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宣城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宣城 > 县区 > 绩溪县

仁里民歌代代传

时间:2022-12-12 09:08

29305-SYY06402_b.jpg

  说起仁里民歌,那可是历史悠久、声名远扬。

  据史料记载,仁里民歌兴起于明末清初,是绩溪民谣的杰出代表之一。绩溪民谣属徽州风格,于2008年12月被省政府以“徽州民谣(绩溪民歌民谣)”名目,批准列入安徽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曲调优美的仁里民歌《十绣绣花鞋》,早在1959年就被选中参加安徽省调演,获得二等奖。

  时光拉回到五十年后,2009年6月,省级非遗传承人、87岁的程联芳领着村里5位农民演员在《欢乐中国行·魅力宣城》舞台上,用绩溪方言演唱《十绣绣花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眼下,在村里下祠堂,就有一群70多岁的老人身着百年前的衣服式样,脚穿圆口绣花鞋,站在古老的戏台上,载歌载舞唱响仁里民歌,婉转悠扬地传承传统文化。

  瀛洲镇宣传委员吴少芳介绍:“仁里民歌曲目繁多,形式多样,有的表现百姓劳动欢乐,有的抒发妇女对在外经商丈夫的思念之情,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为了让仁里民歌一直传唱下去,多年来,仁里全村老少口耳相授,代代相传。

  2008年,仁里组织十几名60几岁的老人成立了民歌演出队,挖掘整理流传在仁里的古老民歌,按照民歌的内容自编舞蹈,在下祠堂为游客表演,民歌俨然成为外界了解仁里文化的一个“窗口”。

  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程联芳老人坚持在仁里古村落里宣传民谣歌曲,讲述民谣故事:《十绣绣花鞋》讲述的是徽商出去打拼,徽州女人留守在家中,一针一线间,寄托着相思;《月亮起时一盏灯》描述了月夜养蚕的少女情思。养着蚕,想着结茧抽丝,织绸缝衣,到相亲待嫁,其中柔情百转,回味无限……

  2012年,程联芳老人去世后,追随着她的步伐,绩溪民歌民谣省级非遗传承人——82岁的程吉女老人带领姜海香、章爱华、汪体清等老伙伴们组成了“徽州民谣演出团”,外号仁里“民谣八仙”。她们每天坚持在祠堂里排练,为乡亲、游客、来访学者、领导表演,给大家带来原汁原味的仁里古民歌。

  “作为民歌村的孩子,要学唱民歌,让仁里民歌生生不息。”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民歌“唱进”了学校课堂。在系统的学习中,孩子们感受到民歌独有的艺术魅力,争当民歌传唱人的理想也开始萌芽。如今在仁里,随便碰到一个村民,都能哼上几句,跳上一段。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仁里古民歌,近年来,绩溪县文广局等部门加大了对仁里古民歌采集、挖掘和保护的力度,先后出版了民歌专辑,让仁里古民歌的传唱更悠远。

来源:宣城日报  作者: 编辑:李娜
相关新闻
 
看点
民生
旅游
中安在线宣城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