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的成就 安徽这十年】

  • 2022-07-20 06:04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何雪峰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

  党的十八大以来,宿州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以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为总抓手,高起点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连跨9个百亿元台阶——

  宿州篇 汴水奔腾 幸福归“宿”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000多年前,有感于宿州汴水之畔的勃勃生机,诗人白居易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这是一片英雄热土。抗战时期,新四军在这里浴血杀敌;淮海决战,我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在这里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胜利号角。

  这是一座活力之城。沐浴党的十八大春风,宿州奋楫扬帆,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发展活力空前释放,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星星之火”,燃起了跨越崛起的燎原之势。

  汴水悠悠,一路欢歌。当年白居易笔下的“离离之原”,如今成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书法之乡、文学之乡、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泗州戏之乡、山芋之乡、酥梨之乡、烧鸡之乡和观赏石之乡,跻身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还打响了“中国云都”新名片。

  汴水滔滔,奔涌向前。处于新的历史节点,宿州勇立潮头:建设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与现代化新都市交相辉映,延续壮美 “运河古城”千年神韵。

  幸福之“州”,未来可期!

  中国量子通信节点城市、华东最具特色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安徽云计算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安徽首个5G连片试验区……10年前,没有人会把这些“高大上”的名词与传统农区宿州联系起来,如今,这些已成为宿州“名片”的一部分。

  地区生产总值连跨9个百亿元台阶;高新技术产业增速连续3年全省第一;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数量全省第一;深化改革工作考核连续4年全省第一;“全国文明城市”首创首成;在省辖市中唯一连续4年获省政府稳增长贡献奖……10年间,宿州经济社会发展驶上了快车道,跑出了后来居上的高速度。

  十年一剑,凝结着奋斗的汗水,凝聚着奋进的力量。

  宿州,安徽“北大门”,隋唐大运河流经城市,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交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但因撤地建市较晚,基础相对较弱,过去长期被贴上“人多钱少底子薄”的标签。党的十八大以来,宿州充分发挥“九州通衢”“果海粮仓”的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皖北振兴“四大机遇”,借力与上海张江、浙江杭州、江苏徐州等地开展梯次合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推进“四化同步”,努力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路。

  “皖北农区”跃上“中国云都”

  华东最大的数据中心。

  不少影迷看过周星驰导演的《新喜剧之王》,可很少有人知道,影片的特效主要来自宿州的云渲染基地,该基地云渲染机房的计算能力超过“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

  量子保密电话、量子密钥生成终端……这些前沿的量子科技产品,来自宿州的“量子保密云基地”。早在2016年我国第一颗量子卫星上天之前,宿州就已布局“量子通信项目”。

  在宿州5G连片试验区,5G信号检测设备可进行全球卫星定位测试,该设备在全球总共只有4台。如今,这里正在打造全球一流的“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卫星导航+卫星互联网”检测认证服务国际标准示范基地。

  10年前,谁能想到,这个有着4个国家级贫困县和1个省级贫困县的皖北农区,能一跃成为拥有1600多家云计算及相关企业的“中国云都”。

  10年前的今天,宿州正站在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城市扩容拉开帷幕,但经济总量与人口规模不相匹配,产业发展层次低与环境约束“天花板”叠加,大量传统产业亟待转型升级。如何快速“突围”?宿州作出了大胆抉择。

  亚洲第一台塑胶生产设备在埇桥循环经济示范园投产。

  “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是后发地区实现弯道超越的突破口。 ”宿州市委、市政府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高位承接、高起点培育云计算、大数据相关产业。很快,中国第一代互联网高科技企业世纪互联率先登陆,华为、中国电信紧随其后,长城宽带、科大讯飞等知名云计算企业纷至沓来,“无中生有”形成了全国瞩目的云计算产业集群。

  近年来,宿州全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力布局以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建立科技创新和服务保障“2+7”综合政策体系,安徽首个5G连片试验区在宿州已成规模,导航领域亚洲唯一虚拟全景测试实验室落地宿州,全市建成5G基站数量位居全省第3。宿州市政府与上海科创办开展战略合作,建设小型超算中心、半导体研发平台、生物医药研发平台、量子通信研发平台、新材料研发平台“一中心四平台”。积极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6+2”试验平台,规划建设15万平方米的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基地。宿州数字经济加速由“跟跑”向“领跑”跨越。

  乘着宿州与杭州全面对接合作的东风,“中国云都”牵手“数字经济第一城”深化数字经济领域合作,加快阿里巴巴犀牛智造、宿州未来城市创新中心、数字应用基地、算力中心建设,推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升级,推动形成宿州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加快实施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全力打造砀山梨产业、绿色家居行业、服装企业等五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2021年,宿州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6.8%、增速居全省第3。加快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促进信息科技、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家、省级示范企业8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产业园6个,新增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1100多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

