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芜湖频道|芜湖新闻|芜湖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 芜湖 > 文化旅游

百年老字号耿福兴 舌尖上再续“今生缘”

时间:2021-04-12 14:59
摘要

  中安在线芜湖讯 说起芜湖人的早餐,尝味一下耿福兴无疑是一顿舒舒服服的舌尖之旅。起个大清早,去百年老店耿福兴里选好位置坐下来,点一笼蟹黄汤包,吃一碗热腾腾的虾籽面,再配一两个咸香可口的酥烧饼,在细嚼慢咽之后,这一天的精神头定是春风满面,心满意足。

耿福兴.jpg

  “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时至今日,耿福兴这块百年招牌熠熠生辉,已是芜湖的一张美食名片,是芜湖人满足味蕾需求的一种日常享受。耿福兴总店坐落于芜湖市镜湖区凤凰美食街,秉持“童叟无欺,货真价实”的百年店训和“继承传统,拥抱变化”的发展精神为南来北往的美食爱好者送上百年经典的菜肴和点心,现已在安徽省区域内拥有2500平米标准化中央食品加工厂和20余家门店。

  耿福兴掌门人高述红面对记者,掷地有声地说,“期待耿福兴这块老字号招牌能够继续传承一百年!”

若无前世 何来今生

  耿福兴始建于清末,当时从江苏来芜闯荡的耿长宏、耿长富跟随早年来芜立业的父亲,在芜湖三街口处开了家早点店,专营油条和稀饭。后来聘请专打小刀面的韩光远,把早点店正式改为耿福兴饺面馆,专营光面、虾籽面。此后又与烧饼大师严开银合归一处,增添了酥烧饼供应。这样,顾客进店除了吃面条,又能吃到颇具特色的酥烧饼,干稠相宜、天然融合。1920年代初,耿家正式挂出耿福兴招牌,并聘请刘厚福制作小笼汤包,至此耿福兴将小吃三大件揽聚于店中,食客无不称赞,生意日益兴隆。

面皮.jpg

  花香蝶自来,1956年耿福兴经历公私合营之后,营业面积不断扩大,在坚持饺面、汤包等特色的基础上,增加了大众化的饭菜供应。此后年年扩建整修,请进名师,使得耿福兴店客源源不断,一举成为安徽省内美食名店。

  时光流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耿福兴在百花齐放的餐饮业中因经营问题渐渐力不从心。终至1997年因停业而退出历史舞台,全店曲终人散,只留下一块等待再次发光的“耿福兴”金字招牌。

招牌.jpg

  2000年,有缘于耿福兴的高述红果断地买下“耿福兴”这块金字招牌,选址于芜湖市镜湖区凤凰美食街。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2002年使耿福兴重新复业,并邀请原耿福兴众多技艺大师和员工重返耿福兴,坚持“大众化”和创新相结合的路子,不断扩大新品种,丰富和满足广大食客的需求。从一屉屉汤包到一碟碟徽香名菜,成就了耿福兴的今日,承载着无数食客的美食记忆,如痴如醉。

  2006年耿福兴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后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及文化厅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营十余年间,多次受到各级媒体关注,耿福兴俨然是芜湖饮食文化的传播者,芜湖美食的诠释者。

9G2A1544.jpg

  蒸蒸日上的耿福兴,迎来送往五湖四海的食客,高述红称心地说道,耿福兴是在芜湖这块水土成长起来的,能够让耿福兴再次发光,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涅槃重生,更是丰富芜湖美食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据介绍,2020年耿福兴总店营业收入达6000余万元。

“非遗三大件” 誉满江城

  谈及耿福兴的菜品,高述红绘声绘色讲述着每一道菜肴背后的故事。在耿福兴,每一份食物都是一份情怀,各类入口难忘的美食让人们深深记住了这块招牌,串联起这座江城的记忆。其中耿福兴的“非遗三大件”是芜湖人一饱口福或大宴宾朋的必备名点,成为芜湖传统美食的标志。

非遗.png

  耿福兴“非遗三大件”是百年来手艺人传承留下的制作技艺和宝贵文化,专门指的是小笼蟹黄汤包、酥烧饼和虾籽面制作技艺,2008年耿福兴小吃三大件制作技艺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安徽省文化厅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耿福兴总店被列为非遗传承保护基地。

  耿福兴小笼蟹黄汤包使用螃蟹、鲜肉皮、五花肉、精白富强粉作原料,佐以白糖、酱油、葱花、姜末、细盐等配料制作而成,需经过制作皮汤、馅心、擀皮、掐制多种工序。汤包具有面细洁白,皮薄馅大,汤多肉嫩,油黄味鲜的风味特色。蒸熟后,包子呈半透明状,用筷子夹起晃动时,里面的汤汁隐约可见。吃时先咬开一个小口子,再慢慢吸出汤汁,蟹肉滋味美醇,配上香醋、姜丝食用,更是味美爽口。

