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 2022-06-02 05:53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史力 范克龙

20220430000293a.jpgB001.jpg

  近日,亳州市民在该市谯城区十八里镇蒋李村芍药花海景区游玩。轻松惬意的乡村游吸引市民就近出游。 特约摄影 张延林 摄

  出台47项政策文件促衔接,确保脱贫攻坚全面接轨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山路十八弯,尽头是大湾。静卧大山深处的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曾是深度贫困村。精准脱贫实施以来,兴茶厂、建民宿、搞旅游,小山村走上小康路,模样大变化,这片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初夏的早晨,73岁的陈泽申老汉把一袋袋土特产排上货架,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旅游季。伴随着大湾村乡村旅游的发展,老陈把老堂屋改成了土特产商店,卖起茶叶、笋干等土特产,当起了小老板,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陈老汉家和大湾村的变化,是我省脱贫攻坚伟大成就的缩影。安徽是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份,涉及 16个省辖市、70个县(市、区),2014年建档立卡识别贫困村3000个,贫困户188万户484万人,贫困发生率9.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走出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脱贫路径。经过多年的持续攻坚,安徽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彻底解决,广大脱贫群众发展能力全面增强,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脱贫地区基础条件全面改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乡村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北地区、沿淮行蓄洪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脱贫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重要位置,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确保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同时,继承和完善脱贫攻坚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继续做好产业就业等各项帮扶工作,大力实施“五大提升”行动,全面增强脱贫地区脱贫人口发展动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一年多来,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提升,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 13592元,比 2020年增长16.58%。原贫困村的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由2020年的33.8万元增加到 44.42万元,增长31.3%。

  脱贫摘帽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乡村振兴。为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2021年以来,我省已陆续出台47项政策文件,从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支持和社会帮扶等方面有序做好政策衔接,确保脱贫攻坚全面接轨乡村振兴。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江洪表示:“要进一步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让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再上一层楼,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20220423000685a.jpgB001.jpg

  近日,阜阳市临泉县杨桥镇新安家庭农场的种植户在大棚内采收成熟的草莓。近年来,该县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特约摄影 王彪 通讯员 陈远飞 摄

  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42万亿元,乡村休闲旅游业带动农户66.2万户

  ——走好融合发展,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12个项目,总投资35亿元。前不久,凤阳县小岗村2022年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此次涵盖智慧农业、健康食品、乡村旅游、教育培训、基础设施等涉及多个领域的项目集中开工,是小岗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凤阳县委常委、小岗村第一书记李锦柱表示,近年来小岗村发展进入快车道,民生迅速改善,关键是产业得到了发展。 2016年至2021年,小岗村集体经济收入由680万元增加到122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16169元增加到30500元。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中之重。

  前不久,第二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县名单公布。这是我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截至去年底,273家省级基地一、二、三产总产值945.72亿元,同比增长17%;在沪苏浙地区销售额475.9亿元,同比增长27%。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身,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发展。我省现代种养业快速推进,去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2021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42万亿元,同比增长9.0%;乡土特色产业不断丰富,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7个、亿元村12个;乡村休闲旅游业不断优化,去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2.2亿人次,营业收入810亿元,带动农户数66.2万户;乡村新型服务业稳步推进,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5万个,服务面积达2.31亿亩次,全省有1621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市场化运营,有925个村开展现金分红1.9亿元。

  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十三五”期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 10821元增加到 2019年的15416元,从全国第18位上升到第12位。今年一季度,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6094元,增幅居全国第五位、长三角第一位。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在做强现代种养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做精乡土特色产业、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发展乡村信息产业等方面发力,推进乡村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省乡村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8万亿元。

  日前,来自枞阳县中小学校的美术老师在枞阳镇青龙村的美丽乡村写生。今年以来,该县将美丽乡村中心村、特色自然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等相结合,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通讯员 王章志 摄

  建设4000个左右美丽乡村中心村、40000个左右美丽宜居自然村庄

  ——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整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省全面推进农村“三大革命”“三大行动”,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积极开展自然村环境整治,扎实推进“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大力推进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广大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自2012年以来,我省每年按照省级不少于10亿元安排落实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为支持脱贫攻坚,对原贫困县和皖北地区的中心村建设按照150万元/村、一般地区按100万元/村,加大支持力度,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

  去年,我省全面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重点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提 升 、基 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加大编制规划和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设施条件,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目前,全省已建和在建的美丽乡村中心村累计9598个,今年计划建设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800个左右,总量将超1万个。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要求,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机制,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进。 “十四五”期间,我省努力实现美丽乡村“441”建设目标,建设4000个左右美丽乡村中心村、40000个左右美丽宜居自然村庄,提升1000个左右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建设水平,服务功能向周边村庄延伸,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覆盖直接受益人口占全省农村常住人口比例40%左右,形成以县域、乡镇、行政村或跨行政区整体推进、中心村带动周边自然村全域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让更广大的农民群众共享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处长汤洋表示,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农民主体;坚持底线思维,统筹规划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坚持协调联动,注重统筹推进;坚持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的原则,坚定不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 “三大革命”“三大行动”,用“绣花”功夫建设美丽乡村,着力打造徽风皖韵美丽乡村升级版。(记者 史力 范克龙)

编辑: 付刚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打造专业化团队 推进高质高效春耕


发布于2024-03-25 06:34:23

春风送岗位 “职”达家门口


发布于2024-03-25 06: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