  近年来,宿州市充分将数字技术运用在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率先在全国以“中台模式”开展数据治理、数据运营,着力实现数字治理高效化、智慧生活惠民化,让全社会尽享“数字红利”。

  “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

  “加入联合体,农业生产不再‘靠天吃饭’。 ”宿州市淮河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负责人李清武说,“小舢板”编入了“大航母”,遇到大风大浪也不怕。

  淮河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由1家种业公司、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27个家庭农场成立,横跨一、二、三产,实现从耕、种、管、收、烘干、加工、销售到农技培训、融资的服务全程化,辐射带动农户6500余户,实现每户亩均年增收约260元。 “联合体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使用良种良法,多种粮、种好粮,让‘中国饭碗’装进更多‘宿州粮食’。 ”李清武说。

  宿州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是宿州最大的发展“底色”。然而,如果仅凭单一主体“单打独斗”,无力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难以改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弱质产业局面。 2012年9月起,宿州市探索三大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创建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农业航母”,实现了“1+1+1>3”的聚变效应。

  宿州市埇桥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正在进行农业机械化作业。

    目前,宿州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已发展到330家,数量居全省第1,覆盖了粮食、畜禽、果蔬、林木等主导产业。这一模式连续三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近年来,宿州市率先在全国整建制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良种繁育能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居全省第一方阵;林业总产值连续七年居全省首位。 2021年,宿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宿州市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北斗基准站为无人机规划最佳航线,实现厘米级作业精度;在砀山县的数字果园和国内首个“区块链村”,物联网系统将所有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农民在手机上即可实时掌握各项农业数据,实现智能化生产管理……

  宿州市推进“数字+农业”,加快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高品质打造长三角“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肉铺子、金种子”。立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国字号”平台,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建长三角首个“数字农业产业带”;加快农机装备研制和推广应用,启动种业微型产业集聚区、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建设,高位推进预制食品产业发展,在全省率先开展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和农业产业互联网试点建设。目前,全市已完成10个数字农业示范基地的升级改造,已拥有12个获省级认定的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正在开展省级示范创建8个。2021年,宿州销往沪苏浙农产品500多亿元。

  农业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农业大市提速迈向农业强市。宿州正扎实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大号县城”蝶变“文明城市”

  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区自动化车间。

  徜徉在水清岸绿的新汴河边,漫步在欢声笑语的游园广场……踏入宿州,如同走进了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巨幅画卷。宿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开展文明创建,加大民生投入,优化营商环境,内外兼修,精细治理,10年间,“面子”更亮丽,“里子”更厚实。

  10年前,这个皖北城市因为“脏乱差”被称为“大号县城”“安徽西伯利亚”,文明创建一直陷入 “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怪圈。为实现“骨子里的改变”,2018年初,宿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定,在全市人民面前立下“三年创成”的“军令状”。

  宿州采用“四意合一”治理模式,实现政府的意图、街道社区的意见、管理服务对象的意愿、市民的意向有效统一,为创建赢得了最广泛支持;加大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力度,推动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助推全域文明、全体文明、全程文明。

  从垃圾围城到百园融城,从灰尘满街到天蓝地净……随着城市一天天变美,市民参与创建的热情不断高涨。背街小巷,难寻卫生死角;公共场所,设施不再“受伤”;居民小区,邻里守望相助……众人齐携手,掬得满庭芳。 2020年11月,宿州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暖民心行动开展以来,宿州市顶格推进,下好就业促进“先手棋”、搭建一老一小“连心桥”、守住舌尖上的“安全线”……让群众感受到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党的十八大以来,宿州最大、最根本的变化是人的变化。“思维习惯发生了深刻变革,敢于横向比,敢于跟强者比,敢于跳起来摘桃子,时时处处以沪苏浙城市为标杆。内生动力发生了深刻变革,不做传统思路的跟随者,更加坚定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实践。这是宿州攻坚克难、跨越发展的最大底气。 ”宿州市负责同志说。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 “总钥匙”。面对千帆竞发的新形势、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宿州开启新征程:绘制“一城两区三基地”发展蓝图,积极打造皖苏鲁豫交汇区域新兴中心城市、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和长三角区域重要的数字经济基地、现代物流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推动全市总量持续提升、均量显著上升、质量大幅跃升,力争5年内挺进全省第一方阵,迈入长三角中游水平,跻身全国百强市行列。

  一个经济更强、城乡更美、底色更绿、活力更足、百姓更富、治理更优的现代化新宿州,正在向人们走来!(记者 何雪峰)

编辑: 詹子系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