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 2019-12-27 03:23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村庄变美,生活无忧,看病不愁,出行不怕……俨然成为乡村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老旧小区换新颜,营商环境大改变,文化惠民欢乐多,已然成为城乡百姓的真实感受。

  今日,安徽日报报推出的“我的2019·百姓故事”,老百姓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有乡愁的守望,有奋斗的坚定,有成功的欣慰……字里行间,是发自心底的情感,这些明亮的生活图景,呈现着中国老百姓生活的抒情诗。

  过去如何如何,现在怎样怎样。如今,我们这里的变化可大了!采访中听得最多的是这样的声音。新时代人民群众越来越有“质感”的生活,让记者感受着老百姓满满的幸福感。

  “风吹云儿摇,日出万物笑。风和日丽,山川大地乐逍遥……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幸福老百姓》这首歌唱出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豪迈,唱出了老百姓的欢乐与祥和,反映了当代人民群众的幸福心声和创造更加美好未来的愿望。

  美好的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有人民群众的努力,咱老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张旭初)

  “咱们老百姓的生活有点文艺范”

  讲述:铜陵市郊区铜山镇居民 郑昊

  整理:记者 林春生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又是岁末年初,铜陵市郊区铜山镇文化站多功能室里,歌声悠扬,热舞翩翩,参加百姓春晚的村民在排练文艺节目。

  如今,咱们老百姓的生活有点文艺范。你看,伴随着最悦耳的歌曲,有的村民在图书角看书上网,有的村民在棋牌室切磋棋艺。村部的健身器材边,打篮球的、玩双杠的,三五成群……

  如今在铜山,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惠民工程成果的大戏每天都在上演,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幸福景象。

  这几年,镇里采取多项举措抓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村里建了文化乐园,农家书屋新增了图书、光盘、电脑及桌椅、移动音响、二胡、笛子、篮球、排球、象棋、书法用品、画具、宣传标语等设备和物品。此外,还绘制了文化墙,装饰了文化长廊,安装了整面墙的宣传板,设立了4块宣传栏。

  每周一至周四傍晚,都有留守妇女来到镇文化站参加广场舞培训。为有序利用公共文化场馆资源,镇文化站安排了固定的排练时间,这样大家都能够共享公共文化资源了。

  每年的百姓春晚是村民们期盼的文化盛宴。这个时候,大家成群结队地前往村文化活动中心,观看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百姓春晚文艺演出活动在铜山已连续举办3年,大家的参与热情都很高,有表演小品的,有表演魔术的,有表演歌舞的,更有表演当地戏曲的。参与活动的群众纷纷称赞带有农村本土味道的春晚,可以说这是文化惠民工程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一种完美结合。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说不尽的民生情,谢不完的民生恩,文化惠民工程让我们农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智慧社区,我和家人都很安心”

  讲述: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丁香社区 居民 方春琴

  整理:记者 殷骁

  我今年50岁,在丁香家园二期小区住了7年了。

  今年2月,遇到一件新鲜事,社区工作人员要求我们到社居委采集面部信息。带上身份证,对着摄像头看一下,系统就录入了我的人脸信息,全程不到2分钟。社居委的同志告诉我,小区在进行智慧平安社区建设,今后在小区大门“刷脸”进出,方便又安全。

  一天,我外出归来时忘带门禁卡。正发愁呢,门卫提醒可“刷脸”进门。没想到不到1秒钟,门自动开了,真神奇!

  听社区干部说,除了人脸识别,我们小区还设置了防复制门禁卡、刷身份证、指纹验证、手机App等4种进门方式,不仅方便大家的生活,也防止闲杂人员随意进入造成安全隐患。今年,我明显感觉到楼道内的小广告少了很多。

  听辖区民警说,我们小区的监控系统是和公安内网相连的,任何人一进小区就会被监控系统自动抓取成像并入网进行人像比对。这就相当于把整个小区覆盖在一双“天眼”之下,一点风吹草动都逃不过这双“火眼金睛”。 3月中旬,我邻居的一辆电动车被盗,民警通过监控视频调查摸排,两天后就人赃俱获。现在,大家住在小区里都很放心。