汤包.jpg

  耿福兴虾籽面更是声名远播,现已成为安徽美食文化符号,凡至芜湖的游人,都慕名而来,尝后皆称“快哉”。虾籽面的面条,原是手工制作的小刀面。随着销量增加,手工操作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后采用精白富强面粉作原料,机械压制,为九口刀机制细面。虾籽面的膏汤采用猪筒子骨熬制而成,先用大火鼎沸,再小火熬足6小时,这样的汤汁色白、汤清、味浓、喷香。虾籽面的虾籽只选用18°水温下4-6公分大小母虾,一公斤虾只出50克虾籽。正是对食物严苛的挑剔,才孕育了这口感绵滑、虾味鲜浓的滋味。

虾子面.jpg

  “路经店堂,饼香四溢,到口酥脆,回味无穷”。耿福兴酥烧饼以香、酥、脆的风味誉满江城,经过制作皮面、酥面、芯馅及烘烤等多种制作程序,以三分之二皮面包裹三分之一酥面,加入芯馅,逐个擀制成型,烘烤成熟。

烧饼.jpg

  旧时的耿福兴,先将烧饼土围炉用木炭起着,使炉温达80°左右,待炉壁烧烫后,将烧饼顺序贴上。只听见“嘶拉”一声,烧饼正胚的水分即去除三成。每炉80块烧饼贴满后,堵上炉门,使炉内温度保持在40~50°的均匀文火,烘烤约5~6分钟后,顺序取下即可。成品的酥烧饼两面如蟹壳黄,里外酥,型美味香,脆酥爽口。

  随着现代人对食品卫生的要求日益增加,原来的土炉子已不适应时代的规范。1978年,耿福兴便已在店内试用可调温度的电烤箱,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前提下,风味地道依旧,顾客盈门不绝。

诚实守信 重铸辉煌

  做饮食不仅仅是生意,高述红用她对品质的坚持作出了有力的回应。2001年,高述红结缘耿福兴,并认购了老字号耿福兴商标,为了保持品牌产品的原汁原味,从食材采购到制作工艺,高述红始终亲自把关,在经营上恪守诚信,坚守货真价实是硬道理。

  一路走来,高述红用诚实守信换来了耿福兴的勃勃生机,把一家老字号餐饮店打造成享誉全国的金字招牌,她一直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把承担社会责任、体现社会价值作为企业和企业家应尽的义务。

  2003年春节前夕,高述红主动联系市总工会,带领耿福兴开始了延续至今为困难职工及困难家庭奉献爱心年饭的活动。2010年耿福兴在芜湖企业中率先成立“一米阳光”志愿者服务队,高述红带领36名志愿者积极投入到社会爱心活动中,汶川、雅安震后赈灾、慰问子弟兵、关爱留守儿童等爱心活动处处都有耿福兴“一米阳光”志愿者的身影。

一米阳光.jpg

  在高述红看来,耿福兴从事公益事业,在关爱社会的同时也让耿福兴的美食文化走进了百姓的心里,让社会各界感受到耿福兴温暖人心的企业文化。

  在耿福兴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现年60岁的鲁叶柄曾荣获芜湖市“五一劳动奖章”,亦是省级非遗项目耿福兴小笼汤包代表人物。从业40年来,鲁叶柄专注于芜湖小笼汤包的制作技艺,工艺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形成标准的非遗传统技艺芜湖小笼包独特口味。

9G2A1515.jpg

  鲁叶柄说到耿福兴,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他认为,美食是文化的一部分,老字号是城市的地标,有着一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基因。特别是芜湖小吃底蕴厚重,如果将芜湖璀璨的传统美食文化传承下来,让好的品牌、好的美食世代传承下去,这是一件很重要也很美好的事情。在2003年,在师傅吴清海的邀请下,他重返耿福兴,立志要将耿福兴传统芜湖美食做细做精,走出芜湖,迈进全国。为此,他每天做馅之前,都要认真核对配料标准,并根据天气变化,气温高低以及四季轮回的特殊要求,做好拌馅工作。汤包经营至今,有关肉馅的投诉为零。

  作为耿福兴的掌门人,高述红的多年经营下,耿福兴坚守着百年艰辛和责任,如同长江上的巨轮,正劈风斩浪,驶得愈发的稳健、长远。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杨中忠 张黄超 编辑:吴越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芜湖频道|芜湖新闻|芜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