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 2022-03-30 00:12
  • 来源: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 作者: 汪应智

微信图片_20220330093252.jpg

唐赢在工作。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我最自豪的事情就是把田种好,把粮食种好。”对池州市赢亮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赢来说,扎根田野,心系农业,把种粮做到极致就是自己最大的使命和职责。

  在池州市贵池区墩上街道山湖村,唐赢的身影不是在捕捞船上便是在农田中。一年四季,寒来暑往,他总是为农事忙碌着。

  唐赢是“80后”农民,父亲和兄长先后早逝,初中毕业后的他和村里的许多青壮年一样很早就离家外出打工。 在外打工的几年时间里,虽增长了见识和阅历,但唐赢总觉得不是长久之计。2000年他萌生了回家乡承包土地种粮食的想法。这一年,唐赢刚满20岁。

  当时,唐赢所在的山湖村由于外出务工的人很多,土地弃耕抛荒现象较为严重。唐赢眼看外面的合作社土地承包做得红红火火,思忖着“别人既然能干成功,我为啥不行呢?民以食为天,农业一定大有可为。”

  下定决心,说干就干。唐赢承包了120亩农田种水稻,开始了他的种粮之路。但一开始由于管理不善且缺少专业技术,又遭逢水灾,当年亏损了5万多元。为减轻资金压力,他到信用社办理了房屋抵押货款。

  创业之路充满荆棘。亲朋好友们眼看着唐赢把几年外出打工的积蓄都赔进去了,心疼他吃苦受累还要承担风险,纷纷打起了“退堂鼓”劝他重新出去打工。但唐赢并不灰心,他觉得这都是因为自己缺少经验技术,只要花功夫去学去钻研就没有做不成的事。第二年他请教农技专家,学习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配等农业技术,并下决心在配种、施肥和田间管理等方面做得更加用心。此后连续几年,唐赢的水田获得了丰收,他的水稻单产比周边农户的高出了10%。

  到了2011年,唐赢的水田规模已从当初的120亩发展到了1070亩,年产值也由最初的9万元增加到了120万元,他成为贵池区第一个种植千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成为了“农民专家”和“致富能手”。

  除种植水稻外,唐赢还关注起了特色农业。山湖村水面资源丰富,邻近长江,唐赢经过分析考察后觉得这里适合种植芡实发展特色农业。2012年,他开始试种芡实,当年产值即达到了300万元。随后,他带动村大户种植芡实1200余亩,使山湖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芡实种植专业村。

  唐赢一直注重选择优质品种的种子种植并发展订单农业,他所产的粮食销售好、产量高。2014年,在街道的帮助下,唐赢的赢亮水稻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集种植、收购、农副产品加工一体化运行,解决了当地大户的粮食烘干和贮存问题。在唐赢的带动下,村里先后成立了23家农业合作社,逐步在当地形成从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

  事业有成后的唐赢面对的也不总是“风平浪静”。面对市场波动、气候灾害等多种风险考验,他从来未被击倒。2016年的一次洪水,让村里的芡实几乎全被淹没,亏损了30多万元。待到第二年水利冬修一开始,唐赢便带头组织大家伙儿开展圩堤修复,为新耕种的作物做足有力准备。“大家伙儿总是能在他身上感受到奋斗的精神。”墩上街道办事处三农服务站站长姜复兴感慨道。

  唐赢不仅有坚韧不拔的品质还怀揣着极强的社会责任心,他热心助人,敢于担当,甘于奉献。2018—2019年,芡实价格跌落一半以上,许多种植户弃种芡实。唐赢不忍心看到大面积的芡实遭弃种,且考虑到村里发展这样一个产业极其不易。他向种植户说明农产品有着“好三年坏三年”的规律,要沉得住气,并自己斥资20多万元,收购并囤积了村里的50吨芡实。

  唐赢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和踏实勤劳的工作作风,村民们看在眼里,心受鼓舞,在他的带领下当地的种粮大户也越来越多。唐赢把平凡的事做出了不凡的成绩,他也因此先后获得了“安徽省种粮大户”和“全国种粮大户”等诸多荣誉,2020年唐赢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记者 汪应智)

编辑: 付刚
推荐阅读
从松石云海间出发 池黄高铁驶来!


发布于2024-04-26 09:35:13

池黄高铁4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


发布于2024-04-25 21:44:27

池黄高铁4月25日开始售票


发布于2024-04-25 21:44:27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