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各地

  • 2022-01-26 07:38
  • 来源: 解放日报
  • 作者:

  滁州全椒县六镇镇明德小学学生在进行手狮灯节目排练。 新华社 发

  南京经常被人戏称为“徽京”,有着“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效应,在江苏省外的影响力不弱。论起南京的省外小老弟,滁州算一个,而且算得上是很铁的关系了。事实上,从古至今,滁州都与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座城市的亲密“交往”不仅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地缘关系发挥着超越行政区划的重要意义,也为思考都市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往来已多年

  谈起滁州,除了那一句停留在课本里的“环滁皆山也”,很多人就几乎没有其他印象了。不过,回顾滁州的历史文化,早在三国时期就已建镇的滁州可称得上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滁州因南接金陵、北望中原、渡江涉淮的绝佳位置而成为兵家必争要地。从滁州一登场,它的命运几乎就与不远处的南京编织在一起。

  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士族南迁络绎不绝,谋求南下发展的琅琊王司马睿避乱南下建康途中,为了观察形势,驻扎在江北涂中的摩陀岭,常登山眺望长江谋划渡江大业,“按《图经》,晋元帝之居琅琊邸而为镇东也,尝游息是山,厥迹犹存”(《琅琊溪述》),于是此山因帝王驻跸而拥有了一个举国闻名的名字“琅琊山”。东晋建立后,滁州源源不断接纳了中原士族地主及南迁移民,成为与王朝统治中心一江之隔的“涂中”。

  在唐宋时期,滁州映入人们眼帘,则是因其成为文学家的“宠儿”。出任滁州刺史的唐代诗人韦应物写下著名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同样前来滁州做官的欧阳修留下流芳百世的《醉翁亭记》,引得一批文人如梅尧臣、韩琦、范仲淹、王安石、苏轼等人都前来游访或唱和。宋元时期,滁州更多是宋金、宋元对垒的战场,起着捍卫南京的军事作用。仅南宋时期滁州城就多次被金兵攻破,滁州也涌现出一批江淮抗元英雄。

  当然,最著名的滁州名将当数朱元璋,他不仅是滁州历史名人录上最耀眼的一位,也更直接地将滁州与南京紧密联系在一起。滁州乃朱元璋的“龙兴之地”,他在此积累了大量军事实力,对家乡感情深厚,曾在凤阳兴建中都城,遭到反对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建都地就是金陵。此后,滁州在明朝就作为京畿辅地发挥作用,被称为“开天首郡”,许多官僚都往返于南京、滁州之间。直到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一分为二,滁州被改隶属安徽省,由之开启了一江隔两城的局面。可以说,滁州、南京两地的交流频繁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的,并非现代才出现的情况。

  最近的邻居

  众所周知,滁州离南京很近,到底有多近呢?从地图上来看,一条滁河相隔,两岸居民隔水相望,滁州的主城区离南京的江北新区直线距离仅有40公里。直观感受一下,买一张高铁票19分钟即可抵达南京南站。近年来,这种“亲密”的关系又在进一步被“无间”化,宁滁两地的跨省公交已经实现了无缝换乘,可互联互通公交卡;滁州的南谯、南京的浦口因大桥的修建可“你来我往”;正在修建的南京地铁S4号线(又称为宁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后从南京江北新区到滁州汊河镇仅需10分钟。

  不少滁州人前来南京工作、置业。从早期的带头人朱元璋到如今南京城大概30万的滁州人,滁州成为南京人口热门来源城市排名第一,大约占外来流入人口总量的3.96%。这种人口迁移的流向似乎已经成为传统,对于滁州人来说,南京是亲密又特殊的存在,它既是离家近的工作热门地,也是毫无文化隔阂的居住区。哪怕住在滁州,南京也是好逛的,周末到新街口购物,需要时到鼓楼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看病,相关的配套设施都能享受到。南京,就像是一个不远处的老亲戚,平常总是要走动走动,顺带到亲戚那边安居乐业也是很好的选择,机会多又离得近,一举两得。

  凭借这种地缘关系,形成了宁滁两城的交叉缓冲地带——汊河镇,滁州的汊河就像镇江的句容一样,都是紧邻南京发展机遇下的产物。生活在汊河的人群主要包括这几类:汊河本地人、在南京工作的外地人、南京人。对于许多汊河人来说,汊河离南京仅有6公里,开车12分钟,住在汊河,工作在南京,双城生活已然常态化。甚至,汊河临溪社区考虑到大约六成社区人口往返于南京,2022年1月17日发布的返回人员疫情防控政策中,特意注明南京往来通勤人员不必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以免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

