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各地

  • 2021-05-21 11:06
  • 来源: 安庆新闻网
  • 作者:

  革命老区大别山岳西县古坊乡是一块红色沃土,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新四军、刘邓大军等革命队伍都在这里战斗过。硝烟散去,东风浩荡。今天,古坊乡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发展生态农林产业,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打造皖鄂边境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宜居宜游靓丽小镇。

  安庆是一块红色沃土,在这块红色沃土上,发生了许多革命故事。其中,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岳西县古坊乡的土地上,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新四军、刘邓大军等革命队伍都在这里战斗过。日前,记者深入古坊乡追寻革命队伍的足迹,看山乡发展新面貌。

  岳西县古坊乡青少年在“徐大娘舍子救红军雕像”前接受红色教育。 通讯员 余漫漫 摄

  革命队伍一次又一次来到古坊

  5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古坊乡上坊村,在村民休闲广场看到,与别处最大的不同,广场有一座十分特别的雕像——“徐大娘舍子救红军”。

  雕像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1935年10月,国民党军到皖鄂边界“清剿”时,徐大娘收留了两名正在遭追捕的红军战士。狡猾凶狠的敌人认定徐大娘收留了红军,抓去了她的独生儿子作为要挟,逼迫她交出红军。而徐大娘为了保护红军,只能任由独子被敌人所害。

  “我想,正是因为古坊人民拥护革命队伍,我们的革命队伍才会一次又一次将古坊作为根据地。”在这座纪念伟大人民的雕像边,古坊乡人大主席王万霞,向记者讲述了这片红色土地上与革命队伍有关的故事。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红二十五军曾走过,也曾战斗过。1934年9月10日,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率领红二十五军到达今古坊乡境内的上坊田,将军部设在上坊田张家老屋。当年10月28日,国民党集中四十七师3个旅又1个团的兵力,向陶家河根据地进攻。红二十五军在陶家河和上古坊交界的牛背脊骨山与敌军交火,冒着敌军飞机的反复轰炸,击退敌军一次又一次冲锋。激战三天三夜,消灭敌人数百人,我军伤亡280余人。红二十五军自撤离陶家河、上古坊后,就开始了长征。陶家河战斗是红二十五军在鄂豫皖根据地的最后一次战斗。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红二十八军曾走过,也曾战斗过。1935年2月3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率红二十五军二一八团和中共鄂东北道委书记方永乐率鄂东北独立团,进入英山境内今古坊乡境内的上古坊,沿着英(山)霍(山)交界的古道,到达鄂皖两省边陲的凉亭坳汪胡氏宗祠,宣布重新组建红二十八军(第三次组建)。1935年2月6日,红二十八军在古坊东北部的分水岭,与国民党三八四团打了一场遭遇战,是红二十八军重建后的首次战斗。红二十八军和凉亭红军便衣队经常活动于古坊,古坊群众通过红军便衣队将布鞋和粮食送给军部,支援红二十八军。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新四军曾走过,也曾战斗过。抗日战争时期,古坊是岳西县最早有新四军活动的地区,因为古坊位于新四军五师开辟的鄂皖边抗日根据地的结合部。张体学三次率新四军东进鄂皖边区,三次进入古坊。很长一段时间,古坊是新四军五师和七师之间联系的节点,是新四军五师的敌后抗日根据地。1942年12月,战斗于鄂皖边境的鹞落坪、凉亭、古坊一线的英岳太立霍五县边区支队编入新四军五师。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刘邓大军曾走过,也曾战斗过。1947年,刘邓大军三纵司令部命令七旅二十团驻扎上古坊,清剿古坊、白帽的土顽,筹集军粮。1947年7月12日(农历6月6日),该团在团长左魁元的率领下,从上古坊驻地出发,经下古坊、白帽、河图,远程奔袭,攻打了石榜(来榜)、河山(茅山)、湖村(中关)3个国民党乡公所,共缴获步枪40余支,机枪3挺,3个乡公所还乡队大败而逃,躲进衙前。9月15日,七旅二十团返回上古坊休整,9月17日在关上度过农历八月中秋节。1948年9月29日,该团从鄂皖边界的关上、河铺驻地出发,再次回师岳西,向衙前镇进军。10月1日,占领县城衙前镇,消灭了国民党军驻衙前残部。

