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安徽各地

寻梦和美乡村·大型蹲点调研全媒体报道

——“三治融合”,为乡村振兴“铸魂”

  • 2024-05-20 03:04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5月7日航拍的涡河。蒙城县岳坊镇戴尧村从涡河引水注入藕塘。.jpg

5月7日航拍的涡河。蒙城县岳坊镇戴尧村从涡河引水注入藕塘。

  样本意义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从省级贫困村到打造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戴尧村的蝶变突出反映了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戴尧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推进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的“三治融合”,引导村民自觉参与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乡村治理新局面,赋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新荷半卷龙虾肥,琴书绕梁舞翩翩;村巷道干净整洁,产业园生产正忙;志愿者夜巡平安,老人们扎堆闲聊;风吹麦浪,丰收在望……

  初夏时节,行走在蒙城县岳坊镇戴尧村,目之所及,生机勃勃,好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产业的发展、设施的完善、村容村貌的焕然一新,归根结底都是人的作用。让村民向上向善,鼓口袋、富脑袋,最终靠党建引领,靠乡风文明建设,这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戴尧村党总支书记戴同阳说。

  “自治”育家风

  激发崇德向善动能

  戴尧村,莲藕地,诚信村,讲信誉;村“两委”,众心齐,大小事,同商议;讲和谐,创业绩,勤劳动,共富裕……

  走进戴尧村,农家院墙上的巨幅《村规民约》格外引人注目。

  “《村规民约》采用三字经形式,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很多村民都能随口背上一段。” 79岁的退休村干部戴建中告诉记者,《村规民约》中有“砖瓦柴,摆整齐” “猪牛羊,兔鸡鸭,要圈养”“生男女,都满意” “贺亲友,少随礼,一百元,多不必”等接地气的条款,倡导移风易俗、文明乡风。

  “村党总支提炼挖掘本村‘穷则思变、顾全大局、艰苦奋斗’的窑工精神,结合当地自然风貌、风俗习惯、文化传承等因素,打造出了全省优秀村规民约。”戴同阳介绍,该村《村规民约》于2022年修订,比2019年版本增加36句、108字,增加了“抓党建、学党史”“乡村振兴”“安全教育”“土地流转和托管”“招商引资”等方面内容。

  “为完善村规民约,戴尧村‘两委’广泛征集民意,听取群众意见,在法律顾问严格把关后,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戴建中说。

  “俺们村的幸福生活是被‘约’出来的。自从有了村规民约,村民行为更文明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村里环境更好了。”戴尧村老党员戴维章说。

  “村民举办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现象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花钱少、规模小、群众欢迎的新风尚。”戴同阳说,村规民约是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只有贴近生活、切合实际、通俗易懂,才能更好地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城乡社区落地生根。

  近年来,戴尧村按照“党建引领、群众主体”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老党员、乡贤能人、道德模范等示范引领作用,将村民关注度高的邻里纠纷、社会治安、公共道德等方面重点难题纳入村规民约;探索创新协商机制,成立“红白理事会”等“四会”。

  在“一约四会”的推动下,该村强化群众参与乡村治理行动,逐步实现村民个体由治理“对象”走向治理“主体”,实现了乡村共建共享新格局。

  “法治”护民风

  凝聚乡村治理合力

  戴尧村村部不远处有一座院子,院外绿树成荫,院内开阔整洁,村民平时喜欢在这里聚集,讨论家长里短,进行评理说事。

  “将法治宣传和人民调解深度融合,打造村里的‘法治小院’和‘百姓评理说事点’,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戴同阳告诉记者,小院根据功能定位和房屋结构,分别设置了谈心室、调解室、法治书屋、法治小课堂、户外开放式调解亭,为群众学法、议事、调解提供了便利场所。

  戴同阳介绍,法治小院设立以来,以驻村法律顾问为主体,对广大干部群众、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进行法律、法规的专题宣讲、培训,提高广大干群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同时确定以“百姓评理说事点”为平台的纠纷化解机制。截至目前,该村“百姓评理说事点”已成功调解各类民事纠纷117件。

