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合肥 > 政务 > 政务

2022年——

满怀信心 砥砺奋进新的征程

时间:2022-01-11 15:38:47 
摘要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全市上下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社消零总额增长9%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节能减排完成省控目标。

  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千方百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保主体增主体强主体。完善高质量发展政策,严格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助力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稳定发展,新增市场主体30万户。加大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扩大首贷户规模和无还本续贷覆盖面。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加大煤电油气运供应保障,着力解决“缺芯、缺工、缺柜、缺电”,让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管行业必须管投资”,分级分层分类精准调度,加快推进150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建设投资力争突破1000亿元。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资金,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扩大投资,大力开展“双招双引”,新签约项目投资增长10%。

  努力促进消费升级。落实“皖美消费”行动,实施商贸企业龙头培育计划,力争实现百亿商贸企业新突破。完善消费设施,优化老城区商业网点布局,加大三大开发区商业网点建设,推进宜家、银泰二期等项目,实施二环内批发市场搬迁改造,加密便民商业设施。提升消费品质,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做强老字号品牌,新增旗舰店、概念店、体验店50家,开展首秀、首展、首发活动,打造一批互动体验场景。丰富消费业态,推动百大等传统商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进特色街区多业态融合,大力招引平台型电商企业,培育线上经济、夜间经济新业态,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

  强化金融资本支持。扩大融资规模,新增人民币存贷款4500亿元以上,新增上市企业10家以上。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力争“信易贷”授信突破1000亿元,新型政银担、政信贷等财政金融产品投放资金突破300亿元。打造“基金丛林”,建立200亿元政府母基金,力争引进10家知名基金管理机构,加快打造科创资本中心。

  坚定不移提升创新发展动能

  当好战略科技力量“国家队”。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组建未来技术、数据空间等研究院,加快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提速建设清华公共安全院二期、中科院创新院二期。高标准打造滨湖科学城,推进“一心一谷一镇三区”建设。开展10项科技重大专项攻关,力争多出战略性、原创性重大创新成果。

  推动科技成果“三就地”。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年攻坚行动,高水平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发挥科创集团、安徽创新馆作用,提升供需对接功能,实现“线上天天有交易、线下月月有活动”,技术合同交易总额增长15%以上,就地转化科技成果3000项左右。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行动,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承担科技攻坚项目100项以上。实施场景创新促进行动,打造100个以上应用场景,示范应用150项“三首”产品。实施科创企业倍增行动,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户以上,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0户以上,打造科技型企业丛林。

  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实施科技创新条例,深化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完善科技创新容错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政策体系,持续开展“智汇合肥”活动,吸引10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和20万大学生汇聚合肥,让各类人才群贤毕至。举办首个合肥科技创新日、中国(安徽)科交会,办好全国“双创”活动周、全球1024开发者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让创新的城市气质更加鲜明。

  提质扩量增效加快产业发展

  加快战新产业集聚集群。压紧压实“链长制”“群长制”,扩产增效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三大产业集群,开工建设维信诺模组、讯飞人工智能小镇等项目,加快建设长鑫二期、晶合二期,建成投产比亚迪、中创新航、大众安徽等一批重大项目。围绕中科星图、航天宏图、银河航天等空天信息龙头企业,招引更多产业链项目落地,努力打造“中国星城”。新增50个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冠军”企业。支持龙头企业、优势平台争创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

  加快现代服务业增量增效。建成运营云谷创新园,开工建设中安创谷三期,提升滨湖金融小镇、合肥金融广场集聚功能。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成验收,争创国家两业融合发展试点。推进中外运供销物流园、百大农产品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建成滨湖会展中心二期,精心承办世界制造业大会、集成电路产业大会等,不断延长会展产业价值链。

