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2-01-05 05:33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稳中求进 奋力赶超 推动蚌埠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共蚌埠市委书记 黄晓武 蚌埠市人民政府市长 操龙灿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稳中求进、奋力赶超,加快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努力建设幸福蚌埠。力争明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一是坚持创优打法推动双招双引。围绕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主导产业,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深化与宁波等长三角先进地区结对合作,加快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

  二是坚持系统思维推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对标“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大力实施“510”工程,全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深入实施“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大力实施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公司培育“五大工程”,推深做实“千企千亿”改造升级计划,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深入实施“锻长补短”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文旅融合,高水平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加快自贸区蚌埠片区建设。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成果转化。围绕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抓创新,建立健全“企业出题、能者解题、市场阅卷”机制,充分发挥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玻璃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优势,加快推动一批科研成果从 “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四是坚持城乡协调提升城市能级。以“四化同步”为路径,加快推进主城区“东西拓展、拥河环湖、南岸提质、北岸扩容”,综合实施“靓淮河”工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和功能品质,持续打造美丽乡村。

  五是坚持以民为本促进共同富裕。发挥智慧教育优势,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深化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提升办学标准和教师水平。做强做实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进一步巩固皖北医疗中心地位。超前谋划、因地制宜发展养老事业,进一步完善稳就业、促就业政策措施。持续推进平安蚌埠建设,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切实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确保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

稳中求进谋发展 奋勇争先勇担当

中共阜阳市委书记 孙正东 阜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玉杰

  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了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全面贯彻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形势,保持战略定力,弘扬“四奋”精神,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注重协同并进,提升产业能级。研究制定“十四五”期间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谋划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三产“锻长补短”行动,突出发展十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八大制造业,全力推进“十四五”制造业倍增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三年倍增。

  强化项目支撑,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四面出击找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一刻不松建项目、放眼长远谋项目,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一体化招商、基金群招商,扎实推进百亿投资项目、百亿营收项目、百亿特色园区项目“三个百亿行动”,全面打响有效投资攻坚战。

  狠抓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动能。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政务便利化改革、用人实绩化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抢抓合肥、苏州结对合作帮扶机遇,深化与上海市徐汇区、松江区和浙江省台州市合作,用好“阜洽会”平台,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大工程”及“4111”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

  坚持“四化同步”,促进协调发展。坚持一体化设计、系统化布局,加快建设皖北“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I型大城市,推动合肥都市圈联动阜阳城市圈发展。坚持建好城镇“面子”,做好城镇“里子”,着力打造以阜城为中心、县城为重点、重点乡镇为支撑、美丽乡村为基础的“四位一体”新型城镇化体系。

  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发展成色。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动员全市上下始终保持争先的激情、开放的胸怀、创新的精神、改革的闯劲、学习的习惯、实干的作风,拉高标杆、扬长补短、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的更大进步。

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步伐

以实干实绩展示新形象新作为

中共淮南市委书记 任泽锋 淮南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孝成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晋级进位的发展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大力实施产业转型攻坚行动,认真落实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强化 “双招双引”,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改造升级“煤电化气”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绿色食品六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锂电池电解液项目、宏泰二期、煤系固废综合利用园区等一批在手项目,进一步降低煤电产业比重,让淮南这座老工业城市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着力强化创新引领。打好科教资源牌,下好创新先手棋,用好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中电科八所等在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优势,坚持“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引进培养一批优秀创新人才,推动更多创新创造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创新之势推动发展之变。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以“放管服”改革为牵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开发区“标准地”改革,开展“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管理,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强与上海市闵行区交流合作,深入推动合淮一体化发展,以改革开放激活发展动力。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攻坚行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城中村、棚户区征迁改造,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攻坚行动,持续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大力实施社会治理攻坚行动,持续开展“四进一促”专项活动,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补齐重点领域民生短板,促进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努力实现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

编辑: 王腾飞
推荐阅读
村里公认的好媳妇


发布于2024-05-11 06:12:09

莫干山论剑 大黄山出圈


发布于2024-05-10 22:59:36

中国品牌日 记者带您来探馆


发布于2024-05-10 18: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