器赛道最年轻的开拓者与引领者之一。

  结缘:勇闯科技无人区

  “振兴自主科学仪器这个事,我一定要干!”2010年,贺羽正式“表白”杜江峰院士,并如愿进入杜院士的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这一年,贺羽18岁。

  这是由一场报告会点燃的火花。我国量子江湖泰斗之一杜江峰院士在2010年一场学术报告会上提到,2005年,国内东拼西凑凑够国外一台仪器的600万元的报价,但交付前遭供应商临时涨价至1000万元,而且售后无法保证。听到学术科研面临这种受制于人、“卡脖子”的窘境,贺羽彻夜难眠,为国家造科学仪器的决心在他心中生根。

  加入杜院士实验室后,在一个14平方米的专属小办公室里,贺羽开始参与顺磁共振谱仪的研制和技术攻关,专攻量子精密测量仪器设备的搭建。2018年,团队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商用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谱仪问世。

  探索:追梦量子产业路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同科技人员交谈时强调,创新居于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依靠创新,不断增加创新含量,把我国产业提升到中高端。

  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埋在了贺羽心里,他决心投身于量子技术的产业化和科学仪器的产业化中。长期以来,中国量子技术研发受制于西方国家,也落后于西方各国。但第二次量子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化变革和加速发展,让贺羽看到我国的量子科技成果产业化“换道超车”的机遇。

  2016年底,博士在读的贺羽和恩师杜江峰在合肥创办了国仪量子,秉承为国造仪初心,从量子精密测量和量子计算出发,深入进口高端仪器这一“卡脖子”环节,一边埋头磨炼产品,一边抬头看国际前沿、瞄准高端市场,对标国际巨头的仪器产业,从而实现国产替代。

  以贺羽团队自主研发的顺磁共振谱仪来说,在推出之前,买一台进口设备需花费将近1000万,随着国产顺磁共振谱仪推出来,这个设备整体的采购价格已经降到了三百万到四百万;2020年,国内一知名高校的进口高端设备出现故障,因疫情、审批等原因国外厂商来修需花费大半年时间,最终国仪只花了一个星期替换了国产零件,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

  成立以来,国仪量子先后研制并推出国内首台“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谱仪”、国际首台“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多款产品,既有世界首台,也有中国首台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极大地解决了被进口仪器“卡脖子”的问题。

  成就:赋能行业创新发展

  国仪量子始终走在国产高端仪器产业化道路前沿,用比肩世界一流的仪器建立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用科技赋能各行各业创新发展,开启人类认知世界的新视角。在医疗领域,高分辨率医学成像可检测出单个癌变细胞,可用于疾病早期诊断;在科研方面,可以解析单个分子的结构,为新药研发提供更好的基础;在能源方面,可用于寻找金属矿藏;在工业方面,可用于汽车更高效的电源管理等。多年来,贺羽没有放弃在教育领域的深耕,团队研发面向大众的量子计算教学机,成功交付近百所知名学校。

  2020年,贺羽创立的国仪量子B轮融资完成后,估值达27.5亿人民币。这一年,贺羽28岁。

  “这10年来我还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就是我们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是越来越快。”国仪量子首款商用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谱仪从研发到推出,用了十余年的时间,而如今的新仪器,从技术走向客户,只需要1-2年。科技成果转化从原来的“乡间小道”走上了“高速公路”,未来将会更宽更快。随着科技自立自强口号的提出,越来越多科学家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应用科技创新的队伍愈加庞大。

  展望:奔涌入星辰大海

  从十几年前无人问津的“冷板凳”到现在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合肥量子产业发展仅是中国量子产业崛起的一个缩影。

  过去,很多高科技人才不愿意来合肥。“但随着科技创新氛围形成,大家都觉得合肥‘科里科气’,所以大家现在愿意到合肥来安家乐业。”自2008年来到中国科大少年班,贺羽这个土生土长的四川人,深刻感受安徽“芯屏器合”“集终生智”新兴产业体系推动下的产业变革,也见证了合肥这座科技名城极其重视科技创新,甘愿坐“冷板凳”并埋头苦干、执着钻研的精神。

  2021年,“量子信息”一词首次出现在十四五规划及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将加大量子信息科学投入并大力支持相关企业的发展。毫无疑问,量子科技的成果转化将是一场持久战。

  心有所信,方能远行。“六年前,总书记来合肥考察的时候,曾祝我们科研工作者创新愉快。面对当下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将牢记嘱托,攻坚克难,在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线上继续贡献青春力量。”贺羽笃定又自信。(记者 管雪 汪乔)

编辑: 陈邦银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