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各地

  • 2021-10-21 17:49
  • 来源: 央广网
  • 作者:

  乘风破浪,奋楫扬帆。过去的五年,黄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砥砺奋斗,沉着应对风险挑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高质量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进步。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坚持“旅游+”和“科创+”双轮驱动,产业实力和质效得到提升,主要人均指标保持全省中上水平,“十三五”规划总体完成。深化旅游“品质革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徽州民宿、摄影写生、研学营地、户外运动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正常年份游客接待量超7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60亿元。

  创意赋能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集聚功能增强,举办“创意黄山·点亮未来”亮相大上海、美好安徽·云数字峰会、新安医学发展大会、“迎客松”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活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省前列。

  创新设立智能制造产业基金,战新产业比重持续提升,规上工业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显著增加,永新股份获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昌辉汽车跻身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龙头,芯微电子等一批企业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录,博蓝特等一批研发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初步形成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绿色软包装等特色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打造“田园徽州”绿色农产品公用品牌。联合利华立顿茶叶生产加工基地、小罐茶运营总部基地加快建设,茶叶出口额稳居全省第一。

  生态文明彰显新亮点

  “新安江模式”入选中国改革十大案例、中组部《攻坚克难案例》,在全国10个流域、15个省份推开,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大创新。

  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创新推广生态美超市、农药集中配送等特色做法,率先建成全域垃圾智能化收转运体系,农村污水治理PPP项目投入运营,太平湖流域局部生态破坏等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生态指标稳居全国全省前列。河湖长制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林长制改革稳步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扎实有效。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探索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实现我省排污权交易零突破,入选2021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徽州文化焕发新活力

  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全国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全面完成,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试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首批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居全国前列,黄山市成为全省唯一拥有文化自然“双世遗”、历史文化“双名城”城市。

  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2项,国家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4项、传承人187人、传习基地(所)27个,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7项,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产业发展考核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全面实施“开放+”,深度对接长三角,与上海杨浦区、长三角创意委合作不断深入,与复旦大学共建湾谷斐迪园,与《新民晚报》合作打造全媒体矩阵“山海之约”,杭黄绿色产业园入选首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多领域多层级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主动链接京津冀和珠三角,全方位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各类市场主体数量明显增长,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省前列。紧扣制约发展的堵点痛点深化改革,全面完成市县党政机构改革,推进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旅游领域集中执法、不动产登记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江南林交所业务网络覆盖全省,以8家市属国企为重点的投融资平台全面建立,实施一批“微改革”,理念、规则和制度进一步对接。

  成功开通中欧中亚班列,推动海铁、公铁等多式联运,打造新时代万里茶道。友好城市活跃度位列全省第一。黄山风景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合作奖。

  城乡面貌实现新提升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杭黄高铁开通运营,昌景黄、池黄高铁及芜黄、黄千、德上高速加快建设,高速公路密度显著提升,黄山北站列入全国“50+4”铁路枢纽和长三角轨道交通重点枢纽(Ⅱ型),黄山市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时空距离实现革命性重塑。

  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完成全国“城市双修”试点,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全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面展开。

  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月潭水库建成蓄水,中心城区防洪保安能力显著提升,5G基站建设完成率全省领先,管道天然气建成通气。支持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6个特色小镇入选全国50强,11个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连续8年走在全省前列。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

  脱贫攻坚战全面告捷,绝对贫困得到历史性消除。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均储蓄居全省前列,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围绕“七有”精准实施民生工程,创新推进“20+7+1”服务群众满意度提升工程,民生工程考核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坚持教育优先,26家基础教育集团顺利组建,“入园难入园贵”得到缓解,实施三点半课后服务,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教育问题加快解决,职业教育集团挂牌成立。

  建设健康黄山,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村卫生室和村医“空白点”全面消除,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有效,疫苗接种工作居全省前列,防疫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坚持底线思维,有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获评首批安徽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城市生命线工程率先启动,防灾减灾和安全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圆满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并常态化推进,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工作满意度连续7年位居全省前列,平安建设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连续4次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再捧“长安杯”。

  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

  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出台《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人大工作呈现新局面。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多项重点协商成果转化为决策部署,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聚力工程”,深化“百企帮百村”行动。

  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对台和侨务工作取得新进展。依法治市全面推进,“七五”普法顺利完成,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国防动员准备,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推深做实政治监督谈话,践行“两个维护”更加自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稳定。深化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涌现出迎客松党委等一批全国先进典型,党建引领信用村成效显著,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0万元、居全省前列,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圆满完成县乡党委换届,创新实施“四千工程”,市委党校办学质量进入全省前列,各级班子整体功能和干部队伍激情活力明显增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实施细则,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基层减负成效明显,党风政风持续向好。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高质量推进巡察全覆盖,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进一步形成了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当前,黄山已成为“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中部高质量发展“三大战略”交汇之地,文化、自然、生态、旅游“四大优势”叠加之地,空间、经济、生态、文化、美学“五大价值”聚合之地。刚刚闭幕的黄山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要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以创意之光引领未来,以创业之势汇聚动能,推进“开放+”,深耕“科创+”,坚定“旅游+”,实现经济致用、文化致远、生态和美、社会和谐,把黄山建成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贯彻这一指导思想,黄山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抢占新风口、选准新赛道,倾情倾力打造“五个之城”,把崛起赶超的愿景变成现实发展的风景。

编辑: 杨杨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打造专业化团队 推进高质高效春耕


发布于2024-03-25 06:34:23

春风送岗位 “职”达家门口


发布于2024-03-25 06:33:24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