  该村花园、朱庄两村民组的三位村民因三棵白杨树被其中一位村民砍伐出卖,引起纠纷。在“百姓评理说事点”,村人民调解员管军影在戴尧村“两委”的配合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据之以法,最终成功化解了这起涉及三方当事人、时间跨度达30余年的树木纠纷,并当场将卖树款分配到位,当事人对调解结果非常满意。

  村民老戴和小戴是叔侄,双方因赡养老人、宅基地与土地承包权纠纷发生冲突,并大打出手,此后积怨日深。为化解这对亲戚的矛盾,戴同阳趁小戴从打工地返家的时机,找到双方当事人以及村里乡贤、双方亲人,发动一切力量做两人的思想工作,最终使双方重归于好,签下了赡养老人、宅基地、承包地等问题的一揽子协议书。

  “评理说事,关键是要当事人畅所欲言,把争议焦点、诉求、理由、依据讲深讲透。”戴同阳表示,要让当事人服气,还需要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地进行调解。

  近年来,戴尧村积极开办农民耕读文化学校,打造普法学法平台,通过案例重现、警示教育等方式,向群众传播法律知识,引导群众知晓法律法规、守好法律红线,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集结村“两委”干部、人民调解员、党员志愿者等力量,组建普法宣传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进农村、进校园等活动;依托微信工作群,开展各类政策、法律宣传,提供惠民政策答疑、调解邻里纠纷等服务,以法治手段化解群众纠纷。全村由过去的信访重点管理村转变为无到国家、省、市、县、镇上访的“五无村”,群众实现“牌桌到课桌,人场到会场,酒场到工厂”的转变,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德治”促乡风

  塑造和谐文明家园

  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是戴尧村亮点工作之一,在该村获得A级信用户以上的村民都可直接从银行办理信用贷款。

  但村民信用的评定过程并不简单。“测评总分实行百分制,哪一项不符合,就扣掉相应的分数,90分及以上是AAA级,80分到89分是AA级,75分到79分属于A级,信用级别越高,贷款的额度越高。”戴同阳介绍。

  农户被测评内容包括基本条件、经济、信用记录、道德品质及其他信用情况等,由群众代表根据制定好的测评量化标准进行评议,让受评对象的立体信用“影像”展现在众人面前。

  “道德品质包括孝敬老人、家庭教育、兄弟姐妹关系、邻里关系、热心公益、摒弃陋习恶习、倡导勤俭新风、支持村‘两委’工作等,占30分,也是测评占比最大的板块。”戴同阳说,用道德的力量去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更易滋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每年的信用户测评中,总有极少数村民因有钱不还或有过违法行为等情况被“拒之门外”。“有村民此前因为赌博被治安处理过,在测评的时候,很多群众代表反对对其授信。”戴同阳说。

  A级信用户已经是戴尧村村民的金字招牌,让他们在银行贷款、工厂就业、公益岗位等方面均享受“特别待遇”。

  “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了信用的重要性,也激励更多的村民重视信用,争取好名声。”戴同阳介绍,如今全村人都争着讲诚信、讲文明,信用户越来越多,村里的文明风气越来越浓。

  近年来,戴尧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资源,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尊老爱幼、崇德向善等宣传活动,使德治自律深入人心。每年组织开展“孝老爱亲之星”“致富之星”“信用之星”等系列典型评选活动,良好的家风、民风在村里蔚然成风。

  “以德治润物无声,以法治定分止争,以自治激发活力。”戴同阳说,宣传身边的道德榜样与先进典型,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更多村民向上向善,助力建设乡村德治体系,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注入精神动力。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让乡村劲吹“文明风”,实现宜居宜业和美发展的有效途径。

  夜幕降临,随着动感的旋律响起,村里的老年人开始向戴尧村信用广场聚集,太阳能路灯下,她们说说笑笑、蹦蹦跳跳,用自由的舞蹈动作表达内心的安逸和快乐。

编辑: 陈邦银
推荐阅读
【榜样】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发布于2024-06-11 05:50:35

安徽庐江:芒种时节插秧忙


发布于2024-06-10 22:54:02

安徽2024年高考顺利落下帷幕


发布于2024-06-10 06: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