  红色土地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挖掘境内红色革命遗存和红色历史,加大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将红色文化资源和乡村振兴相结合,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助推乡村振兴。”古坊乡党委书记王松林说,在传承红色文化方面,该乡计划开展一系列工作,包括建设“大义”红色古坊纪念馆及相关附属设施,发展“红色+N”研学基地等。“其中,建设‘大义’红色古坊纪念馆及相关附属设施,已经列入我乡今年十件实事,以确保完成。”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红色精神的传承,不仅体现在红色文化上。近年来,古坊乡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围绕“党建+”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这一点,在该乡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上尤为明显。

  “守护山林就是守护我的家。”就在不久前,古坊乡上坊村生态护林员汪咏生,先后荣获了安徽省“最美生态护林员”、全国“最美生态护林员”称号。他之所以与山林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山林让我脱了贫”。汪咏生的脱贫,因为护林的岗位,也因为山林里的油茶。

  与他有相似经历的古坊人,自然也有着相似的情感。刚刚过去的春天,古坊的各处山林间,有人忙着摘茶叶,有人忙着种油茶,十分热闹。

  “去年,我家单10亩油茶一项,就有了1万元收入。我今年又栽种了10亩油茶,过几年挂果了,这一项收入还要增加。”古坊乡下坊村小湾组村民王仲怀说,这些年,乡里一直在鼓励大家发展油茶产业,经常派人下来指导他们种植。“油茶好啊,纯天然的,平常都不用太去管它,更不用讲施肥打药了,都不需要!”

  “我们这个水稻,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采取人工除草的方式,让水稻自然生长,是绿色无公害食品。”上坊村一家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储江海同样十分看中“绿色”这两个字。“我们用的品种是‘荃优丝苗’,煮出来的米饭味香、松软,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目前有66户农民参与咱们合作社,他们每亩的收入3000元钱。”

  下坊村下屋组村民刘金火就受益于此:“这个稻种得稳当啊。首先是稻种不要钱,免费领。水稻种出来,留着自己吃也行,想卖的话,合作社也负责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古坊乡早已深入人心。“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十四五’期间,我们乡将以油茶产业为主导,改造低效老油茶林4000亩,新发展油茶2000亩,新建油茶加工厂一座。在全乡形成‘一带多基地’的油茶产业布局。”王松林介绍,同时,该乡还将以上坊红心猕猴桃合作社为依托,打造百亩精品红心猕猴桃采摘园;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近年来看好的生姜行情,巩固生姜栽种面积3000亩;积极打造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持续带动全乡群众增收致富,增强“造血”功能,推动区域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

  岳西县古坊乡上坊村新貌。通讯员 余漫漫 摄

  除了生态农林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业也是古坊人正在努力的方向。“今年,我们将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对龙潭河进行实质性开发,并依托龙潭河旅游开发,突出康养特色,建设‘秘境福地’田园综合体,以点带面,面线结合,将古坊打造成皖鄂边境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宜居宜游靓丽小镇。”王松林说。(全媒体记者 何飞 通讯员 余漫漫)

编辑: 宣发展
推荐阅读
咬定目标不放松 协力再创新佳绩


发布于2024-05-01 05:40:41

一季度安徽工业经济开局良好


发布于2024-04-30 08:57:50

十一届省委第六轮巡视完成进驻


发布于2024-04-30 08:57:25

重大发现!安徽发现高品位金矿


发布于2024-04-29 10:52:20

恭喜安徽这些集体和个人!


发布于2024-04-29 10:46:02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