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安在线

  • 2021-01-04 09:54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郑立松,男,居住在安庆市大观区宜园社区,新中国第一代戏改干部,国家二级编剧,中国戏剧大百科全书(安徽卷 )编委。解放初期就职于安徽省文化局艺术科,1953年筹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并任秘书。后调任安庆市黄梅戏研究所副所长。整理改编黄梅戏剧目20多个,其中著名的有《打猪草》《夫妻观灯》《蓝桥会》等黄梅戏经典剧目。创作、改编黄梅戏《杏花泪雨》《巨流》,以及黄梅戏电视连续剧《双莲记》《女驸马》等。其中《打猪草》1954年参加华东戏曲会演获得剧本二等奖,《夫妻观灯》获得优秀演出奖;《巨流》获安徽省戏曲汇演优秀演出奖;黄梅戏电视剧《女驸马》获得全国电视剧“金鹰奖”。出版《黄梅戏小戏选集》等。2019年获得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image.png

  副市长杨林为郑立松送来建国70周年章纪念章

  郑立松1949年毕业于安庆高级中学,同年9月考入黄麓师范师科,不久即并入皖北行署办公室的皖北师范,1950年8月分配皖北文教处文化科工作。1952年到安徽省文化局艺术科工作。1983年任安庆黄梅戏研究所副所长。与黄梅戏结缘六十多年,和黄梅戏老、中、青演员长期广泛接触,亲密合作从未间断,严谨的学术态度、诲人不倦的精神,是黄梅戏事业发展繁荣进程中关键性的人物之一。

  1952年,由郑立松执笔改编的《打猪草》、《蓝桥会》、《路遇》等剧目在上海汇报演出,受到华东地区领导、专家、学者和上海市民广泛欢迎,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等著名黄梅戏演员在几个小戏中的精彩表演名噪黄浦江。上海《大公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发表赞扬文章,极大地提高了黄梅戏知名度。华东地区的观摩演出引起了安徽省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视,于是在1953年立即组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郑立松是成立省黄梅戏剧团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受省文化局的委派坐镇安庆市及各县选调尖子演职员,充实在建的省黄梅戏剧团阵容。1957年又忙于安庆专区组建试验黄梅戏剧团,不辞辛劳,废寝忘食地到安庆地区当年所管辖的13个县奔波,物色精干演员到剧团工作。

image.png

  郑立松参与黄梅戏艺术会议探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戏曲界的春天,立松先生全身心地投入黄梅戏的创作与研究工作,与人合作黄梅戏上、下集《双莲记》,由安徽电视台摄制,中央台和十四省电视台相继播放,引起了很大反响。1985年与人合作改编的四集戏曲电视连续剧《女驸马》获得第五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为安徽电视台夺得金鹰奖优秀戏曲片奖三连冠。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与人合作的剧目有《巨流》,改编《珍珠塔》、《打纸牌》、《打菜苔》、《点大麦》、《送绫罗》、《戏牡丹》等十多个剧目,均在省内音像社或在戏曲丛书中出版发行。曾担任中国戏曲志安徽篇编委,退休后一直在从事黄梅戏的研究工作。他是老一辈黄梅戏史学家、掌故专家和优秀编剧,对黄梅戏旧时一些演员、传统剧目、演唱技能、重大活动等过程历历在目,如数家珍。2009年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十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大戏黄梅》中担任顾问。  1953年夏天,郑立松先生以安徽省黄梅戏赴上海演出团团长身份,带着新改编的《夫妻观灯》等剧目,到南京人民大会堂(原名国民大会堂、国民党总统府)和被斯大林誉为东欧之花的波兰玛佐夫舍歌舞团联欢演出。陈毅元帅和江苏省领导一同观看,气氛热烈。1954年,参加华东戏曲汇演中,他所改编的《打猪草》获剧目二等奖,《夫妻观灯》获优秀演出奖。

  2019年出版《黄梅戏小戏选集》,2019年获得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郑立松同志和爱人斯华云(小学高级教师)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三个孩子有两个高级职称、一个中级职称,长孙现为安徽商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毕业),另有孙子、孙女皆为重点大学本科在读。在郑立松的影响下,后辈都在自己的领域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编辑: 陈烨秋
推荐阅读
从松石云海间出发 池黄高铁驶来!


发布于2024-04-26 09:35:13

池黄高铁4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


发布于2024-04-25 21:44:27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