  前几年,小区里偶尔发生高空抛物,让人提心吊胆。社居委、物业公司张贴了很多宣传单,可还是有个别住户不自觉。今年我们小区增设了几个高空抛物监控摄像头,时刻瞄准着小区的6栋楼。小区业主微信群里,大家都说这个办法好,假如有人还想“天女散花”,被拍下来可就没法抵赖了。前两天遇到社区网格长孙玉玲,她说今年还没有接到一起关于高空抛物的投诉,效果可以说立竿见影。

  百姓生活无小事,小区治理是大事。智慧平安社区的运行,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科技怎样改变生活,怎样为我们带来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住在丁香家园二期,我和家人都很安心。

  “家乡山水给了我满满的获得感”

  讲述:黄山市黄山区乌石镇舒溪村“梅姑娘的院子”经营者 梅娉艳

  整理:通讯员 崔艳 记者 吴江海

  我是黄山脚下的一名90后青年,家乡是我心里的一片温软的梦。在北京创业的日子,我最喜欢与朋友聊起家乡舒溪村。这是一个村如其名的美丽村子,坐落于黄山和九华山之间的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每当我说起小时候在太平湖玩耍能清楚地看到河底的细沙,还有湖畔的白鹭与我撞个满怀的情景时,北京人都会眼睛发光地望着我,一脸的期待和憧憬。

  放弃北漂生活回乡创业,是我在爷爷病逝回乡守孝期间。那些日子,我再次亲近我梦中的美丽故乡。真幸运,这些年过去,小溪依旧清澈见底,白鹭依旧盘旋飞舞,更令我欣喜的是,经过美丽乡村建设,村子的颜值更高了。于是,我有了一个念头:用爷爷留下的老宅子开一家民宿,让那些憧憬乡村生活的人来这里感受田园的美丽。

  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一直看着我长大的邻居们都劝我放弃,都说我太年轻太冲动,都说谁会来农村住啊。说实在的,我在北京不管是摆地摊,还是后来做了企业高管,都未曾做过民宿。然而,我没有丝毫犹豫,相信自己更相信这方山水。

  在乡邻疑惑的眼光中,我开的民宿渐渐长大。今年元旦开张时,邻居们和我一起庆贺,一位老人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村子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那天我就想,政府如此用心保护和建设家乡,我也要用心带着村民一起致富。

  北京等地慕名前来舒溪的客人,都是休闲度假的,并不急着游览景点,他们一住就是三五日甚至一两个月。村民田地里的蔬菜、山上的葛粉,还有火腿、咸鱼、干豆角、笋干等,都成了城里人抢手的香饽饽。我把村民们的土产品放在民宿餐厅里供游客选购,还通过微信朋友圈帮乡村们推销,今年中秋节,我帮村民销售的农产品就有2000多斤。村民们越来越相信我,我也越干越有劲。我把门口原有的几个牛栏翻建成了露天花架,还创建了旅游服务中心和乡村书屋“亦澜书屋”。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家乡还如小时候一样美丽,家乡的味道,亦如从前。我开的民宿回头客越来越多,我知道,吸引他们再来的是这里的原生态风貌,还有乡村的风土人情,有一位北京客人为了多与白鹭亲近,专门多住了好几天呢。

  如今,家乡这方山水给了我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期盼与乡亲们一道,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

  讲述:岳西县河图镇南河村村民 张全送

  整理:记者 洪放 通讯员 徐进群 殷瑛

  这两年,我在家里开农家乐,比在外打工强多了。我住的是自家3层楼房,吃的是自己种的粮,边挣钱边干农活,还能照顾老人。

  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

  我的父母亲都是残疾人,现在均已80多岁了。几年前,家里建房子负了债,我开农用车出车祸受伤,在家耽误一年,再加上小女儿读大学的开支,全家生活负担相当重。 2014年,我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还债脱贫,我跟妻子带着大女儿到上海打工,一年挣10来万元,但除去房租、生活等开支,所剩无几,还时时担心家里年迈的父母和上大学的小女儿。

  这些年,我们河图镇依托明堂山和天峡两个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周边不少农户开农家乐赚了钱。我家住在318国道边,距离景区只有5公里路程,门前还有停车场,符合开农家乐的条件,村里就鼓励我回家开办农家乐。

  自2017年开始,我将自家楼房按照民宿格局进行了改造装修,开了7间客房,满足游客就餐和住宿的需求,农家乐取名为“南山25号客栈”,2018年“五一”前夕挂牌营业,当年就吸引了不少游客。