  加快数字赋能赋智。推进数字新基建,适时启动合肥先进计算中心二期,创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新建5G基站4000个,实现重点场所深度覆盖。推动数字产业化,提质扩容中国网谷、中国安全谷,中国声谷营收增长30%以上。推动产业数字化,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打造图聆工业云国家级双跨综合平台,新建5个省级以上行业型、专业型平台,新增50个以上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加快开发区提档提级。推进县域开发区与四大开发区合作共建、联动发展。高新区争创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示范区,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力争再进位,新站高新区加快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新产业发展能级,安巢经开区对接高新区共建合巢产业新城,蜀山经开区加快建设中国环境谷、数字新园区。支持阜合现代产业园打造皖北结对合作样板。实施省级开发区升级行动,形成竞相发展、差异发展、特色发展新格局。

  全力以赴改善生态环境

  打造合肥“最好名片”。系统实施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稳步提升南淝河等主要河流水质,巢湖水质稳定IV类并持续改善。系统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巢湖一级保护区化肥农药“负增长”。加大蓝藻治理力度,提升“数字巢湖”功能。推进凤凰颈船闸建设,力争新建对江排洪泵站。开工建设环湖生态蓄洪区,建成十八联圩湿地三期,构筑环巢湖湿地生态屏障。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严落实环境专项监督长制度,强化“五控”举措,不断提升优良天数比率,巩固空气质量稳定向好态势。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开展河湖管护专项行动。深入实施“绿盾”专项行动,加快马合钢、氯碱化工等污染地块治理,推进钟山铁矿、犁头尖矿等矿山修复利用。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实施长三角多源有机固废示范项目,建成蜀山生活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

  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加快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推进庐州公园二期等建设,新建40个小公园小游园,新增60公里城区绿道。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争创省级森林城镇5个、村庄50个。精心筹办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第二十届中国(合肥)苗交会,建成启用苗交会新场馆。

  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制定碳达峰总体方案和分领域方案,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强化能源保障供给,大力发展光伏等清洁能源,持续开展能耗“双控”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加大工业厂房、公用建筑合同能源管理力度,推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装配式建筑1200万平方米。开展全民节约行动,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

  攻坚克难推进改革开放

  携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安徽合肥—上海张江“两心同创”,G60科创走廊落地合作项目20个,节能环保等8个合作园区和新能源等7个产业联盟取得实质性进展,谋划实施县(市)区、开发区与沪苏浙结对合作项目。共建共享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提高政务服务“一网办”覆盖面和便利度。

  纵深推进合肥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建设巢马城际、合新六城际、合周高速、合六南快速路等通道,形成一小时通勤圈。加快新桥科创示范区等市域毗邻合作园区建设,共建一体化产业链。加强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率先实现异地社保办理、就医结算、公交卡使用,完善一卡通服务网。

  统筹推进开放平台建设。推进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专项行动,试点任务应落尽落。深化服务贸易试点,做大高附加值离岸服务外包规模,力争形成全国推广的原创性成果。建设跨境电商海外仓,跨境电商规模增长50%以上。发挥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作用,建设中高端消费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新开通3条以上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建成合肥国际内陆港一期。

  系统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精准实施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建立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体系。开展“土地码”试点,推行“标准地”改革,完善“评定分离”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村占比超90%。

  强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对标国际标准、国家要求和先进地区,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推进“证照分离”“一业、一证、一码”“一照通”改革试点,提升“一窗办、一网办”“智慧办”“跨省通办”水平。聚焦企业准入退出、水电气热接入等事项,减环节、减资料、减时限,让企业办事更加便利。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和跨部门协同监管,加快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提速提品推进城市大建设

  更高标准建设重点片区。高质量编制市县乡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高品质建设五大片区,骆岗公园加快建成园博园,推进滨湖国际科学交流中心等建设。东部新中心实施老合钢片区等全面征迁和综合改造,开工建设唐桥公园、青年创意田园二期,建成一中东校区。新桥科创示范区开工建设国际小镇二期,空港医院投入使用,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未来科学馆、科学社区建设。运河新城加快完善核心区交通路网,建设八中新校区,力争开工市委党校新校区。

