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4-05-15 02:04
  • 来源: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 作者: 汪应智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安徽省加强“双招双引”、发展壮大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2023年全省落地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项目1350个,总投资额达11867.31亿元,位居十大新兴产业第一位。

  从规模上看,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营收6121.9亿元,增长28.6%。其中,光伏制造业营收2967.4亿元,跃居全国第3位,创历史最好水平。

  光伏被誉为“向阳而生”的产业。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光伏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全球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招双引” 助力强链补链延链

  在致力于打造“世界光伏之都”的滁州市,全球光伏20强企业就有10家落户于此。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业内专业电池厂商中最早实现N型TOPCon电池规模化量产的基地,也是当前N型电池有效产能最大的基地。

  “客户落户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发展,滁州集聚了众多行业相关企业,地理区位优越,加上好的政策支持,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基地副总经理欧阳建波说。目前该公司的“年产18GW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智慧工厂”已落户于来安,总投资为126亿元,2023年全年出货量达到15.5GW。

  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

  “我们抢抓‘双碳’行动带来的机遇,建立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产业链链长制,推动项目快落地、快投产、快达效,目前已在全省率先实现百亿产业项目、特色产业集群、上市企业县域全覆盖。”据滁州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工作专班市生态环境局综合科科长张连东介绍,滁州对标沪苏浙提出了新一轮提升举措,组建了总规模100亿元的国调战新基金、15亿元的皖能碳中和产业并购基金,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据悉,去年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为助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推进强链补链延链,积极构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基金体系。专班组建了120亿元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主题母基金并定期向9家合作银行推送融资项目,合作银行累计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提供授信7472亿元,发放贷款1959.7亿元。

  创新赋能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去年安徽省光伏产业实现较好发展,部分领域处于国际国内领先位置。例如光伏逆变器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光伏玻璃、TOPCon电池产量占全国一半左右,组件、HJT异质结电池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左右,电池片产量全国占比14.7%等等。

  近年来光伏产业大量资本的进入,让赛道顿显拥挤,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从多晶硅到单晶硅再到异质结电池,几乎每5年就出现颠覆性技术。

  华晟新能源是异质结(HJT)产品展示

  对光伏企业来说,加强产品创新、增强技术迭代能力无疑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

  光伏产业现已迎来“N型时代”,HJT异质结正在逐渐成为太阳能产业的关键技术。

  在以建设中国异质结光伏之都为战略目标的宣城市,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HJT异质结技术产品尤为瞩目。

  华晟新能源是一家专注于超高效N型硅基异质结(HJT)太阳能硅片、电池、组件技术开发应用与产品规模化生产的科技创新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异质结垂直一体化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

  据企业方介绍,HJT更易于制成双面电池,每瓦发电量较双面TOPCon电池高出约2%—5%,具有发电稳定性、发电效率等更高,碳足迹较少等优势特点。

  “2023年我们出货量为3GW,相当于提供清洁电力135亿千瓦时,年减少碳排量1356万吨。今年计划扩大出货量,约19GW以上。”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孙令军说。

  据孙令军介绍,安徽华晟新能源由宣城国资孵化,借助于当地“双招双引”的政策优势,企业得以安心落户,有更充沛的精力专注于人才队伍建设和产品技术研发,打造科技和资本的正向融合模式。

  当前,安徽各地市正抢抓机遇,把专精特新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绿色动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推进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将继续坚持创新引领、以强促大,计划实现营业收入7300亿元以上,力争项目投资总额8000亿元以上。(记者 汪应智)

编辑: 叶广冬
推荐阅读
志愿服务 情牵考生


发布于2024-06-09 05:43:38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