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昌桥乡:深化乡村建设 推进乡村振兴时间:2022-09-05 16:09
为持续深化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泾县昌桥乡以建设幸福、生态、宜居、新昌桥为目标,以顺应农民群众幸福生活新期盼为动力,把村容村貌整治作为推进振兴乡村有力抓手,坚持以点带面不断推进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地落实。 昌桥乡孤峰村林业组 重整治 亮出一片地 今年以来,泾县北邑以每个行政村最后一村民组为基本整治单元,围绕提高人居环境整治主要任务,全力推进村容村貌整治。17个行政村17个重点地块参与整治,动员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及清洁工1450人,动用挖机45台次、清运车辆195车次,清理生活建筑垃圾110吨,清理乱堆乱放、乱披乱挂等现218处,拆除破损广告牌135处,清理牛皮癣、小广告192处,劝导占道经营、流动商贩、违规停车120处,拆除“四类房”35处。实现村庄干净、整洁、有序、宜居,为振兴乡村,优化人居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昌桥乡童疃村 重人文 打造非遗墙 以创新“美丽庭院+文化、经济、治理”模式。泾县北邑在打造美丽人文的人居环境过程中,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培育特色,彰显品位,充分体现泾县北邑人文的个性美、特色美。在昌桥街道北入口修建省级非遗孤峰油布伞展示墙,以图文并茂施工工艺精细、生动,让整体效果更加立体、新颖。整体以油布伞手工制作工艺为主题,宣传“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吸引周边群众和南来北往的游客驻足阅读,成为了泾县北邑街道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实现了非遗巧变身、艺术带新生、文旅相融合的良好效益。 昌桥乡街道北入口省级非遗孤峰油布伞展示墙 重提升 打造微景观 昌桥乡街区南入口是从205国道离泾时进入昌桥乡街区的主入口,入口区域内的建筑、景观和设施等已然陈旧(些许破败),整体服务功能和环境品质日渐下降,现状空间布局和景观风貌与建设新阶段,幸福、生态、宜居、新昌桥极不协调。因此,昌桥乡党委、政府以乡土风貌和地域特色为特点,保留乡村纹理,充分利用边角地块、闲置区域等资源,将乡土文化、杨子鳄文化、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融入微景观建设,进一步提了开放、美丽、人文、幸福、新泾县的整体“颜值”。 昌桥乡街道南入口扬子鳄景观雕塑 重生态 打造美丽村 以村容村貌整治专项行动为抓手,依托生态发展和乡土景观,利用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等,改造提升现有村庄内的小公园、小广场、生态小超市。2020年省级美丽乡村柏山村左家榨中心村和孤峰村孤峰中心村已完成。2021年市级美丽乡村泉水村塘埂中心村已完成。2021年省级美丽乡村华盘村油榨中心村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亮化工程、古井节点打造、游步道铺设、休闲游园建设,正在进行污水管网的铺设和卫生改厕。2022年市级美丽乡村泉水村河北中心村和景山村山榜中心村目前已完成第一轮造价,正在准备招投标事宜2021年孤峰村、华盘村“生态美”超市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改造提升后小公园、小广场已成为当地村民茶余饭后的重要休闲点。 重效益 培育一片田 以稻田、蔬菜种植园为主要载体,大力推进“抛荒田”整治工作,由村集体牵头,以集中开发抛荒田1700余亩;摸排出205国道、067、068县道周围抛荒田133.46亩,实现了田园清洁化、田园美观化、田园生态化,全力打造泾县北邑美丽田园。并在中桥扬子鳄保护区探索种植无公害生态水稻900余亩;选取泉水村集体经济控股成立安徽昌桥泉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泉水鳄”商标,通过“古法插秧”“稻鸭农法”种植生态大米为试点,按分步推进、全面铺开的步骤,全领域、全方位、全要素整治提升田园环境。 昌桥乡泉水村“泉水鳄”美丽田园 重休闲 文旅一台戏 把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在凸显村落民居特色资源基础上,选取了因一座古老的镶龙石桥而得名的龙桥村作为乡村农旅示范点,立足资源优势打造打造了“龙桥听语山庄”“龙桥演绎”“龙桥油菜花花海”“龙桥向阳葵花海”“垂钓”等各具特色的休闲旅游点,带动了乡村文创、旅游休闲、民宿等产业发展,强化农产品及其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产乡融合、产村融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记者喻学超 钱有龙) 昌桥乡龙桥村朵朵金花向阳开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编辑:李娜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