  更大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推进新合肥西站、合新高铁、沪渝蓉高铁等项目建设,建成明巢、德上、无岳、合六叶扩容等高速公路。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5号线北段开通运营,2、3、4号线延长线、6、7、8号线一期和S1线同步建设。畅通二环全线贯通,完成郎溪路、文忠路等快速化改造。打通30条半截路,治理15处拥堵点,新增9万个停车泊位。加快龙河口引水、长江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城市饮用水保障能力。

  更高品质加快城市更新。实施老城区减法专项行动,有序推进闲置公房、厂房“留改拆”,加快环城公园区域改造,完成明珠广场综合整治等城市更新项目。持续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加快推进D级危房解危、自建自管小区供电供水和消防设施无水整治改造,力争三年内全部完成。

  更高效率精细化管理城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拓展重点领域场景应用。推进城市生命线三期工程,实现市县水、气、桥监测全域覆盖。强力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

  倾心聚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实施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培育计划,四县一市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打造1-2个百亿级特色产业,力争百亿制造企业零突破。加快下塘、合庐产业新城建设,提升肥东循环经济园、肥西产城融合示范区、巢湖镁基新材料基地承载能力,支持长丰双凤开发区争创国家级。

  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强化农产品稳产保供,建成高标准农田18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300万吨左右,蔬菜面积136万亩,稳定生猪存栏出栏水平。实施“两强一增”工程,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综合机械化率稳步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实施种业振兴工程,培育引进种业头部企业,加快智慧农业谷和合肥菌物谷建设。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重点打造12条农业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千亿,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示范区。

  深入推进乡村建设。开展村庄规划三年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30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和500个较大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建改建185公里农村道路。实施第三批乡村振兴项目,乡村旅游收入增长20%以上。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加强动态监测,守牢防止返贫致贫底线。实施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提升行动,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综合保障长效机制。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市5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50万元。

  用心用情改善民生福祉

  从严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夯实“四方责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举措,全面排查堵塞防疫漏洞,切实筑牢人物同防安全防线。完善多源检测、多点触发的预警体系,做实做细各项预案,强化流调溯源、社区防控力量储备。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严格发热病人闭环管理,强化医疗救 治服务。继续加强免疫接种,构建更加坚固的全民免疫屏障。

  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动态识别低收入群体,精准落实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改造提升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大幅增加托位供给。落实医保待遇清单制度,实施职工门诊共济保障。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3万套,新开工棚改安置房1.4万套,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持续打造“学在合肥”品牌。新建中小学22个、幼儿园35个,建成六中新校区,加快合肥幼专梅冲湖校区建设,开工建设江淮学院新校区、一中淝河校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实施普通高中“倍增计划”,深化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落细落实“双减”政策,深入实施“德智体美劳”行动,让孩子回归本真、教育回归本质。

  深化健康合肥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市三院新区,开工建设中科大临床医院、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市儿童医院新区。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优化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模式。建成全民健身场所400个以上,视情举办合肥马拉松赛、环湖自行车赛、全民健身运动会等体育赛事。

  扩大城市文化供给。加快建设市中心图书馆、市博物馆,启动建设骆岗音乐厅、滨湖图书馆。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支持民营院团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庐江矾矿文创园等项目,培育50个文旅网红打卡点。启动合肥新动物园建设。筹办上海国际艺术节合肥分会场、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活动,办好“双文广场”音乐会。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送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工厂、进工地,为城市增添更多文化气息。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深化平安合肥建设,启动实施智慧社区建设二期项目。新建50家以上“幸福驿站”,为户外劳动者遮风挡雨。落实领导精准接访、领衔包案和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完善信访闭环跟踪落实机制。持续深化公共安全管理、网络空间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试点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创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施“法律服务进万企”活动。加强退役军人和双拥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民防、防震减灾、气象、新闻、档案、保密、残疾人等工作。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相关新闻
 
快讯
政务
视频

友情链接

中共合肥市委| 合肥市人大| 合肥市政府| 合肥市政协| 中共合肥市纪委| 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委统战部| 市委政法委|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市教育局| 市公安局| 安徽文旅集团| 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