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淮南 > 政务

淮南市出“四招”实施困难群众救助民生工程

2022-05-16 12:45      作者:刘斌 记者赵中坤
  中安在线淮南讯:今年以来,淮南市充分发挥社会救助“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作用,出“实招、新招、暖招、快招”,大力实施困难群众救助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疫情防控期间部分群众面临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

  截至4月底,全市在保城乡低保对象107840人,累计发放低保金2.03亿元,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570元、449元;城乡特困人员供养21031人,累计发放供养资金5682.99万元,城乡失能半失能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达57.04%、56.47%;为1244名临时遇困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299.93万元;保障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141名,累计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518.514万元;累计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235人次,累计使用资金68.2万元;累计保障困难残疾人41082人,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资金871.2万元;保障重度残疾人37866人,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金1058.5万元。

  排查走访出实招,确保求助有门。面临严峻疫情形势,淮南市各级各部门坚决扛起民生兜底保障的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在社会救助领域的运用,通过信息共享、上门走访、网上平台、热线电话等途径拓宽主动发现渠道,重点排查空巢、留守、独居等特殊困难老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因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的儿童,以及封控区、管控区内感染者、密接者的家庭生活情况,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全市管控区域内7000余名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简化程序出新招,确保救助及时。疫情期间,淮南市进一步简化社会救助流程,全面开展网上办理,工作人员每日查看“淮南市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平台”困难群众救助申请信息,对困难群众提出的救助诉求快速回应,保持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畅通,确保困难群众救助及时。在办理社会救助业务中,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对困难家庭实施非接触式调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流动,守护办事群众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针对封控区、管控区等区域,暂缓开展对低保、特困人员的退出工作。部分材料无法获取的,可采用个人承诺方式先行保障,疫情结束后再补办手续,确保“当月申请、当月审批、当月发放”。 3月26日疫情发生以来,及时将250名困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关爱帮扶出暖招,确保不落一人。强化空巢、留守、独居老人、特困人员、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关爱帮扶力度,编织一张兜底保障网。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社工队伍、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等各方面力量,为老人提供就医、助餐、代购等服务。全面落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委托照料四方责任,逐一明确监护人或照料服务人,增加上门探访频次,确保“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根据因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的儿童自身和家庭状况,区分不同情形,实施包干到人,协调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落实临时照料、提供关爱服务,指定临时监护人并签订监护协议。走访探视空巢、留守、独居老人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3.5万余人次,落实17名因疫情防控造成监护缺失孩子的临时监护责任人,救助流浪未成年人5人。

  急难救助出快招,确保救急托底。为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济解难作用,对基本生活存在困难的受疫情影响人员及其家庭,通过发放临时救助金、适当提高救助标准等措施及时给予救助。同时,做好外来滞留临时遇困人员生活保障,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对受疫情影响,暂时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家庭支持的生活困难外来务工人员,因交通管控等原因暂时滞留的临时遇困人员,一律实行“先行救助,后补手续”,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救助方式以发放食物、饮水、防疫用品等救助物资为主。本轮疫情以来,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累计为176名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0多万元,采购油、米、方便面等生活物资11.5万元。(刘斌 记者赵中坤)
来源:中安在线淮南频道   编辑:
相关新闻
 
看点
文化旅游
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