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池州 > 县区 > 青 阳

青阳县杨田镇:兴文化之业 铸振兴之魂

时间: 2024-04-18 08:17

  红色教育、家风故事、非遗体验……在杨田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通过深耕文化底蕴,将文化优势嵌入到乡村振兴实践中,文化振兴硕果累累。

  红色文化焕活出新

1.jpg

  杨田,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38年10月,中共青阳县工委在杨田镇仙梅村成立,点燃了革命的火种,1939年9月,经皖南特委批准,青阳工委改为青阳县委。红色的沃土孕育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纺织工业部副部长陈维稷等杰出人物。五梅村位于青阳县杨田镇东南方向,是青阳的四个革命老区之一,境内留存着中共盘台秘密交通站旧址、革命烈士巴景启墓等红色资源。

2.jpg

  红色是最美的底色,也是和美乡村建设最丰富的内涵。杨田镇全域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发掘、运用,依托红色禀赋,保护性修缮了中共青阳县委(工委)旧址、盘台秘密交通站旧址、革命烈士墓、“五梅第一哨”,修建红色广场、国防教育基地等,打造红色梅溪陈家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五梅村红色教育研学基地,建设“白马山庄”“云岸上居”等精品民宿,形成了集红色文化教育、红色观光体验、民宿文化体验、休闲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地。2023年,杨田镇接待世界共产党理论干部考察团等8.8万人次,承接市县党校“三同”实践4批次130人,文旅融合让更多游客走进杨田。

  家风文化接力延续

  在杨田的历史上,有文阳施氏、下王王氏、梅溪陈氏三大宗族。“施出名臣,秋水同清”的文阳施氏一共出了十七位进士,代表人物施尧臣、施笃臣,其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家风一直教育着后代。“一门四进士,两代五尚书”的下王王氏乃书香门第,治家严谨、注重教育,代表人物王懿修、王宗诚父子俩,王宗诚是青阳县科举历史上得探花的唯⼀⼈,父子同朝,先后任过五部尚书。“红色记忆,革命世家”的梅溪陈氏,始终秉承祖训“积善流芳”,为官清明、为臣尽忠,在青阳近代史上厚存红色沃土,让红色梅溪的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3.jpg

  为了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文化,发扬优秀家庭美德,杨田镇修建了青阳县家风家训馆;修缮了施尧臣墓,打造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天官园;建设东河生态文化园,结合杨田人文历史,布置景观石刻,植入文化的天官亭、尚书廊更具意蕴。家风文化串联起“家风旅游”线路,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建阵地的同时,丰富多彩的家风传承活动也广受好评。通过常态化开展“百姓故事会”、家风宣讲会,听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以身边事感染身边人;选树典型,积极评选“文明家庭”户、“和美人家”示范户,教育群众见贤思齐……好家风代代传,今年清明节,杨田镇举办了大型祭祖活动,文阳施氏各地宗亲代表齐聚,祭祖、祈愿,缅怀先人的同时,更好传承良好家德、家风、家训。

  非遗文化匠心传承

4.jpg

  青阳农民画是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阳农民画非遗传承人沈扬林、徐金锋、洪玉都是土生土长的杨田人。为了让非遗薪火相传,杨田镇积极探索多方式多途径融合发展、保护传承,建立了农民画教学示范基地和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师带徒”“徒带徒”模式,建立了农民画非遗人才代代相传的“培养链”,并组织开展农民画培训、农民画进校园、农民画展示体验等活动不断扩大非遗影响力。

5.jpg

  非遗要“活”起来,更要“火”起来。杨田镇将农民画艺术元素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进行产业开发。在传统画作的基础上,发明了“会动的农民画”,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从平面到立体,从无声到有声,静态的画作统统有了生命。此外,雨伞、杯垫、扇子、手机壳、笔筒……一个个充满艺术特色的农民画文创产品纷纷亮相,频繁出现在一些大型展销会中,进入了国内外市场,走向更广阔的舞台。除了农民画,杨田东堡石磨麻油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黄精粉丝被列入市级非遗,杨田泥塑手艺被列入县级非遗,泥塑手艺传承人谢伟志被认定为省级乡村工匠名师。杨田镇深耕非遗文化的品牌和产品,焕发非遗保护传承新活力。(熊雪婷)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熊雪婷 编辑:严静
相关新闻
 
热点
政务
视频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

中安新闻客户端
点击或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