  每年5月至10月是旅游旺季,有时7个客房全部住满,一天四五桌客人就餐是常有的事。今年仅“五一”节期间,毛收入将近3万元。我家的蔬菜、土鸡、野竹笋,外地客人特别喜欢,有的客人吃了土鸡后,还买些活鸡带走。我和妻子一边开农家乐,一边养猪、养鸡、种庄稼,一年有八九万元收入。

  农家乐生意红火,主要得益于镇里对农家乐的重视。为了提高经营水平,镇上、村里每年都组织我们农家乐经营者外出学习,还请来专家培训,不仅教我们如何烧菜和礼仪服务,还教我们如何做好食品安全和诚信经营。通过不断学习,我们的农家乐也在不断升级。

  最近,我花了3000多元钱在门前土坡上建了一个景观亭。游客来了可以在那里观景、喝茶、聊天。农闲时,家里人也聚在这里享受着悠闲的时光,体味着我们山里人幸福的生活。

  “每天都在向幸福的方向奔跑”

  讲述:濉溪县百善镇道口村村民 刘道朋

  整理:记者 丁贤飞

  我今年50岁,家住濉溪县百善镇道口村。过去我们村名不见经传,现在有各地游客开着汽车来我们村旅游。

  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让淮北的濉溪县有了一张世界文化遗产名片——隋唐柳孜大运河遗址。濉溪县以运河文化为核心,挖掘民俗文化、乡土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打造了柳孜文化园。2017年,占地600亩的文化园一期在我们村掀起了“红盖头”。文化园里的花特别多,好玩之处也很多。文化园建成了,乡亲的日子大变样。

  我过去在外打工,累不用说还顾不上家,后来我成了文化园第一批工作人员,在停车场工作每月有2000多元工资。除了田地收入又多了一份工资,种地上班两不误。邻居们在文化园里都找到了活儿,有的养护花草,有的开起了小吃店,有的干起了导游向游客推介村庄……

  如今,来自城区的公交车直通我们村,大家出行到濉溪县城少了奔波,外地人来我们村旅游也方便。文化园二期开门迎客,来村里玩的游客更多了,节假日如同赶会,热闹非凡。看着进进出出的车辆,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2020年就要到来了,我和家人商量,决定利用闲暇时间搞特色种植,前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大棚里的蔬菜,也一定会好卖的。

  住在花园一样的环境里,衣食不愁,工作安稳……这日子,真是越来越舒坦,也让我想起了《幸福新起点》这首歌。我觉得,我们的日子,每天都在向幸福的方向奔跑……

  “政策红利,给了小微企业更好的发展空间”

  讲述:黄山市青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总经理 仰时威

  整理:通讯员 凌利兵 记者 吴江海

  “新环境、新气象”是我对歙县优化营商环境最大的体会和感受。以前与政府打交道,有时一头雾水不知找谁。现在政府和相关部门服务不干预,帮忙不添乱,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企业节约了成本。特别是给予小微企业的政策红利,给了我们小微企业更好的发展空间,也给了我们发展的新动力。

  我们公司是2014年注册成立的,创业初期最大的瓶颈就是资金问题。像我们这种小微企业,说倒闭就倒闭了,一开始银行也不敢给我们贷款。现在不一样了,银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对接,采取政策性担保、订单贷、无还本续贷等方式予以支持。如今年春茶集中上市的时候,通过网店销售、个人荣誉和企业荣誉,银行直接就给我发放信用贷款20万元,资金短时周转难问题迎刃而解。在税收方面,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每月3万元上调至每月10万元,虽然减税金额不多,但我们直接受

  益,获得感更强,公司产品和服务价格也有了下降的空间。

  现在,电子商务是我们公司的主营业务。歙县农特产品资源丰富,如何让更多的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是我这几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刚做电子商务时,申请核发食品经营许可证环节多、时间长,现在只要申请材料齐全,一到两个工作日就可以办结。

  近三年来,我们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帮助本地老百姓销售三潭枇杷6万斤、上丰雪梨2.4万斤、宋村葡萄3万斤、枇杷膏2000斤、枇杷蜂蜜2000斤。盘点一下今年的业绩,我们公司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特产品120万元。

  三年来,还为全县45个贫困村3240人免费培训电子商务知识,为三阳镇45户农家乐提供了电商旅游农家乐服务提升培训,为石门乡67人提供电商销售培训。石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朱学通,通过我们的培训办起了养鸡场,今年网上销售达8万元以上,彻底告别了贫困。

