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3-11-20 06:47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2021年9月,合肥市家政服务协会成立妇联组织。

  六安市开展“乡村名嘴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艺术化宣讲。

  阜阳市评选的“三八红旗手”等先进代表在一起交流。

  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双楼村徽姑娘家庭农场,果农在采收葡萄供应市场。

  宿州市妇联积极创办月嫂培训基地,帮助她们实现就业。

  2021年10月,长三角女企业家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暨对接交流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会上,长三角巾帼科技创新联盟正式成立。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妇联、开发区工会组织医务人员为辖区企业女性安保人员进行艾灸治疗、普及“两癌”筛查与防治知识。

  2023年“六一”前夕,省妇儿活动中心举办“童心向党,情暖六一”文艺汇演。

  淮北市濉溪县“街嫂茶室”运用“五杯茶”调解法化解家庭矛盾。

  2022年8月,该年度“安徽省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揭晓仪式”在合肥举办。

  肩负使命赴盛会,江淮巾帼谱华章。11月20日至22日,江淮大地妇女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这是安徽妇女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

  安徽省妇女十三大以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引领服务联系,勇于改革创新,把3000万江淮巾帼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奋楫争先,实干笃行,不断推动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实现新跨越。

  过去5年,江淮巾帼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展现更大担当作为。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科技创新最前沿、参政议政大舞台、就业创业新浪潮、乡村振兴第一线、社会治理各领域,处处活跃着她们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的靓丽身影,处处闪耀着她们自信昂扬、拔节向上的夺目光芒。

  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同胞听党话、跟党走

  “施奇此刻已身染重病,但她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新四军战士、一个共产党员……”在坐落于泾县云岭的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女兵展馆内,随着讲解员汤云霞深情讲述,参观者的思绪跟着回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2021年6月,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女兵展馆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战士的后代汤云霞主动加入讲解队伍,她表示,希望通过讲好女英雄的故事,将红色基因更好地传承下去。

  妇女在哪里,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就做到哪里。

  5年来,全省妇联宣传思想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等重大节点,广泛开展群众性宣教活动,发动5400多支巾帼宣讲队伍举旗帜、送理论,线上线下宣讲10万多场次,构筑融媒体传播矩阵与主流媒体200多个,所属新媒体账号关联互动同频共振,极大地激发了全省广大妇女的爱党爱国热情。

  “何老师的课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很有趣。”“00后”的学生姜语童说。何丽娜是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也是一名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多年来,她以扎实的理论功底、精心设计的宣讲环节、“丽”言“娜”语式的宣讲风格让党的理论走进上万个家庭。

  行动的坚定源自于理论上的清醒。5年来,省妇联组织持续深入开展“巾帼大宣讲”,组建安徽巾帼宣讲团和“巾帼宣讲专家”专家库,进机关、进村社、进家庭、进企业、进校园广泛宣讲,创新情景剧、快板、小品、戏曲等立体化宣讲方式,利用系统所属新媒体平台推出系列短视频宣传产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过去的5年,江淮巾帼踔厉奋发,创造出光辉业绩。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秦改花,以第一完成人在国际上率先破译了石榴基因组遗传密码;马鞍山港口集团唯一一名能同时操作门机和桥吊的女司机毛本莲,创造了该集团集装箱单班和月度装卸量的最高纪录……学有榜样、行有标杆。省妇联大力选树宣传三八红旗手(集体)等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妇女争做时代的书写人、追梦的奋斗者。

  榜样的力量不断彰显。5年来,全省涌现出1名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59名全国三八红旗手、33个全国三八红旗集体;50名安徽省三八红旗手标兵、700名安徽省三八红旗手、160个安徽省三八红旗集体等一批优秀女性和女性群体典型。

  全省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合肥大姐”“清溪姐姐”“马大嫂”等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巾帼志愿服务品牌不断涌现,宁国义工“益爱天使”儿童性教育等一批巾帼志愿服务典型项目脱颖而出。

  全省各级妇联组织顺应时代要求,推动妇联工作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组织开展“党的女儿话初心”“皖美她力量”等网上主题宣传,推出“妇联主席带你学党史”“皖西革命巾帼英雄故事”等音视频,推送“徽姑娘‘徽’学习”女性赋能公开课等活动……带动了全省广大妇女培树优良价值观、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凝聚妇女思想共识。

