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媒体 > 中央媒体看安徽 > 农民日报

——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一杯茶”七步调解工作法促和谐

  • 2024-02-02 06:51
  • 来源: 农民日报
  • 作者:

  临涣镇茶馆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右三)在茶馆调解湖沟村村民的家庭矛盾。 潘伟华 朱朝辉 摄

  “大家都同意这个解决办法吧,如果双方都同意,咱们互敬一杯茶,见面还是好邻居。”春节将至,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沈家大院茶馆里,茶馆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孙作成运用“一杯茶”七步调解工作法,成功化解一起当地两名群众因宅基地建房施工而引发的纠纷。

  近年来,临涣镇充分利用当地独具特色的茶馆调解文化,打造“茶馆调解”品牌,壮大茶馆调解队伍,推广“一杯茶”七步调解法,探索出基层治理的临涣经验。

  因地制宜 打造“茶馆调解”平台

  每天早上五六点,临涣镇的20多家茶馆陆续开门。伙计们捅开炉灶,烧上从附近龙须泉运回来的泉水。不多时,铜壶里便传出鸟鸣般的水沸声,“叫醒”了整个乡镇。

  临涣镇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因坐落在大运河古河道涣水之滨而得名,曾是连接南北两地的重要交通枢纽。临涣不产茶,却因为曾经的商贸繁华留下了喝棒棒茶(用茶梗泡成的茶)的习俗。

  在这里,大部分人的一天都是从一杯茶开始的。闲来无事,走进茶馆喝杯棒棒茶,谈天说地。谁家遇上麻烦事,也喜欢来喝茶,请父老乡亲们一起评理。虽然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茶馆人多,你一句我一句,谁对谁错很快就能看出来。

  近年来,依托独特的茶文化,临涣镇建设推广“茶馆调解室”,覆盖全镇所有茶馆,让百姓有固定的地点说事,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方便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在茶馆里,调解员以茶为引,讲事实、摆道理、明政策、说法律,在第一时间捕捉、收集、反馈各种矛盾纠纷信息以及不稳定因素,调解纠纷不写状子、不收费用、不限案由,让纠纷当事人“红脸进来,笑脸出去”,大量的民间纠纷被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维护了百姓的切身利益,形成了独有的“南有六尺巷礼让共和谐,北有一杯茶一笑泯恩仇”特色调解品牌。如今,除镇上的20多家茶馆,144个连心茶室实现了全镇19个行政村全覆盖,最多时一天有近6000人前来喝茶论事。

  “简板一敲大鼓响,各位同志听我讲……”近日,在沈家大院茶馆里,淮北大鼓艺人周素芬左手持云板,右手敲起大鼓,以说书的形式表演她在茶馆内收集到的法治故事,不少茶客情不自禁地端起茶杯往声音来源处凑过去。

  除了调解,临涣镇还拓展“茶馆调解室”服务功能,设立“百姓说事点”,为群众提供“零距离”“全方位”服务。开设调解微课堂,用编排歌曲、小品、情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相关法律法规向党员群众讲清楚、说明白,扩大社会影响力。

  同时,临涣镇定期安排镇村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临涣司法所工作人员和人民调解员还利用8小时之外的时间,组织开展“调解夜话”活动,和群众讲政策、话民生、促和谐、拉家常,与百姓“零距离”沟通、面对面交流。

  建强队伍 创新“七步调解”模式

  “我来捋一下哈,地价涨了,你不好意思跟女婿提,干脆就把地要回来,这对于你来说都是正常的。但你们一旦赌了气,女儿不是女儿了,女婿不是女婿了,老岳母不是老岳母了。”近日,在临涣镇的怡心茶馆里,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临涣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王士宏正在调解一桩家庭矛盾。

  事情是这样的,徐庙村村民李某兰2017年将18亩土地交给女儿和女婿承包经营。2023年,由于家庭内部的一些摩擦加上土地承包经营费用的上涨,李某兰想要收回土地。双方因此产生严重分歧,甚至要对簿公堂。

  为避免矛盾升级,防止亲情破裂,王士宏将双方请到茶馆,倒上棒棒茶,再慢慢说理,还不时给大家续水。王士宏说,人与人之间有时就是一杯茶的距离,只要当事双方能够主动互相敬一杯茶,就预示着双方有调解的可能。

  王士宏是土生土长的临涣人,这个敦厚沉稳的淮北汉子,拥有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多重身份。上世纪80年代,25岁的他被聘为当地的人民调解员,而后一干就是30多年。2011年,在濉溪县司法局的指导和怡心茶馆经营者的支持下,王士宏牵头成立了临涣镇茶馆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始“以茶为媒”巧解百姓纷争。