  2019年,我入选“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提名人”,荣获“全国优秀个体工商户”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与党和政府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分不开。

  新的一年里,我们公司将继续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实实在在为“三农”服务,与山区群众一道用奋斗创造幸福。

  “‘道德信贷’是我创业的‘及时雨’”

  讲述:广德市誓节镇红应村村民 何红林

  整理:记者 张敬波

  我叫何红林,今年45岁,是广德市誓节镇红应村马家村民组的农民党员创业者。我多年从事服装加工,这些年来,我热心公益事业,做了一些扶危济困的点滴小事,2015年被评选为“宣城好人”。我做点好事不图回报,但党和政府非常关心我,在我遭遇资金困难的时候,及时为我办理“道德信贷”,这对我来说是“及时雨”,这笔贷款帮我渡过难关,实现了企业转型发展。

  我初中毕业后就出去闯荡,2006年回到村里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从最初六七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二三十人的规模。由于一直是给外地企业做代工,业务难以做大,年产值始终徘徊在50万元左右。服装加工需要周转资金,由于缺乏抵押物,我很难从银行贷款,一般办理信用贷款也就三五万元,不能解决大问题。

  2018年初,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成立自己的服装公司,并注册自己的商标,还想成立一家网店,实现产销一体化。开公司需要启动资金,我拿出自己多年积蓄,向亲友借钱,但还是捉襟见肘。就在这时,镇上和当地农商行上门了解情况后,及时为我申请了20万元“道德信贷”,同时还根据我的个人征信记录,为我办理了10万元创业贷款。

  “道德信贷”是专门为各级好人和道德模范定制的金融产品,这些贷款不需抵押担保,还享受市场最低利率,3年内可循环使用。农商行为我办理了10万元“道德信贷”,靠着这笔钱,我成立了广德童乐无限服饰有限公司,注册了“童乐无限”商标,还在浙江湖州开办了自己的专营网店。公司转型为我的事业开辟了新天地,去年产值突破300万元,今年产销两旺,有望突破400万元。

  如今,我的公司员工有30多人,都是当地的村民,其中有不少困难户,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年收入五六万元。

  对于我来说,办好企业是回报社会的最好方式,我要发挥党员和好人的模范引领作用,把企业做大做强,带领更多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俺不服老,脱贫致富靠自个儿”

  讲述:萧县黄口镇唐元村村民 倪德才

  整理:记者 何雪峰 通讯员 侯显华

  2014年,因为老伴患重病,俺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政府给俺家实施了危房改造,让俺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房。居住条件改善了,也让俺脱贫致富的心气更足了。现在党的扶贫政策这么好,俺不能坐在家里等靠要,脱贫致富还得靠自个儿。

  这一年,俺通过县里的扶贫扶志培训,学会了梨树管理技术。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俺把因给妻子治病而荒废管理的23棵梨树重新打理了起来,希望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修枝、施肥、打农药,俺把心思全部放在梨树上。辛苦总有回报,23棵梨树被俺管得枝繁叶茂,硕果满枝。光是梨树每年就增收了8000多元。

  用城里人的话说,俺挣到了“第一桶金”,这让俺很兴奋。俺一边数着卖梨的钞票,一边谋划起新的创收渠道:家里有10棵枣树重新管理起来,一定是笔大收入,房前屋后空地种上蔬菜也会收入不少。

  说干就干,俺请来“扶贫扶志班”的园艺老师传授枣树管理知识,从修剪到授粉再到疏果,每一个管理环节俺都反复询问,仔细揣摩,直到听懂学会能够上手做为止。园艺老师夸我是贫困户的好榜样,我说,贫穷不光彩,富裕才光荣。人活一口气,有手有脚,就应该凭自己的劳动致富。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俺家的枣树、蔬菜一年收入超过4000元。加上梨树收入,俺一年进账超过1万元。如今俺脱贫了。

  脱贫后俺得回报社会,开始热心做起了村里的公益事业。看到通往主干道的路依然是土泥路,俺悄悄干起了义务修路,备足修路原料,平整路面,铺设砖块,填塞砖缝……用了整整25天时间,终于让土泥路有了大改观。

  俺不服老、不服输,只要有一口气,俺都会一直奋斗下去,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小区改造,家园‘颜值’蹭蹭涨”

