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淮上花红,江南草绿,喜鹊“叽叽喳喳”劝着秋收,老乡忙里忙外传来喜讯:“产业旺、人才聚、企业强、环境美、教育兴,更是一个丰收年,希望俺们的好消息,能被捎到北京去。”
肥东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合肥最好的名片越来越美!(详情请点击图片)
9月18日,肥东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远处稻田闪闪发光,近旁水面泛着涟漪,错落分布的33座“生态渗滤岛”,相互串联,如一条“翡翠项链”。2020年8月19日,正在安徽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合肥市肥东县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巢湖大堤罗家疃段,察看巢湖水势水情。他强调,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赵艾凌 摄)
生态湿地水质净化功能更加强大,日净化南淝河水量约为60万m³,占南淝河年入巢湖水量的55%,消减氮磷入湖污染30%、出水水质在Ⅲ类以上,有效促进南淝河水质稳定达标。图为航拍镜头下,这条生态风景线,白鹭振飞,河汊纵横。远处高铁列车飞驰而过,一路向北,像是在朝北京捎去喜讯:巢湖,合肥最好名片越来越美。 (赵艾凌 摄)
9月18日。正在生态湿地“上班”的合肥摄影爱好者夏家振,他正顶着烈日,同镜头一齐等待与鹊鹞的邂逅,同时记录巢湖生态环境的不断向好。据悉,湿地一至三期范围内共调查到鸟类117种,新增54种;调查到鱼类64种,新增28种。目前湿地内水下有鱼、水中有草、水上有鸟,宛如一幅优美的自然生态画卷。(赵艾凌 摄)
美丽湿地正成生态栖息地。(陈振 摄)
图为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施工前的鱼塘。目前,四期生态湿地蓄洪区工程已列入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分为蓄洪区建设工程和生态湿地修复工程两部分,设计蓄洪库容1.09亿立方米,治理生态湿地面积13.6平方公里,包括新建进(退)洪闸一座,改建、新建排涝泵站7座;建设多田湿地、沼泽湿地、林草湿地。(合肥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供图)
9月18日,湿地修复人员正进行植物养护工作。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主要采取“拆一还一”的安置方式,拆迁户全部搬迁到长临河镇。负责修复的单位为有意在湿地工作的居民提供就业岗位,目前湿地已聘用两三百位因年龄过大就业难的返乡农民。
凤阳小岗村:小岗人,捧起兴业富民“金饭碗”(详情请点击图片)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小岗村考察,并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作出“三个坚定不移”的重要指示,希望小岗村继续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为小岗村和中国“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7年来,小岗村干群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断推动农村改革闯出新路子、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乡村治理取得新成效,让希望田野焕发出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赵艾凌 摄)
9月19日,凤阳县小岗村。2022年度,小岗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创新高,分别达到1300万元、33000元,比2021年的1220万元、30500元增长6.6%和8.2%。小岗片区实现生产总值20.5亿元,增幅约69.4%。
9月19日15时,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门前广场举行小岗村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图为“美丽小岗”直播间里,返乡创业青年小袁正对着手机,为随后的抖音直播做着调试,他说,40多种当地农产品已经上架,希望能够畅销全国。(赵艾凌 摄)
9月15日,小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安徽蒸谷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蒸谷米加工车间。机器轰鸣声下,一袋袋大米从这奔向千家万户的餐桌,企业和青年也在乡村振兴的洪流里实现了双向奔赴。作为产业园内最早入驻的企业之一,该公司车间30多名工人都来自小岗村或附近村镇,生产团队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普通一线工人也有3000多元,可让当地返乡青年们既能在家门口工作,又能照顾家人。 (赵艾凌 摄)
9月15日,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金昌老人分享他的喜讯:他经营的农家乐由当年4张桌子发展到如今能容下230多个客人,每年纯收入有10多万。为提供更好的服务,最近严老请了位大厨,希望把招牌擦得更亮些。(赵艾凌 摄)
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新农人”更是“兴农人”(详情请点击图片)
9月20日,航拍镜头下的太和沃野。2022年6月1日,徐淙祥千亩农业园小麦获得历史性丰收,他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丰收的喜悦。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他回信,并提到:“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赵艾凌 摄)
9月20日上午,太和县种粮大户协会会议室,会长徐淙祥召集当地十多名会员,为秋收秋种及后续工作进行布置。去年9月,太和县种粮大户协会正式成立,为当地农户寻找优质品种、肥料和成熟农业企业,帮助乡亲们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收入,一块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赵艾凌 摄)
9月20日,徐淙祥负责的一块高标准农田。一排排玉米秆上挂着结实的玉米棒子,中间套种的大豆也长势茂盛,结着饱满的豆荚,两种作物间隔种植,一高一低,和谐共生。虽然去年遇到旱灾,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里的农业园今年仍然获得较好增产。 (赵艾凌 摄)
徐淙祥孙子徐旭东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农村做一名“新农人”,继续从事小麦、玉米实验示范工作。他研发农业新品种,传播新技术,如今也成为当地现代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在其带领下,采用滴灌技术后,当地玉米平均亩产可达到800公斤以上,而高产田块计划达到1000公斤以上,实现周年“吨半田”的技术攻关。 (资料图)
金寨县大湾村:大湾村的发展 “上新”更“上心”(详情请点击图片)
2016年4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考察脱贫工作,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要强化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如今的大湾村,栋栋小楼点缀山野,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还有三五成群的游客和琳琅满目的商品。 (赵艾凌 摄)
9月21日,大湾村陈泽申老人家。老人正在自家农产品货架旁着编竹筐,一旁的货架已是满满当当,原先年收入3000元不到的陈老,如今一年挣个两三万元已不成问题。 (赵艾凌 摄)
9月21日。金寨农产品展销中心内真空包装生产车间。透过透明玻璃,可以直观看到工人正进行无菌分拣和消杀。该中心今年4月26日正式营业,已为80人提供稳定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可达4万元,同时也带动了全乡及周边乡镇农户发展红薯和南瓜等基地,并通过产品精深加工提高红薯和南瓜附加值,促进农户增收和产业增效。 (赵艾凌 摄)
潜山野寨中学:照亮学子的大梦想 (详情请点击图片)
航拍镜头下的潜山野寨中学。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的20名同学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赵艾凌 摄)
2023年高考,野寨中学一本达线率94.5%,20名学生被9所军校录取,创历史新高。今年该校新开设国防科技育英班,招收51人,报名89人。在野寨,报军校,爱国防,已蔚然成风。(赵艾凌 摄)
潜山将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变成“育人元素”,让学校结合实际,挖掘特色,营造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情趣培养和性格陶冶,培养新时代合格且优秀的接班人。目前,潜山市义务教育阶段已有6所学校成功创建安庆市特色学校。(记者 孟一凡 赵艾凌 王成光 杨雪 张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