  激扬巾帼之志,团结动员广大妇女争当建设者倡导者奋斗者

  图案精美的工艺墙画,造型别致的花瓶摆件,憨态可掬的动物挂件……在宿州市砀山县朱楼镇陈寨村“菊姐残疾人手工坊”里,摆满了“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杨秋菊和工人们编织的工艺品。

  丈夫去世、孩子患病……杨秋菊的生活一度非常窘困,但是她没有放弃希望,苦学并掌握了氧化铝手工编织技术,不仅自家脱了贫,还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成立了手工坊,培训、带动一大批贫困残疾人自力更生,拼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过去5年,全省妇联组织广泛开展富有女性特色的“巾帼建新功”系列活动,激励新时代女性在更加广阔的天地实现人生价值。5年来,建立省级“徽姑娘”农家乐、合作社、家庭农场、电子商务创业就业示范基地1356个,各地女性领办创办各类经济实体6500多家,带动26万名妇女创业就业,为31.55万名创业妇女发放贷款近303亿元。

  柔肩担重任,巾帼绽芳华。5年来,全省共涌现出县级以上巾帼建功标兵3786名、巾帼文明岗3328个、巾帼建功先进集体1215个。

  我省妇联组织不断加大培训赋能力度,开展各类培训服务,让广大妇女同胞靠自己的双手,牢牢端稳饭碗。“放心家政”是我省去年重点部署的十项“暖民心行动”之一。全省妇联组织联合人社、商务等部门,举办家政培训2900多期,培训23万余人,3.8万余人实现就业。

  融入长三角,扩大朋友圈,省妇联积极联合沪、苏、浙妇联成立“长三角女企业家联盟”,举办长三角女企业家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暨对接交流会,促成15个签约项目、36亿元投资金额全部落地。

  2021年起,省妇联牵头实施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民生工程项目,用3年时间对全省5.5万余名城镇低保适龄妇女开展一次“两癌”免费筛查,争取全国妇联低收入妇女“两癌”救助资金8258万元,救助患病妇女8258名。同期启动省城乡困难妇女“两癌”救助工作,由农村向城镇扩面,3年来省财政给予救助资金2730万元,救助2730人。

  完善维权网络体系,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10月20日,一场生动有趣,干货满满的“徽姑娘普法”宣讲走进铜陵。“徽姑娘普法”宣讲团专家、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素凤对《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典》中“妇女权益保障”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结合大量的真实案例分析,帮助基层妇联干部理解法律条文,提升履职能力。

  5年来,安徽省妇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不懈抓好源头维权、社会化维权和实事化维权,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妇女儿童维权法律政策日益完善。妇联组织积极推动出台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贯彻实施,参与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政策修订调研等工作。成立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咨询机制,进一步推动男女平等价值理念落实到法规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各环节。

  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健全维权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安徽省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制定工作规则,建立定期沟通会商制度。全省16个市均建立了维权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妇联牵头、社会参与”的社会化维权工作格局。在蚌埠市开展反家暴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家暴案件发现、处置、矛盾化解、跟踪服务一体化联动机制。

  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实效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基层妇联干部、执委、网格员等作用,做好信息摸排、帮扶引导、侵权排查、发现报告等工作。各地妇联设立“家事调解中心”,打造“妇联+N”等多元化调解工作新格局,形成一批个性化、专业化的调解工作品牌。

  妇女儿童维权网络不断健全。依托基层综治中心、司法所、妇女维权站,建立村(社区)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点1.4万个、乡镇(街道)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站(中心)1563个。推动在全省城乡社区(村)“妇女之家”建立妇女议事会1.2万个,省级妇女议事会示范点65个,议事17.3万次,引导广大妇女有序参与城乡社区治理,解决涉家庭暴力、子女抚养、妇女土地权益等问题。

  促进家家幸福安康,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一位是来自省生态环境厅的干部,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内首批参与技术援疆,一位是面对突发洪水灾情,主动奔赴长江大堤,保障一线抗洪官兵的白衣天使,孙尔宝和妻子胡燕比翼齐飞,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谱写大爱之歌。孙尔宝家庭被评为2023年度全国“最美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榜样,是美德传承的起点。五年来,在各级妇联组织的倡导下,全省共有397.25万群众参与“五好家庭”创建和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晒出家庭照片35.7万张,推选出各级“最美家庭”19.35万户。全省各级妇联组织不断引导广大妇女带动家庭成员共建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育好家风,共举办家庭家教家风巡讲3.2万场次,将美好家庭的风采与能量传送至千万家。

