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合肥 > 庐州故事

“花开”园博景正好

时间:2023-11-02 09:24:02 
摘要

  3年岁月,一个园子。2020年8月31日,合肥园博园中标通知公示,中国城建院中标。袁建奎作为中国城建院风景园林院副院长,被通知前往合肥长期驻点,负责合肥园博园总体规划设计工作。由此,他与合肥园博园的故事便开篇了。

  保留“老机场”厚重历史 规划“新园博”绿色底色

  10月下旬,记者在园博园里见到了袁建奎,身边的工作人员喜欢称呼他为“袁院”,他在这里的工作将持续到合肥园博会闭幕式。

  当提到要重走建园路时,他顾不上已往返园区数次的疲惫,立刻精神抖擞起来,随即拉着记者又一次走进园区。一边走,一边说起了最初的那些事,随着故事的展开,眼前人潮如织的园子似乎也回到了最初寂静的模样。

  初见园区时,“原主人”骆岗机场留下的跑道、停机坪、信标台着实令袁院震撼。“我们团队参与过南京、徐州和南宁等地的园博园建设。但在老机场建新园博,选址市中心,合肥是首次。”他说。

  除此之外,整个园区给他带来的是沧桑感。“这种沧桑既体现在曾作为老机场的历史厚重感,也表现在偌大的片区空无一人,只能看到遍地的荒草,听到不知哪里传来的鸟鸣。”他说。

  边走边说,时间过得很快,记者跟随袁院重走建园路,转眼已到如今的城市印象馆前。他面朝城市印象馆对面的航站楼,不禁感叹:“真好!曾经航站楼上的合肥二字、道路上高大的香樟、挺拔的水杉、浓荫蔽日的广玉兰、机场生活区的红砖房如今都被完整保留了。”

  事实上,对于园区保留什么,新增什么从一开始便有明确的规划设计目标。

  “绿色是整个园博园的底色,对于园区建设来说始终是围绕着绿色,也就是围绕着‘生态’。”他介绍,因此,整个团队制定了“绿色+(蓝色、产业、活力、人文、科技)”的目标。

  “增强生态基础是园区建设的关键,设计规划要完善蓝绿空间体系,建立与巢湖实现城湖一体的有效链接。要保留城市记忆,塑造具有时代特征、机场特色的园博街区,并展示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相关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打造合肥首个室外智慧园区。”他说。

  “唇枪舌战”找共识

  沉闷园区终“蝶变”

  为了达到最初的建园目标,袁院和团队首先从规划层面着手,定性定位与城市发展格局相匹配,老百姓缺什么就建什么,而且要做得更好、更超前。

  从设计层面,打造开放共享的绿色,多设置开放的、可进入的空间,以沉浸式体验思路建设游乐场、商业街、书店、餐馆、萌宠乐园、休闲座椅、廊架和栈道等配套和基础设施,并以全龄友好为主要理念,设置无障碍区,接驳车、自行车、智慧座椅、灯杆等。

  不知不觉中,重走建园路的行程已进展到梦想大草坪,这里曾是骆岗机场的飞机跑道,现在它是新生园博园的一块“胎记”,时刻提醒着来往人群这里的“前世”。

  历经3年,园区从初见时的萧瑟,到建设时的热火朝天,再到开园后实现“化蝶”。“这种变化其实就是城市更新的一个历程,从一个沉闷的园区变成一个活力焕发的街区,这是一个蝶变的过程。当然我们也必须面对‘蝶变’过程中的坎坷和痛苦。”他说。

  对于袁院而言,3年建园生涯真正令他感受到淬炼的,是与各个兄弟部门之间的“唇枪舌战”。

  “一个项目的落地是需要参建的主管部门、业主、设计院、监理、施工队伍等多个单位,无数位工作人员共同奋斗而成的。”他说,大家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挑刺”。“相互合作”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计个人得失,只求最好效果;“相互挑刺”,那就是在工作上容不得半点马虎,该挑刺的挑刺,该提意见的提意见,该坚持的还得坚持。

  9月26日,伴随着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的盛大开幕,袁建奎拎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开园的心情就像刚喝了一杯安徽的茗茶,从初始的苦涩变成了无尽的回甘。”他说。开幕式那天,他看了看游人的笑脸,听了听游人的声音,他感受到了向往的园区烟火气。显然,出发那日他勾勒的景象大部分已经实现。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庄文倩

来源: 合肥晚报  作者:   编辑:刘心珠
相关新闻
 
快讯
政务
视频

友情链接

中共合肥市委| 合肥市人大| 合肥市政府| 合肥市政协| 中共合肥市纪委| 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委统战部| 市委政法委|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市教育局| 市公安局| 安徽文旅集团| 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