  通过对民俗文化的挖掘,结合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王士宏创新推出了“一杯茶”七步调解工作法。第一步,以茶暖人心,即调解主持人陪当事人喝茶,先喝茶聊家常,问生活,建立平等关系,给予当事人亲切感、温暖感,平静当事人心态,稳定当事人的情绪;第二步,以茶说人生,即通过心理疏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为调解奠定基础;第三步,以茶述纠纷,即调解员重在倾听当事人对纠纷的陈述,辨别事实真相,摸清当事人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通过技巧性发问了解当事人的深层次需求,以求达到共情;第四步,以茶找支点,即调解员对双方讲事实、摆道理、明政策、寻法律,从中找准解决问题的支点;第五步,以茶拆面子,中国人以面子为重,调解员举事例作比喻,讲解没必要为面子争口气,假面子害死人,必须拆除这种观念,才能退一步,才能包容他人;第六步,以茶置梯子,即给当事人置梯子,拉距离,拟方案,这一步注重换位思考,解决实质性问题,各退一步给对方台阶下,求的是双方共同达到心理平衡;第七步,以茶达协议,即双方互敬一杯茶,体现互谅互解,争取形成书面调解协议,确保矛盾纠纷成功化解。

  王士宏介绍,并不是每一次调解都要走完这七步,各种纠纷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的案情简单,三言两语就能劝开;有的积案复杂,要层层拆解;有的纠纷涉及隐私,当事人不愿意形成文字材料。这时候,调解员要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以息诉又息怒为终极目的。

  多年来,临涣镇茶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已由创始时的7人发展到现在的55人,吸收了一批老党员、老支书、老教师、老乡贤,培育了“街长”“百事通”“茶博士”“闻风到”“德爷”“贤爷”“铁嘴”“姊妹花”等众多民间调解能手,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00余件,调解成功率高达95%。

  健全机制 确保闭环长效运行

  “这块空地,你家占得多,我要求平分。”“我家本来承包地就少,这么分不公平。”今年1月,临涣镇四里村的村民赵某龙与申某明两家因承包经营地之间的空地使用界限发生争议,双方多次交涉未果,矛盾纠纷有进一步激化的趋势。临涣司法所所长高宇接到纠纷反馈信息后,迅速组织司法所、派出所以及镇村干部召开纠纷处置调度会,成立联合调解小组开展调解工作。

  经过走访村干部和知情群众,调解小组得知两家承包经营地中间原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沟渠,几年前沟渠因闲置被填平后形成了一片空地,由村集体交给两家临时耕种。然而,两家却因沟渠填平后的土地使用界限不清,多次发生争执。村委会多次从中调和,均无功而返。

  调解小组介入后,分析研判多方证据,邀请双方当事人到茶馆内进行法律宣传、政策解释,并做好心理疏导、思想稳控工作。通过多轮调解,双方终于就土地使用界限达成一致,一起“针尖对麦芒”的矛盾纠纷终于“化干戈为玉帛”。

  近年来,临涣镇健全完善“司调、警调、访调”联动机制,建立茶馆调解与镇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的双向互动对接机制、信息互通和调解协作机制,推行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闭环运行模式,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部门联动多元化力量参与的矛盾纠纷联调机制。自矛盾纠纷联调机制运行以来,协同调处矛盾纠纷500多起,开展矛盾纠纷会商200多次。

  此外,临涣镇还建立调解员能力提升机制,邀请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等单位“讲师团”里的专家学者,通过集中授课、座谈讨论、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强对人民调解员、村“两委”干部、选派干部、“三支一扶”人员等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近年来,共举办“茶馆调解”专题培训讲座46期,培训人员1400人次。建立监督评议机制,设立便民热线电话、群众投诉箱、意见反馈簿拓展监督渠道,组织人民调解员跟踪督办。建立民主评议制度,对各村的人民调解工作进行评议,提高调解工作水平。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深做实‘一杯茶’七步调解工作法,把各大茶馆打造成群众喜爱的说事点、理论宣讲的微课堂、化解矛盾的主阵地、基层治理的桥头堡,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临涣镇党委书记杨晋表示。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
咬定目标不放松 协力再创新佳绩


发布于2024-05-01 05:40:41

一季度安徽工业经济开局良好


发布于2024-04-30 08:57:50

十一届省委第六轮巡视完成进驻


发布于2024-04-30 08:57:25

重大发现!安徽发现高品位金矿


发布于2024-04-29 10:52:20

恭喜安徽这些集体和个人!


发布于2024-04-29 10:46:02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