  紧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聚焦立德树人,推进家庭教育创新发展,在省妇联大力推动下,我省家庭教育法治化建设部署早、行动快,《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于2020年9月1日起施行,安徽成为全国较早施行家庭教育法规的省份。

  5年来,家庭教育工作阵地不断扩大。建成省级村(社区)示范家长学校124个、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57个、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35个,家庭教育新媒体服务平台1000余个,家庭教育社会组织500余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成员4万余人。

  聚焦“双减”政策下的家庭教育、“三孩”放开后多子女家庭的家庭教育、青春期儿童心理解读等教育热点问题,省妇联联合省教育厅、电视台等开展系列活动,制作推送家庭教育微课堂和视频课程,引导家长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公益项目凝聚社会力量。依托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实施“春蕾计划”“皖家妇儿关爱行动”等数十个助学、助困、助医公益项目,设立爱心基金10个,共募集爱心善款8871.39万元,接受捐赠物资价值895万元,资助困难妇女儿童4.94万余人,项目受益妇女儿童达35.19万人次。

  重构组织形态,在深化妇联改革和建设中巩固桥梁纽带

  5年来,省妇联以实施“破难行动”为抓手,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持续推进妇联改革向基层延伸、向纵深推进,全省妇联组织在新时代淬炼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我省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基层女性参选参政、统战联谊等工作均走在全国前列。

  ——妇联组织全面嵌入基层治理体系

  坚持“哪里有妇女群众,哪里就要有自己的组织;怎么有利于做好工作,就怎么建组织”的原则,我省妇联组织在改革中攻坚克难,构建起“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身边一个家”的妇联基层组织新格局。

  持续巩固全省村(社区)“会改联”、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改革成果,推进基层妇女参选参政工作和妇联换届工作,全省村(社区)“两委”女性成员和正职比例实现双提升,妇联主席100%进村、社区“两委”,妇联组织全面嵌入基层治理体系。

  新兴领域组织覆盖扩面提质。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新领域建立妇联组织4万多个;在自然村屯、村民小组、社区网格、居民楼栋等延伸建设“妇女微家”等妇女小组等近5万个,基层妇联组织“神经末梢”进一步激活。

  ——妇联组织工作力量不断壮大

  5年来,我省妇联改革直面突出问题,坚持不唯年龄、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最大限度地把优秀妇女人才资源转化为妇联工作资源,兼挂职干部配备等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省妇女十三大以来,省妇女代表大会代表、省妇联执委、省妇联常委等妇联领导机构成员中各族各界、各行各业劳动妇女和知识女性中优秀代表的比例不断提升,分别达到80%、50%、25%以上,挂兼职副主席成员达50%,兼职副主席中各行业优秀妇女代表比例达50%。通过建立完善挂兼职干部选任机制,一大批年纪轻、学历高、带动能力强、热心妇女工作的优秀女性进入妇联组织队伍,为妇联组织创新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省妇联制定《安徽省妇联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意见》,实施“基层妇联领头雁培训计划”和行动计划,层层培训基层妇联干部20多万人次,妇联干部能力素质有效提升。

  ——妇女群众基础不断夯实

  5年来,我省妇联之“联”字工作优势充分彰显,积极培育扶持女性社会组织,设立安徽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推动安徽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圆满成立,先后吸纳安徽省家庭服务业协会、安徽省护理学会等为安徽省妇联团体会员,加强与全省女职工委员会等3万多个妇联团体会员的联系互动,进一步集聚事业发展合力。

  省妇联不断加强与各界妇女的交流联系,联合省台办举办“皖台联姻家庭徽乡行”、长三角两岸女企业家座谈交流活动等,密切同港澳台妇女、家庭和妇女组织的交流交往,妇联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发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安徽妇女事业开启壮阔新征程。全省妇联和妇女儿童工作者坚守初心使命,弘扬奋斗精神,持续推动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团结动员广大妇女以“不让须眉”的豪情,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建功立业,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巾帼力量。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