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4-03-12 06:46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李明杰 李浩 范孝东

  生了病,赶路到医院愁人,在医院排队熬人……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好医生,享受好的医疗服务,是大家共同的愿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围绕分级诊疗、就近就医的话题,代表委员与网友展开热议、建言献策。

  【网民有话说】

  @小酒窝_829:普通的头疼脑热其实在社区医院治疗就能解决,到大医院里排队自己累,也挤占了资源。应该加强宣传引导,让大家在观念上接受分级诊疗,认可基层医院,遇到小病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去社区医院看病。

  @一路长歌行:现在村卫生室门槛有点高。想成为乡村医生,要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但取得这个资格的人一般就留到乡镇卫生院这一级了,导致这个岗位人招不来,也留不住。可以根据各地实际对一些基层医疗岗位降低门槛,按需补充基层医护人员数量,加强他们的培训,在工作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编号89757:家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用相关药物。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往医院跑一次,排队挂号、看病、拿药,而且取的基本都是同样的药。希望能够出台相关政策,让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医院就能开到相关药物,告别隔一段时间就跑一次大医院的折腾。

  @君玺Z:在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老年人留守家中的现象比较普遍。很多老年人身体不适,只能选择出村就医,遥远的路途常常让他们望而却步,长此以往小病也拖成了大病。希望尽快完善乡村医疗体系,补齐农村在人才和设备上的医疗短板。

  【代表委员怎么看】

  “以量换价”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全国人大代表方诗元:目前,安徽已获批建设9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聚焦疑难重症,通过和国内“顶流”的医院合作,开展技术、品牌、管理三个层面的平移,不断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同时,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省、市、县、乡多级医院通过多种形式展开合作,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调研中发现,公立医院采购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比如人员流动性大,采购工作的政策性和专业性较强;获取产品市场信息的渠道有限;缺乏覆盖全国范围的信息共享平台,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单独一家单位的采购数量相对较少,降价幅度有限,增加了采购成本,进而加重了看病就医的负担。建议进一步扩大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范围,更好发挥“以量换价”作用,提高采购的效率,节约资金成本。

  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强筋健骨”

  全国政协委员刘连新: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关键在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能力建设,在城市,让社区医院与市级、省级大学的附属医院建立有效的医疗联合体;在县域,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建立县域医共体,不仅可以有效布局医疗资源,还能让老百姓享受到均等的医疗服务。

  国家需要进一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机制的激励,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医生能够走到基层医院去。还要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强筋健骨”,利用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等学习培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能力,多措并举打造“愿意来、留得住、看得好”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改善群众就医体验,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便捷、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记者 李明杰 李浩 范孝东)

编辑: 叶广冬
推荐阅读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