  讲述:合肥市月光花园小区居民 邓景波

  整理:记者 何珂

  天气越来越冷,别人都不想出门,但我乐于闲暇时间在小区里走走。

  楼栋里是新安装的安全门,抬头随处有监控;地上的沥青路干净整洁,墙面粉刷一新;白色线划定的停车位很醒目,空中线路安排整整齐齐……历时5个月的小区改造完成,家园“颜值”蹭蹭涨。

  20年前,我从平房搬进了现在的楼房,70平方米的房子,让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终于不用挤着上公共厕所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环境慢慢不复从前模样,绿化退化严重,杂草丛生;基础设施陈旧,排水管网经常堵塞;道路坑坑洼洼,车辆无法交错通行等等,总之,住在这里我总感觉不舒心、不安心。

  要说之前最担心的就是下雨天和下班迟。小区地势低洼,一到雨天,到处都是积水,而且道路又不好,坑坑洼洼的洞里积的水,在冬季没有三四天都干不了。比雨水更讨厌的是,由于排污水和排雨水全靠一根管道,排水量超过管道负荷时,就容易汩汩地往外冒脏水,于是墙边常备着砖头,下雨积水就垫上,有时候一块砖都不够用,得两块摞一起。下班晚了回到小区,根本找不到停车位,有时候绕着小区开几圈都找不到,小区道路又窄,有些地方路边停了车,车子根本开不过去,别提有多烦恼了。

  今年小区被列入改造对象,夏天施工队进场,冬天小区就变样子了。

  清理拆除违建、乱堆杂物,修缮房屋,改造基础设施……小区在改造过程中还新建了不少功能设施,比如改造小区停车场,增设楼宇防盗门和小区监控系统等。

  相比“建新”,“改旧”需要更加科学的规划、更高效的协同推进。改造前,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征求改造需求;改造中,为了保质保量,小区居民代表跟踪监督,并把群众意见反馈给施工方、设计方及上级部门,及时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政府来主导,群众为主体,群众的事由群众商量着办,共商、共建、共享,才能把小区改造这样的好事办好。

  如今,漫步修葺一新的小区,路宽了,灯亮了,环境越来越好。50多年,我住过很多房子,现在的居住环境最舒适。

  “住在安全的房子里,心里很踏实”

  讲述:涡阳县楚店镇楚栗村村民 王思合

  整理:记者 武长鹏 通讯员 蒋庆章

  我今年63岁,是一位残疾人,妻子和我一样也是残疾人,一个女儿早已结婚成家。因为没有劳动能力,家庭收入少,造成家庭贫困。随着党的扶贫政策的落实,2014年,我家被确定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低保、医疗、救助等方面享受到了一些帮扶政策,从此,我夫妻俩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吃喝不愁了,就是家里房子是我的一块心病,因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全家一直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盖的两间砖瓦房里,前后墙都出现了裂缝,冬天跑风,夏天漏雨,住在里面整天提心吊胆的,不安全。遇上下雨天,我穿着胶鞋,就在房间里用大盆小盆接水。

  在驻村工作队开展扶贫政策宣传和走访慰问期间,扶贫干部来到我家,了解到我家的房屋老化破损严重,已经不适合居住。村干部就帮我提交了农村危房改造申请,通过审批后,2017年5月我家被列入农村危房改造对象,争取到了房屋重建资金。经过拆建后,我再也不担心房子倒塌、漏水的问题了。我看着房子一天一天的建起来,心情也一天天好起来,当年七月我家危房改造完成。新家有房有院,干净整洁,家具家电齐全,铺上的地板砖发光锃亮。

  我家不仅实现了危房改造,里外墙粉了一遍又一遍,安装了新门窗,拉了新电线,还建了一个小院子,原来房前的一条泥泞路也硬化了。经过镇村持续帮扶,我家实现了脱贫。如今,我住在干净整洁的房屋里,心里很踏实。我家还进行了改厕,上厕所既卫生又方便,村里家家户户都改厕了,秸秆不再焚烧了,遍地没有垃圾了,路上没有粪便了,河水也变清了,村里环境也越来越美。现在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啦!

编辑: 
推荐阅读
奋楫蓝海,壮大新兴产业


发布于2024-05-05 02:06:22

科学岛上“种太阳”


发布于2024-05-04 03:12:10

逐梦西部天地宽


发布于2024-05-04 03:12:10

@青年民警,今年五四这“young”过


发布于2024-05-04 00:34:01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