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4-04-01 07:45
  • 来源: 安徽电视台
  • 作者:

  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强化科技与产业对接,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聚焦“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眼下,安徽正在积极整合资源,引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加快把粮食产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本台记者 曹艺璇

  这里是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我身后这些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玉米重大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这也是与安徽省农科院联合开展的一项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截至目前,课题组取得的多项产品和技术,已分别在阜阳、宿州、芜湖等地进行了示范应用,推广面积达到了120多万亩。

  这段时间,来自中国农科院和安徽省农科院的专家组,正立足江淮地区病虫害高发的规律特点,分批次开展近10种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对比试验。统筹推进农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从品种改良、降低病虫害损耗两个方向寻找突破口,目前,这个科研组的相关成果已经在安徽粮食生产一线得到了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农业昆虫研究室主任 王振营

  和安徽省农业科研单位和推广部门密切合作,加强农业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研发适合于安徽省农业生产特点,和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的病虫害防控技术产品。

  农业科技研发应用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板块”。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抗病虫害品种选育,构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试验示范为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眼下,安徽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攻关平台等举措,启动实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和优链、优农等六大工程,全力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在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基因编辑室,抢抓基因编辑这一生物育种核心技术赛道,李娟团队正利用现代化的育种手段,调整、增加水稻高产的基因组,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基因编辑团队 负责人 李娟

  我们团队目前已经开发了基因编辑的工具有30余套,全世界有200多个实验室在运用我们的基因编辑的工具,能够实现水稻50多种主效基因的不同形式的改良。

  以新技术、新型劳动工具为代表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正在重塑全省农业生产经营新“气象”,布局优化农业产业链,发展壮大农业新业态。芜湖市运用最新的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打造2.6万亩集智能灌溉、耕地质量及病虫害监测等于一体的“数字农田”,让农作物长势等信息实时掌握,实现精准种植,还促进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借助新质生产力,传统粮食生产正焕发新生机。

  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民一村 种粮大户 崔忠国

  建立1000亩数字化水稻种植基地,现在利用传感和多光谱遥感技术,通过手机获取(田间)温度、湿度的情况,后期还能操控田间灌溉、农机作业,每亩减少人工及各项投入180元。

  按照省委一号文件部署要求,今年,安徽将新建数字农业工厂100个。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粮食生产领域应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升粮食全产业链竞争力,以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粮食生产稳步推进。

  中国工程院 院士 万建民

  安徽是粮食生产大省,要提升全省的水稻、小麦的栽培技术的能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栽培一些优质的水稻和优质的小麦,把整个生产体系的能力进一步地提升,打造千亿斤的江淮粮仓。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
又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在肥投产


发布于2024-05-07 01:03:47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十二不准”


发布于2024-05-06 10:04:24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