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淮南 > 县区动态 > 毛集实验区

安徽毛集:“三味鼓书”让宣讲接地气聚人心

2021-08-03 15:12      作者:通讯员徐瑞成 记者邓创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淮南市毛集实验区高度重视宣讲工作,坚持整合宣讲资源,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鼓书式”宣讲,为党史学习教育注入强劲动力,真正让党史宣讲形成直抵人心的温暖、拨云见日的智慧、鼓舞人心的力量。

  抓队伍,让鼓书有“乡土味”

  “南湖驶来一艘船,乘风破浪永向前;新民主主义革命结硕果,马克思主义谱新篇。”4月10日,在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镇焦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非遗”传承人岳仁宣表演的淮河大鼓《红船精神放光芒》,吸引了当地40多名群众前来聆听,现场响起阵阵掌声。

  在毛集周边,说起岳仁宣老先生无人不知。他是安徽省乡村文化带头人。淮河大鼓深受淮河两岸群众的喜爱。毛集实验区抓住群众爱听鼓书的需求,在三个方面着力打造党史宣讲队伍:一是“协会牵动”。该区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区曲艺家协会牵头,遴选10余名政治素质强、理论素养高、说唱水平好的大鼓艺人投身到党史宣讲中来,唱出对党的热爱。二是“文艺推动”。该区是淮河民间文化发源地之一,常在重大节日、重要时段、重大活动举办文化活动。特别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上,淮河大鼓书《俺们是党史宣传员》深受观众好评。三是“传帮带动”。该区成立了淮河大鼓传承基地,开展了淮河大鼓进校园活动。“淮河大鼓进校园,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提升了我们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梁庵小学五年级(3)班学生石屹说。

  抓主题,让鼓书有“真理味”

  “‘五四运动’争主权,群起反帝反封建;‘红船精神’不能忘,她是党的历史和源泉。”6月13日下午,一场具有浓厚“真理味”的淮河大鼓书在夏集镇农民文化站精彩开演,说书人曹学武先生可谓是“一鼓一板一鼓槌,有板有眼有故事”,引起周围观众热血沸腾。

  “年年搞宣讲,此次不一样”。今年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此次宣讲的主题是歌颂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运用淮河大鼓宣讲党史,通俗易懂,老少皆宜。毛集实验区在突出宣讲主题方面做到了“三个确定”:一是“确定要求”。讲稿是宣讲的重要文本。该区严格审定鼓书宣讲文本,做到讲稿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体现《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二是“确定重点”。鼓书创作“形散神不散”,内容必须高度概括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及其所取得的丰功伟绩,做到重点不移。三是“确定目标”。通过鼓书宣讲,最终要让广大群众深刻认识“三个来之不易”,深刻理解“三个为什么”,做到“三个深刻领悟”。

  抓表演,让鼓书有“鲜活味”

  “淮河大鼓唱词讲究合辙押韵,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一般采用卧嗓和立嗓,唱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浑厚有力。”4月2日,由毛集实验区文联、文旅局牵头的淮河大鼓表演培训会上,该区文旅局非遗传媒管理科负责人陈士根的讲授既周到又细致。

  如何让党史中的“红色”故事、“人民”故事、“奋斗”故事,听起来丝丝入扣,鲜活生动,毛集实验区在抓鼓书表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结合”。一是“唱演结合”。淮河大鼓是安徽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该区力求在鼓书宣传上做到唱演兼备,唱词合辙押韵,表演形式多样,尤其通过“闪”“架”“喷”“贯”,让历史再现、人物再现、情景再现、精神再现。二是“呼应结合”。群众在哪里,宣讲就跟进到哪里。该区运用“群众点,我来应”的方式,创作群众需求的鼓书节目,深入农村、社区、广场、学校、企业等地,既宣传党的历史,又传递党的温暖。三是“时空结合”。该区除了在群众现场演唱淮河大鼓,传承红色基因,同时还通过区融媒体中心录制成视频在“毛集公众”“江淮推介”“学习强国”等平台上广泛推送,初步形成了本土化、特色化的党史宣讲品牌。(通讯员徐瑞成 记者邓创)
来源:中安在线淮南频道   编辑:
相关新闻
 
看点
文化旅游
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