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1-03-17 05:34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安耀武 通讯员 余波

  翻开历史的书页,时间定格在1928年4月9日,一群年轻的共产党人汇聚在皖北重镇——阜阳,发动了四九起义,建立了安徽最早的苏维埃政权和工农红军。革命的星星之火,在皖北燃烧出一片崭新天地。起义领导人、皖北特委书记魏野畴等近百位四九烈士的鲜血浸染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1962年,毛泽东同志曾对这次起义作出高度评价,他说:“这次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点燃了皖北这一带的革命烈火……”

  颍河岸边起风云

  站在阜阳市古商城南端车水马龙的路边,人们很难想像,近100年前,这里曾有一家淮颍书局,开办这家书局的是一个不满20岁的年轻人。他受党组织的派遣,从上海返回阜阳老家,以书局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

  往事如烟,当初的书局原址上如今已是繁华的商业街。然而,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和他播向阜阳四面八方的革命种子,永远地成了激励后人奋勇向前的力量源泉。这位年轻人就是张子珍。

  1925年夏,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张子珍奉命返回阜阳。同年8月,在上海加入共产党的周传鼎、周传业兄弟二人返回阜阳,与张子珍接上关系。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活动,张子珍以开书局做生意为名,说服父亲让出了阜城大隅首北边3间商店,同周传业、周传鼎和进步知识分子牛季良等人,开办了淮颍书局,成立了阜阳最早的党组织——中共阜阳小组。党小组共3人组成,组长张子珍,成员周传业、周传鼎,小组以淮颍书局后小楼为活动地点,开展党的秘密活动。

  为了发展革命组织,壮大党的力量,张子珍又和周传业、周传鼎、张蕴华、乔锦卿等一起,开办了“流动图书馆”与“青年读书会”,组织青年和进步人士阅读《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社会科学概论》《中国青年》《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淮颍书局成了阜阳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宣传中心和党的机关所在地。革命的种子播向了阜城的四面八方,为阜阳地方党组织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1926年9月,张子珍奉命离开家乡奔赴黄埔军校学习。年底,中共阜阳临时支部成立,周传业被选为支部领导人。1928年2月,在皖北特委的帮助下,阜阳临时县委成立。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皖北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到1928年4月,皖北各县已发展党员1000多人、农民会员6万多人、农民赤卫队员3000多人。

  红旗卷起农奴戟

  位于阜阳市颍泉区行流镇的四九起义纪念馆里,那早已锈迹斑斑的长矛、步枪,打满补丁的赤卫队员的衣物,还有那一封封分析战争形势的信件,令参观者肃然起敬,缅怀并沉思。

  1928年2月,按照党的指示,党的早期革命家魏野畴与阜阳的党组织重建了皖北特委,魏野畴担任书记。看到群众基础良好,武装斗争斗志高昂,1928年3月28日,特委在阜阳城碾盘桥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介绍皖北革命发展形势,并决定在4月底5月初举行皖北工农兵暴动。

  “正当起义的各项准备有序进行时,皖北特委收到了有人叛变投敌的密报,原定的起义计划泄密。”行流镇文广体综合站站长王标介绍,在此紧急时刻,魏野畴在阜阳古颍州西湖遗址旁的会老堂召开紧急会议,成立皖北军事委员会。魏野畴同志为总指挥,他向大家宣布了中央批准暴动计划的指示,决定于1928年4月9日凌晨点火为号,提前举行起义。

  不料,滂沱大雨将点火信号淋灭,各农协看不到点火信号没有赶到,敌军疯狂反扑,阜城久攻不下,魏野畴决定将起义部队分两路向外线转移。他率领200余人向西转移,到临泉老集不幸遇难。撤退下来的另一路起义人员在今天的颍泉区王官集与农民赤卫队会合,建立了安徽第一个红色政权 “皖北苏维埃政府”,组建了“皖北工农红军”。

  四九起义极大鼓舞了当地革命群众,很多青年踊跃报名参加。 4月11日,国民党反动军队分三路包围,疯狂向王官集扑来,由于敌众我寡,刚成立的皖北苏维埃政府被扼杀,百余名革命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丰碑永矗天地间

  “四九起义硝烟虽然早已散去,但它凝铸了‘坚定忠诚的革命精神,团结拼搏的开创精神,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的四九精神。 ”颍泉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工作人员陈思说,阜阳四九起义在安徽的革命历程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次起义有力打击了当地反动以及封建势力,鼓舞了群众的革命热情,也培养锻炼了革命的骨干,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在四九起义纪念馆门前,有一棵虬枝盘曲的枣树,这是1928年2月皖北特委成立时,特委书记魏野畴亲自栽下的,寓意是让农民“早富”。如今历经近百年,枣树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令人惊奇的是,在它的旁边数米处,多年前由这棵枣树根系发出来的幼苗也已成材,两棵枣树犹如一对母子相依相偎、深情守望。如今,当地群众分别为这两棵枣树改名为“初心”和“传承”。

  “革命先辈用无私无畏的奉献,换来了我们如今幸福安定的生活,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在四九起义纪念馆参观的行流镇柳河村村民吴奇说。

  “对英烈最好的纪念是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在谋求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中贡献忠诚担当,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行流镇镇长贾颍申说,该镇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系统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红色旅游项目,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记者 安耀武 通讯员 余波)

编辑: 孟一凡
推荐阅读
咬定目标不放松 协力再创新佳绩


发布于2024-05-01 05:40:41

一季度安徽工业经济开局良好


发布于2024-04-30 08:57:50

十一届省委第六轮巡视完成进驻


发布于2024-04-30 08:57:25

重大发现!安徽发现高品位金矿


发布于2024-04-29 10:52:20

恭喜安徽这些集体和个人!


发布于2024-04-29 10:46:02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