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近年来,合肥市做好“建、管、用”三篇文章,大力推进环巢湖湿地建设。在近日揭晓的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名单中,合肥市成为我国第13个、我省目前唯一的“国际湿地城市”——

  • 2022-06-21 06:08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许根宏 许蓓蓓

  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记者 程兆 摄

  为何建——巢湖治理需天然屏障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巢湖西岸的肥西县三河国家湿地公园。漫步其间,凉风拂面。抬眼望去,近处水草摇曳,绿树成荫;远处碧波荡漾,飞鸟翩翩。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肥东县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巢湖大堤罗家疃段考察时指出,“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

  巢湖治理,湿地是天然屏障。 “河口生态湿地是入湖河水的‘净化器’。 ”指着眼前的“湿地修复工程演示模型”,合肥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阚韬介绍,环巢湖湿地群如同巢湖的“肾”,对巢湖起着净化清洁的作用,在调蓄洪水、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合肥把湿地保护修复作为巢湖内源治理的重要举措,规划建设环巢湖十大湿地,构筑环巢湖水生态、水安全天然屏障。目前,十大湿地中已有九个完成了前期修复任务,累计完成投资58亿元,种植乔木41万株、灌木335.4万平方米、水生植被892.3万平方米。

  修复湿地,美景重现。如今,十大湿地环绕巢湖周边,犹如一条闪耀的“翡翠项链”。走入合肥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眼前水草丰茂,鸟儿低飞,美不胜收。“公园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也成为各种巢湖水鸟分布最集中的地段。”该湿地公园运管部负责人汪皓介绍,公园累计投入2.1亿元,完成湿地保护修复5000亩。

  怎么建——综合施策打造湿地群

  在肥东县十八联圩生态湿地总出水泵站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冒着烈日与工期赛跑。 “泵站即将封顶,预计下个月完工。 ”阚韬向记者介绍。

  为切实把湿地建设好,合肥市坚持规划引领。按照流域规划、系统治理理念,合肥市围绕生境、水系、水质、水量等湿地保护的核心问题,以入湖河流、河口及滩涂湿地保护为重点,规划建设环巢湖湿地群。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退耕、退养、退居“三退”行动,即对环湖一公里范围内全部退出传统种植模式;对十八联圩、巢湖半岛等湿地回收鱼塘经营权,减少养殖业污染;开展村庄搬迁和房屋拆迁,减少生活污水排放。

  在推进过程中,合肥市向机制借“力”,建立推进专班,成立专门流域管理机构,实行巢湖湖(河)长制,构建巢湖治理项目库,设立专项治理资金池,让湿地群建设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科学决策保障、资金投入保障和高效推进保障。向科技借“力”,组建巢湖研究院,加强巢湖综合治理基础研究,广泛吸收国内外湖泊治理先进技术和生态修复经验;与国家林草局调查规划院等合作,编制完成《巢湖流域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导则》,构建天地空立体监测体系,实现湿地建设和保护动态监测评估。向“法”借“力”,编制实施《巢湖综合治理绿色发展总体规划》等,制定印发《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计划任务清单》,明确每个湿地保护修复目标、任务、措施;专门出台《关于加强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的决定》,为湿地保护修复提供有力支撑。

  “环巢湖湿地建设,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生态效应。 ”合肥市林园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湿地修复恢复面积达6.5万亩,巢湖湿地资源植物数量已达562种,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前来栖息、繁衍。

  如何管——创新模式常态化呵护

  走在合肥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身着统一制服的公园养护和管理人员随处可见。“为保障公园高效运营,我们创新采取‘政府+国企’模式进行运营管理。 ”包河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园现已配备管理、巡护、养护人员220余人,实现了常态化、专业化、精细化管护。

  “湿地要建好,更要管护好。 ”三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管文华告诉记者,作为合肥首个“国字号”湿地公园,公园在湿地管理、科普宣教、科研监测等方面均进行了积极探索。 “这里我们每天都要巡查到,有问题及时清理,防止水葫芦蔓延造成水环境破坏。 ”在公园核心区,管文华指着一处盛开着紫色水葫芦花朵的池塘介绍道。

  管好湿地,须常态化推进。环巢湖各湿地建设单位纷纷亮出管养“组合拳”,如开展违法捕鱼专项打击,取消网箱养鱼;做好卫生保洁,定期对沿线水面的外来物种、水面漂浮物等进行清理;与社区结对共建,吸纳上岸渔民和失地农民从事综合管养和安全巡护工作等。

  “湿地全面建成后,下一步重点就是管养。 ”合肥市林园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围绕“水质”“水量”“水草”“水鸟”等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强化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保护管理和生境营造。2022年起,合肥市本级将连续三年、每年预算安排约8500万元,专项用于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构建湿地后期管养长效机制。

  “湿地建成之后,我们要在湿地布置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开展水质监测、鸟类监测、植物监测等。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生态保育、生态培育,达到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为巢湖这张‘最美名片’作出应有贡献。 ”合肥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家政表示。

  怎样用——让市民乐享“湿”意生活

  城市有湿地,生活多诗意。去花塘河湿地观候鸟,在芦溪湿地看夕阳,在月亮湾湿地欣赏芦花似雪……“这里一年四季都美不胜收! ”在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不少游客驻足感叹。

  “把湿地保护好,就一定能发挥效益。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周立志认为,在把握湿地自然规律基础上,要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上下功夫,以“湿地+”方式,带动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让其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增强百姓获得感。

  5月26日,合肥市政协巢湖综合治理监督性调研组前往十大湿地调研并现场“支招”:在如期完成巢湖湿地建设任务的同时,实施构建巢湖生态廊道、搭建湿地智慧平台、开展湿地科普宣教活动等举措,探索湿地持续发展,让更多的人走进湿地、关注湿地、保护湿地。

  在三河国家湿地公园宣教馆内,5D影院、VR体验等高科技展示项目,让游客身临其境地走进湿地中。“下一步,我们将利用三河古镇和湿地距离较近的优势,将两者串联起来,实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融合发展。”管文华告诉记者,他们拟将公园打造成集旅游观光、生态休闲、全民运动、文创开发、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生态公园。

  “接下来要探索研究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打通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的实现途径,努力实现发展‘高质量’和生态‘高颜值’有机统一。 ”合肥市林园局负责人表示。(记者 许根宏 许蓓蓓)

编辑: 詹子系
推荐阅读
从松石云海间出发 池黄高铁驶来!


发布于2024-04-26 09:35:13

池黄高铁4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


发布于2024-04-25 21:44:27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