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安在线

  • 2024-05-20 09:22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乡村工匠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也是传统技艺传承、发展特色产业的有力抓手之一。近年来,黄山市徽州区牢固树立“人才第一”的理念,坚持立足区情实际,建机制,壮队伍,重培育,强带动,打造新时代乡村人才强引擎,重燃乡村创新创造活力。截至今年4月底,共成功申报认定囊括竹木雕刻、编织扎制、茶叶加工制作、古建修缮等市级乡村工匠35人,其中1人被认定为国家级乡村工匠,7人被认定为省级乡村工匠,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精准挖掘,让乡村工匠“破土而出”。积极转变观念、主动介入,打好摸底调研、村镇举荐、技术技能大赛等层层挖掘“组合拳”,让“土专家”“田秀才”不再“隐形”,让更多的乡村工匠崭露头角。建立全面、系统的乡村工匠人才库,按照“政治觉悟高、能力素质高,产业前景好、联农带动效果好,服务意愿强、带动能力强”的标准,对从事本行业及相关产业5年以上,在本行业内有一定影响,熟练掌握相关技艺技能,具备较强的传授知道能力,带动当地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效果明显的乡土人才,统一纳入乡村工匠人才库,目前已有70名乡土人才被纳入乡村工匠人才库,并择优向上推荐。

  强化培育,让乡村工匠“育苗成树”。要让乡村工匠从乡村建设的“生力军”转变为“主力军”,离不开全方位的培育体系。充分发挥人社、文旅、住建、农业农村等行业部门优势,分层次、分领域、分行业实施定向分类培养,大力支持鼓励返乡青年、职业院校毕业生、大学生、致富带头人等群体参加乡村工匠技能培训。自乡村工匠培育工作开展以来,共组织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农民工SYB、网创、职业技能培训等共83期,累计培训人次达2270人,为传统手艺、传统手工业培养了有序接替的接班人,加快让乡村人才队伍“壮起来”。

  加大激励,让乡村工匠“香誉四方”。积极建立完善乡土人才保障激励机制,重点支持乡村工匠大师、乡村工匠名师、乡村工匠领办创办的传统工艺特色产业发展项目,现已纳入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3个。统筹各部门使用定点帮扶资金对乡村工匠领办创办的名师工作室、乡村工匠工作站开展师徒传承、研习培训、示范引导、精品创作、组织实施传统工艺特色产业项目等给予支持。加大对本地乡村工匠品牌的宣传与推介力度,积极组织我区国家级乡村工匠参加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同时利用研学、徽文化进课堂等方式引导中小学生对传统技艺产生兴趣,提高乡村工匠的职业认可度和社会影响力。(方晓菲)

编辑: 刘心珠
推荐阅读
强化为民服务保障,共建美好家园


发布于2024-06-12 06:05:53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