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4-04-30 01:14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池黄高铁首发列车行驶在青山绿水间。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4月26日,“最美高铁”池黄高铁正式开通。池黄高铁穿越九华山、太平湖等多个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环保要求极高。为了在建设高铁的同时,保护好这一方绿水青山,池黄高铁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处处闪耀着“绿色”和“新质”元素。

列车途经碧波荡漾的太平湖景区。

  “绿”——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

  通体洁白,优美的桥体上,“天下太平”四个朱红大字,表达着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让太平湖特大桥,成为一道人文与自然相融的风景线。

  太平湖特大桥位于太平湖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内,是国内跨度最大的高速铁路多塔矮塔斜拉桥。

  “在太平湖特大桥设计中,我们以守护绿水青山为设计底色,力争在源头设计中‘不让一滴污水流入太平湖’。”池黄高铁总体设计单位,中铁上海院池黄高铁项目设计负责人王春雨说。

  建设者在塔吊上安装可视化吊钩,实现远程监测。设计雨水污水收集槽,使雨水、污水流进污水处理站,减少污染。制定水污染专项措施、采用泥浆循环净化系统等源头设计方案和多种施工方法,最大限度减轻施工作业对湖水的影响,其中的科技创新,取得多项专利。

  设计者还挖掘沿线徽风皖韵的地域文化内涵,结合当地自然风貌,把池黄高铁建成“有文化”“高颜值”的“生态画廊”。

  从空中俯瞰,太平湖特大桥犹如引颈展翅的一行白鹭,跃于青山、碧湖之间,再现李白游历此地留下的诗篇,“白鹭行时散飞去,又如雪点青山云”。

  池黄高铁沿线分布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各类生态敏感区5处,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共16段36.8公里。

  在建设中,池黄高铁采用水压爆破工艺开挖隧道,运用四级沉淀工艺确保污水零排放;应用遥感技术选线,减少占地扰动;通过临时用地复垦、噪音扬尘处理、回收利用废水废渣等环保措施,让池黄高铁建设与当地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和谐共存。

  “我们还在高铁沿线,增设孔隙更小的金属防护网片,在保障高铁运营安全的同时,保护山区野生动物。”细微之处,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铁十一局池黄铁路项目总工程师尚海阔表示,池黄高铁以高质量的设计施工,维护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将生态理念贯穿池黄高铁建设始终。

列车经过池黄高铁最长隧道——岭上村隧道口。

  “新”——新质生产力赋能智慧建造

  池黄高铁位于皖南山区,沿线地形地貌复杂,全线共有隧道34座,特大、大中桥梁总计55座,桥隧比高达89%。

  仅在中交路建项目部相关负责人金鹏负责的34.76公里工程标段里,就有桥梁12座,隧道11座。

  “标段内地形变化复杂,沿线峰峦叠嶂、沟壑纵横,途经多个环境敏感点。”在全长10799m的上田岭隧道中,金鹏和同事们克服断层、浅埋、反坡排水、顺层等高风险地质情况,采取新奥法组织施工,推行机械化减人,按照“岩变我变”策略动态调整施工方案,最终如期高质量兑现工期目标。

  通过数智化软件分析图纸,实现可视化作业和项目远程监控;在轨道工程施工时,创新使用新能源焊轨机,代替传统柴油动力焊轨机……一项项科技赋能,让池黄高铁迈出了智慧建造的步伐。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加快智能、新型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对现有铺轨机组进行迭代升级,自主研发本邻两线铺轨机进行铺轨作业,单日铺轨进度最快可达9公里。”尚海阔说,相比传统作业方式,新型装备节约施工作业时间约40%,减少施工人员约60%,大幅提升施工效率,降低安全风险。

  池黄高铁的开通,将让更多人走进大黄山地区,享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对环境敏感点的保护和新质生产力的应用,让高铁建设的同时,绿水青山不受打扰。

  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在池黄高铁的飞速驰骋中,徐徐展开。(记者 彭旖旎 史睿雯 刘玉才)

编辑: 杨杨
推荐阅读
省长的这些话,真提气!


发布于2024-05-16 18:42:34

智慧新生活:无形之助,最为暖心


发布于2024-05-16 00:4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