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筑梦现代化共绘新图景·安徽担当——安徽省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探索推广“以用定治”市场化生态修复路径,推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丰收”

  • 2024-04-18 02:25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引入社会资本,废弃地焕发新生机

  “我们的‘水云间’民宿订单已经排到6月底,‘五一’假期更是‘满房’了。”近日,淮北市朔西湖保护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峰高兴地说,经过多年环境治理,朔西湖环境美了,新推出的“水云间”民宿受到游客热捧。“我们要把朔西湖打造成皖北著名的旅游度假地。”

  “水云间”民宿“藏”于湖光林色之中,总占地面积约138亩,有林下树屋、房车、临湖太空舱、星空帐篷地等多元化露营形式,配套网红观景台、儿童乐园、月季长廊、房车KTV等设施。入住民宿,朝观日出湖光,夜听蝉鸣蛙声,还能欣赏喷射高度达118米的大型音乐喷泉,让人亲近自然,感受自然野趣,享受优美的生态环境。

  如今火爆的旅游“窗口”,曾经却是城市“伤口”。朔西湖治理前为淮北矿业集团朔里煤矿开采形成的沉陷区,位于淮北市东北部。该市于2017年启动实施朔西湖综合治理项目,总治理面积为14500亩,分三期建设。淮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级经济师梁继清介绍,朔西湖治理采取市场化融资的方式,由建设维护单位和社会资本方组成合资公司,募集资金因地制宜治理。如今,经系统治理,朔西湖实现美丽“蝶变”,正在成为康养、休闲、度假和大型体育运动赛事展示中心,成为兼具生态涵养和水库功能的“城市绿肺”。

  “生态修复+休闲康养”,不仅使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还带来经济、社会、生态多重效益。淮北东南方向、相距约500公里的宣城市广德市四合乡水塘村,由上海野奢投资公司修复建设的崖壁帐篷酒店,和朔西湖“水云间”民宿一样受游客追捧。帐篷酒店的前身是一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项目建设公司从“排险、整理、增绿、塑园”四个维度对废弃露天采石矿进行生态修复及整治利用,结合矿坑现状与山泉溪流,以架空结构建造帐篷营地,将曾经千疮百孔的废弃矿山打造成占地约42亩的“圣境泊崖”帐篷酒店,废弃矿山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在安庆市大观区,集贤关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项目正激活闲置低效用地潜力。安庆市通过政府收储、文旅投资的方式,将长期闲置的原安庆市白鳍豚水泥厂工业用地规划用途调整为文体娱乐用地,建设安庆集贤时空文创园项目,盘活171亩闲置低效资源,利用工业遗存将废弃的水泥厂打造为工业文化展示区、休闲旅游街区,5月1日即将开园。十大主题艺术馆、千米烟火街市与艺术幻境等颠覆性文创项目,共同成就一个新的城市会客厅。

  从淮北到江南,各地探索运用“生态修复+产业导入”等“以用定治”模式,让矿山废弃地、闲置低效用地焕发新生机。“以用定治”模式不仅有“生态修复+休闲康养”,还有“生态修复+产业基地”“生态修复+民生工程”等,一些地方废弃石料厂变身家纺生产加工基地、自来水厂等。

  省自然资源厅统计显示,我省废弃矿山共4026个、面积3.19万公顷。截至2023年底,我省共治理废弃矿山3215个、面积32.25万亩,治理率近八成。我省“以用定治”盘活约6.8万亩矿山废弃地,经验做法被自然资源部向全国推广。

  变“包袱”为财富,市场化是“钥匙”

  我省是矿业大省,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矿产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植被破坏、土地损毁、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任务十分艰巨。

  为盘活废弃矿山资源,我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修复,从组织领导、政策保障、改革创新、技术支撑等多方面发力,形成了有效的市场化机制,打造了一批市场化矿山生态修复的“以用定治”样本。

  “以用定治”模式,就是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资源整合”理念,坚持宜绿则绿、宜耕则耕、宜景则景、宜建则建,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历史文化遗存、生态旅游资源、自然资源禀赋等,引入社会资本对以政府支出责任为主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进行总体设计、修复、管护、运营,运用修复后的自然资源合理开展生态化利用,重塑提升废弃矿山的生态产品价值。

  “‘为治而治’修复废弃矿山,是沉重‘包袱’;‘以用定治’,就能变成财富。”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矿山生态修复只靠政府来干,资金压力大、逻辑不合理、效益不划算,市场化应是常态机制。因此,加强政策引导,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拿出更多符合市场规律、资本需求的管用办法和创新举措,推动社会资本积极主动参与生态修复项目。

  我省立足实际出台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管理办法等,鼓励将矿山生态修复与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综合开发、养老服务等新产业新业态相结合,明确社会资本的参与路径,提出规划引领、产权激励、用地指标流转使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资源利用、财税支持、金融扶持等支持政策,制定了顶格推进的保障措施,建立了项目库并向社会公开推介。

  经过多年探索,我省矿山生态修复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理念不断深入,废弃矿山存量资源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更为有效,废弃矿山变为郁郁葱葱的绿水青山,“点石成金”的设计助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丰收”。

  一体化保护修复,优化生态空间格局

  包括矿山生态修复在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需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推进。《安徽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建立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作联席会议协调机制。

  一体化推进,正是我省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实践经验。围绕空间一体化,我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少于1.96万平方公里,在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自然资源领域专业委员会统筹下,突出巢湖生态绿心,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生态屏障,长江、淮河、新安江、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对国土空间生态功能的骨架支撑作用,以40项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进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一心两屏四廊多点”生态空间格局基本形成。

  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任务为抓手,实施好生态修复规划;坚持实事求是,抓好分类施策;强化协同治理,引导社会公众参与自然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以高水平生态修复助力高质量发展,让江淮大地更加多姿多彩。

编辑: 陈邦银
推荐阅读
一季度安徽工业经济开局良好


发布于2024-04-30 08:57:50

十一届省委第六轮巡视完成进驻


发布于2024-04-30 08:57:25

重大发现!安徽发现高品位金矿


发布于2024-04-29 10:52:20

恭喜安徽这些集体和个人!


发布于2024-04-29 10:46:02

新时代 新技术 新生活


发布于2024-04-29 05:52:05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