  无论是历史的命运共同体还是日常性的生活,滁州都将南京视为其中的一部分。同样,对于南京人来说,随着江北新区的发展,近年来考虑到滁州置业养老的人也越来越多。

  安徽第三城

  近年来,滁州的发展劲头十足。滁州GDP已经跃居安徽第三,成为合肥、芜湖之后的安徽第三城。在工信部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2021)》榜单中,滁州位居第61名,中国社科院竞争力课题组的“2021—2022年度中国城市竞争力提升最快TOP20”排名中,滁州位列全国第三。这不得不让人惊呼,滁州也有如此耀眼成绩与迅速进步,细数滁州发展背后,融入南京都市圈是滁州发展进入“快车道”的重要原因。

  早在2002年,南京都市圈提出之初,滁州就积极成为第一批入圈的城市。作为南京都市圈的重要成员,滁州坚持将融入长三角与南京同城化作为重要目标。2015年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获国务院批复之后,滁州的发展标语又变成了“对接大江北、融入长三角、实现大跨越”,充分利用紧邻江北的地缘优势,积极推动滁州与江北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合作。2020年,在宁滁牵手二十年后,国家发改委出台《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南京结对帮扶滁州再次掀起了滁州发展的新篇章,两城开启长达十年的共建、共融、共促的新征程。

  滁州借南京之力,印证了都市圈内城市共谋发展的可行性。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加持下,江北新区的大建设背景下,滁州找准定位,对接江北产业,大力发展苏滁产业园、汊河工业园、滁州市开发区、南谯科创城等,做好相关产业配套与协同工作,仅2020年就承接沪苏浙转移或合作项目240个。

  目前,滁州的产业主要聚焦于新材料、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新型化工等方面,力图发展为南京先进制造业承揽基地。曾经的“浦口-南谯”“顶山-汊河”也逐渐从“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变为“省际毗邻新型功能区”,不同于以往的新城或新区,这种新型功能区致力于成为产城一体化高地,通过突破行政区划壁垒,深度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努力实现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除了产业合作,宁滁两地还互派干部挂职,深化跨界流域横向生态治理机制,未来将进一步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合作,真正实现两城的跨越式发展。

  ——南京人看滁州——

  滁州能给南京加点什么“料”

  ■李明

  我在南京多年,对滁州的印象,一直是碎片式的,或者是火车上的寥寥数眼,或者是途经的步履匆匆。记得2015年电视剧《琅琊榜》热播,一夜之间,沉寂N年的琅琊山突然火了,那时,我带着工作任务跑了一趟滁州,在琅琊山和滁州市区转悠了两天。

  南京到滁州的公路建设得很好,但到了滁州市区,情形一变,开车走街串巷之际,可以直观地看到,城市的建设总体还是偏陈旧,卫生整洁程度略差了一点点。城区道路比较窄,也有坑洼,有的地方还有积水,个别地方有断头路。老城区中的一些旧房子,有的房顶还是那种老式的瓦片,多有残破不全,住的人家还有把煤炉放在门口,炒菜做饭的、带娃洗澡的、打牌喝酒的,老居民区的生活样样都有,置身其中,一时间还真有些恍惚。

  琅琊山的风景是不错的,风景区里道路和硬件建设到位,古迹和人文的东西也有,当地人比较热情朴实。从山顶上看,新城区有不少楼盘在建设,一派欣欣向荣。落日余晖打在山下的湖面上,心情也放松了许多。第一天晚上,我住在滁州市区,靠近1912街区。跟南京主城区的1912街区相比,滁州这边的明显热闹了很多,吃喝玩乐、吹拉弹唱都有,一些特色小店也有不少人。我们一行几个人逛了两个多小时,挑了一家滁州土菜馆,吃的东西,口感也不错,基本能代表当地的风味,价格也适中。

  因为靠得近,滁州人对于南京人是没有什么陌生感的,他们买衣服、买年货都喜欢去南京,价格便宜、可选择余地更大,就业也把南京当作首选之地。一位在滁州开饭店的老板娘说,他们希望南京能发展得更好,好带动滁州的发展更快一点。如果南京人来滁州打卡,文旅之外,还会惠及餐饮、交通等服务产业。

  对南京来说,想要提升它在江苏的地位,凸显首位度,不仅需要在科技工业等领域大步前行,发展也需要一个腾挪的空间。南京江北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紧挨着江北新区的滁州,某种程度上成为南京的“腹地”。一是招募人才,目前来南京考大学、找工作的年轻人,很多都是包括滁州人在内的周边地区人群;二是资源合作,滁州的生态资源能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一个有力支撑点;三是经济互补,苏滁产业园、汊河工业园、滁州开发区等,都以承接南京产业转移为目标建设新型产业园。

  对于南京人来说,区域一体化,离日常生活远了那么一点。我们更关心的是:宁滁深度融合,滁州能给南京人的生活加点什么“料”?

