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宣城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宣城 > 文化旅游 > 旅游

水墨龙川大写意

时间:2020-09-05 11:07

  龙川村概貌。特约记者 唐祖怀 摄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若要在宣城感受徽文化的魅力,首选便是绩溪龙川。

  龙川之名,古已有之。公元337年,东晋镇守歙州的散骑常侍胡焱游华阳镇至此,“羡其山水清丽便赴龙川之口荆林里聚族而居”,距今已近1700年。

  这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东耸龙峰,西峙凤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蜿蜒而来。”作为全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龙川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徽风皖韵“气质”愈加凸显……

  隔岸起灯火,河间碧水开

  沿着麻石板铺成的古官道进村,龙川村沿龙川溪而建,横贯溪上的座座小桥,把两岸连接成一个整体,构建成独具特色的龙川“水街”,在光影斑驳之间细细流淌。

  水街两岸古民居鳞次栉比,细看粉墙黛瓦、马头墙、巷道疏落有致。屋堂巷宇间流水潺潺,穿越千回百转的古廊桥、历经千年的古祠堂、一门三尚书的古牌坊、三江汇流的园林水口……游客三五成群沿河信步,伫首望去绿树掩映,曲径通幽,亭台水榭,柳拂竹喧,祠宇昂然,木桥凌空。岁月在这里凝滞,“山深人不觉,同在画中游。”

  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美丽转化成生产力,形成了龙川乡村旅游的新格局。

  “‘垃圾山’少了,垃圾桶多了;泥巴路没了、灯亮了、出行便利了;老旱厕不见了,空气也清新了……”村民胡跃忠站在自家院子里,细数着近年的变化。“坟前路是上村到下村往来的近路,几年前就是田埂烂泥。还有浒里村众路也是泥石路面,到处坑坑洼洼。用句老话说就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天气一不好别说走路,就是骑车也要小心翼翼。”几年下来,胡跃忠见证了村子整个面貌的变化。“太快了,谁都没想到村子改变能这么大,以前登源河路边一到晚上就没法走,因为没有路灯,走路只能深一脚浅一脚摸黑回家。现在村里统一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还在村委会广场新修建了舞台,每天晚上都有很多村民跳舞锻炼。”

  “水街部分水面过去杂草和垃圾很多,夏天风一吹异味熏人,路过都得屏气掩鼻。”村民胡光利感受变化最深的是村子里缓缓的水流。

  龙川村与古徽州其他村落一样,与水有着剪不断的渊源,龙川溪自西向东穿村而过汇入登源河,形成古徽州最秀美的村落水口,村如船形,有如龙舟出海。龙川的钟灵毓秀、澄明清澈均源于此。“现在水质一天天好起来,水环境也一点点美起来。”

  暗尘随风去,明月逐人来

  改造水泥路,铺上青石板;修葺斑驳的宗祠老屋,重现古雅徽派容貌;绿树环抱中,唱响婉转悠扬的民谣,也开启了村庄发展的新天地……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彰显当地独有的文化底气,成为龙川村跨越转型的追求。

  2012年,绩溪各地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大幕,龙川村也期望焕上新颜。“‘人畜混居,蚊蝇飞蹿,污水横流,粪便满地’,是我们村当年的真实写照。”龙川村党委第一书记汪立新这样介绍,按照“立足实际、适度超前”的原则和“修缮古民居、保护古村落、发展乡村游、延伸产业链、打造乡村生态旅游品牌”的思路,村“两委”在龙川旅游景区规划基础上,编制了龙川村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首要任务是让村子环境变美,提升‘颜值’。”说干就干,村“两委”通过村组自筹并整合资金,完成了龙川新农村公园的建设,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筹集资金550万元,完善了人畜饮水工程,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村内道路进行仿古改造,安装路灯,实现村庄硬化、亮化;新建了村民休闲广场、龙川驿道、村卫生室和变电站。完善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生活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农村生活污水实现了集中式处理……

  半年下来,成效立竿见影。2012年龙川便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实际上对于龙川的变化,游客的感受是最灵敏的,这也直观地反映在数字上。”汪立新介绍,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后,当年龙川共接待游客108万人次,同比增长19%;全年旅游收入5037万元,同比增长45%。全村13家“农家乐”旅游经营户年接待游客近8.1万人次。

  “现在我们村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汪立新笑着说道,2015年龙川村被列入省级中心村建设点,又开展了中桥巷道路整修、水渠修建等九个项目。“美丽乡村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看不见的改变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以前村里的公益事业没人干,现在村民的参与意识显著增强,干群关系日趋和谐。大家已经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好风尚,思想转变了,乡风民风才能跟着转变,村容村貌自然变靓变美。

  地灵物华殊,景秀徽韵长

  “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安徽省村镇建设十佳村”、“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龙川的“金名片”越来越多,吸引来越来越多的游客。

  又是一年端午时,老房子旅舍负责人胡帆正忙着迎接一拨又一拨前来旅游的人群。“现在村里配套越来越好,服务越来越细,我们不用再为接待条件差而烦心了。”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给龙川村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会。

  “乡村旅游体量小,要从自身最突出的优势出发,找准定位才能做出特色,培育核心竞争力。”龙川村党委书记胡亦俭介绍,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龙头,依托旅游公司实行整体开发,打造规模经营,旅游、农业、餐饮住宿联动发展。

  龙川更大优势还在文化底蕴。村里恢复和挖掘“澄心堂古造纸工艺”“抬花轿”“传统木雕”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游花海、川流不息”、“花朝会”、乡村旅游节……各种民俗文化活动让龙川知名度越来越高,走“美丽路”,念“山水经”,打“文化牌”,依托古民居、古村落延伸产业链。

  龙川村还将龙须山山场以占比10%入股龙川景区,开发龙须山漂流等一系列旅游项目,借助这个漂流项目,每年能吸引约4万人次到村里旅游。

  一到旅游旺季,烟雨江南民宿负责人胡登政就忙得不可开交,“现有9个房间,每天可容纳一两百人吃饭。算上特色农产品,一年毛收入60万元没问题。”胡登政辞了上海的工作,回到村里一心一意开民宿,“我家生意好呐,客人来吃饭需要排队,打算在村内再扩建个分店。”人气旺,财气聚,村里农家乐已发展至近50家。

  如今的龙川,在古典与现代的交融中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风采,全村65%的人口从事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导的产业,人均收入达13000元,形成景色、美食、文化等多元融合的发展模式。

  村“两委”又开始思考如何走好下一步棋,今后的开发合作也将围绕徽文化进行延伸、创新。水墨龙川的魅力还将进一步释放……

来源:宣城日报  作者:记者 徐文宣 特约记者 蒋梦 编辑:
相关新闻
 
看点
民生
旅游
中安在线宣城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