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3-04-28 05:49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范克龙

  题图:阜南县蒙洼蓄洪区,金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田、纵横的乡道、美丽的庄台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画卷。(资料图片)

  制图/王艺林

  4月27日,游客在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东胜村采摘樱桃。特约摄影 李晓红 摄

  近日,在亳州市谯城区十河镇木楼村,村民在田间采收订单菠菜。通讯员 刘勤利 摄

  4月17日,在界首市邴集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村民在忙着收获金耳菌菇。通讯员 戴文学 摄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我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推动安徽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奋斗,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历史任务,全面迈入小康社会,交出了载入史册的“皖美答卷”。48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彻底解决,广大脱贫群众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发生转变。“我们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省乡村振兴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光友说。

  两年多来,我省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完善和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加大产业就业的帮扶力度,着力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隐患,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广大脱贫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目前,全省七成以上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稳定消除,“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未出现致贫返贫现象,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我省以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为主攻方向,创新实践投入稳升促增收、产业升级强增收、就业帮扶稳增收、主体引领带增收、光伏发电助增收、消费采购帮增收、社会救助“兜”增收、政策兑现添增收、改革创新推增收、风险防控保增收“十项举措”,多措并举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3000个脱贫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从2013年的1.76万元提高到2022年的59万元;全省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2132元增至2022年的15514元。

  许光友表示,今年,我省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中央及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不低于60%,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完善财政资金和帮扶资金支持的经营性帮扶项目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经营主体主动联农带农。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确保作用持续发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再立新功。

  把农业科技放在突出位置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我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工作,坚持以“两强一增”为牵引,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做到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推动安徽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抓好粮食生产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安徽作为粮食生产大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毫不放松抓紧抓好粮食生产。2022年全省粮食总产820亿斤,连续6年站稳800亿斤台阶,稳居全国第4位,以占全国4.3%的耕地,生产了全国6%的粮食,每年净调出粮食200亿斤左右,是全国5个粮食净调出大省之一,为国家粮食安全持续贡献安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围绕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我省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部署深化“科技特派员+”、种业强省建设、农机研制补短板、全程机械化推进等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2年全省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机化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2022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75元,同比增长6.5%,实现了从“人均居中”到“人均靠前”的嬗变。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达15%。

  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一块五花肉,经过清洗、蒸煮、切片等多道工序后,变成一碗碗美味的梅菜扣肉预制菜,加热即食。这是日前记者在霍山县安徽宜康食品有限公司看到的生产场景。这家预制菜生产企业,为老乡鸡等国内多家餐饮连锁企业供货。

  “别小看一份梅菜扣肉,整个生产流程有十几道工序。”企业负责人熊星火介绍,工厂一天可以生产2万份至5万份梅菜扣肉,旺季的时候一天可以生产七八万份,仅此一个单品,一个月可以销售30万份到80万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强乡村产业发展,使之成为乡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引擎。2022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55万亿元,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跨越万亿台阶、达1.1万亿元,同比增长8%。

  以预制菜产业为例,当前我省预制菜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2022年全省预制菜企业约500家,总产值超700亿元,今年力争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的《安徽省预制菜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5)》,到2025年,全省预制菜经营主体数量力争发展到2000家左右,预制菜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

  今年我省持续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将绿色食品产业纳入全省十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支持。深入推进“双招双引”,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助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力争全年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万亿元、增长10%。深入实施“158”行动计划,推动安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服务中心挂牌运营;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新增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10家、产值超50亿元加工园区3家,创建3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徽州臭鳜鱼、淮南牛肉汤、符离集烧鸡等预制菜产业,力争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培育10个左右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设2个至3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2023年全省乡村休闲旅游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

  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坚持初(粗)加工、深加工、农业废弃物加工递进的思路,补齐农产品加工业短板。加快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打造稻米、小麦等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加快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乡村建设方面,我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度和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在乡村治理上,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记者 范克龙)

编辑: 詹子系
推荐阅读
又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在肥投产


发布于2024-05-07 01: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