  滁州定位为皖中,部分地区却划在皖北,未来,滁州如何在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之间取舍,恐怕还是要动点脑筋。2021年9月14日,滁州市党政代表团到南京考察时,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产业合作要突出“共融”,切实加强产业布局、产业园区、农旅资源等方面的对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突出“共促”,确保轨道、公路等重点项目有力有序推进;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要突出“共治”,建立跨界水体协同治理新模式,实现上下游、左右岸联防联控、共建共治;高水平公共服务突出“共享”,深化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合作,让两地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这样看来,宁滁合作大有深意,大有前途,大有可为。

  ——滁州人看南京——

  是第二故乡,更是学习榜样

  ■蒋波

  因工作调整,2018年我从安徽到江苏工作,办公地点就在南京市鼓楼区,自此,我成了一名安徽滁州籍的南京人。

  对很多滁州人来说,对于南京的感觉就是第二故乡。

  南京市和滁州市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通,这为两地天然造就了更为紧密的关系。在我看来,滁州人爱“上南京”的原动力是基于一站即达的便捷交通,以及南京为滁州人提供的优质城市服务上。

  滁州在享受南京发展红利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南京大力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目标的关键节点。滁州面积超过1.33万平方公里,人口450多万,这些年来,滁州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较广阔的经济园区成了南京产业梯度转移的理想地,高效现代的农业发展空间成了南京重要的“菜篮子”和“米袋子”。

  2019年10月,宁滁两市签署了共同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为滁宁一体化按下“加速键”。2021年3月22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印发。一系列政策、规划等重要文件出台,为宁滁携手相融打开了新空间,也对我和我的家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比如,在宁滁同城化发展的政策推动下,2014年9月18日,南京儿童医院滁州分院正式挂牌开诊。这是当时南京儿医唯一的分院以及江苏省外唯一的医联体医院。很快,我家就享受到了这一同城化惠民政策的红利。2014年底,儿子出世,因为患湿疹,需要经常到南京儿童医院就诊,在南京、滁州两头跑。时任南京市儿童医院河西分院门诊部副主任梁慧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推荐我到南京儿医滁州分院诊疗:“完全用不着专门跑来南京排队,在滁州一样看,省事又方便。”随后,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南京儿童医院滁州分院就诊。真没想到,诊疗相同、药物相同、服务相同,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南京市儿童医院的医疗服务。

  宁滁一体化发展远不止医疗服务均等化这一项。如今,宁滁两地在办学合作上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南京秦淮夫子庙小学等知名中小学陆续在滁州设立分校,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也分别开办了滁州校区,宁滁教育合作范围涵盖了幼教、义教、职教、高等教育等多个领域。

  南京名师授课,提高的不仅是孩子们的成绩,更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我几个堂兄家的孩子,这几年陆续选择了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苏滁分校等南京知名分校,大家都一致表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真的太值了。

  我虽在南京工作,但家里父母以及很多亲戚还在滁州,彼此往来主要依靠高铁转地铁。如今,宁滁城际轻轨距离通车更近了。我的父母感叹,以后到南京可以坐着地铁直达了,串门走亲戚就会更方便快捷。

  眼下,宁滁在空间融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诸多领域,一些跨界地区已冲破行政束缚,先行先试。随着南京和滁州结对合作帮扶新政策的实施,两地在产业合作、干部培养、文旅融合等方面将开展深层次合作,这样“点对点”的结对合作帮扶,目标明确、务实高效,可以有效促进双方强合作、补短板、增动能。

  身靠经济强市,滁州在大树底下好乘凉。下一个10年,南京将成为滁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学习榜样,滁州将在南京高质量发展历程中寻找“参考答案”。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
从松石云海间出发 池黄高铁驶来!


发布于2024-04-26 09:35:13

池黄高铁4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


发布于2024-04-25 21:44:27

池黄高铁4月25日开始售票


发布于2024-04-25 21:44:27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