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芜湖频道|芜湖新闻|芜湖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 芜湖 > 书记报道集

加快打造“四个名城” 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前列”

——访芜湖市委书记潘朝晖

时间:2020-11-04 08:28
摘要

  记者:请您结合芜湖实际,谈谈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学习体会。

  潘朝晖: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是对我们的巨大政治关怀、深刻思想引领和精准实践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必须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要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含技量、人均量,坚定不移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必须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紧紧围绕制约发展的堵点问题,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深化芜湖市综合监管分类执法、中小企业信用贷等一批重点改革,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突出短板,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必须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芜湖更大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高供给质量效率和适配性、增强芜湖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必须在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上作出芜湖更大贡献,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当好皖江崛起排头兵、五大发展先行者,奋力实现省委提出的“四个走在前列”目标要求。

  记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芜湖市有哪些具体思路和举措?

  潘朝晖:近段时间,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芜湖市各个层面都在深入思考、加强谋划。芜湖市委召开了十届十三次全会,出台贯彻落实的《决定》,初步提出打造“四个名城”,加快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

  一是打造全国率先迈向中高端的智造名城。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作用,推动“芜湖制造”迈向“芜湖智造”。制定优势产业升级计划,实施新一轮工业技改,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聚力推动十个战新产业发展,加快培育若干个产值上千亿元的战新产业基地、20个左右“群主”企业、“链长”企业、100个左右在行业有较大影响力的“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争创全省线上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力推“四新加一资”模式,实施企业上市五年倍增计划,力争2025年上市公司达40家。

  二是打造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创建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力争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6%,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0件,发展质量核心指标稳居长三角第一方阵。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主战略,落实就业导向的招商引资政策,推行“企业进高校、师生进企业”“行知计划”“华佗计划”,打造长江经济带领先的人才高地和产业创新高地。按照全城孵化与投资孵化一体化理念,谋划建设全域孵化区,支持重点企业孵化平台建设,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到2022年芜湖市高企数超过1700家、冲刺2000家。

  三是打造联通长三角和中部地区枢纽型的开放名城。高位推进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建设,坚持制度创新加制度复制、中国特色加国际接轨,深化投资、金融、贸易等一揽子改革,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机制优势,建设比肩全国全球领先的内陆港口型自贸区和科技创新型自贸区。加快综保区提档升级,高起点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积极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举全市之力推进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港建设,同步推进高铁货运枢纽建设,深化芜湖港与上港集团战略合作,建设长江下游集装箱转运中心,规划全国最大的内河航运要素大市场,建设中欧班列始发站,打造对接全球资源和市场的临港经济区。

  四是打造长三角中心区有特色有魅力的生态名城。围绕“治水”,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探索“厂网河湖岸”一体化治水模式,打好“23+80+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歼灭战。围绕“治岸”,落实“1515”岸线分级管控措施,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高标准建设龙窝湖湿地公园、江湾生态公园、四褐山生态公园,打造十里江湾、百里绿廊,形成“一江碧水向东流”集中呈现的壮阔画卷。围绕“治渔”,打好禁捕退捕攻坚战,做好退捕渔民安置工作,推动“捕鱼人”变为“护鱼人”,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

  五是加快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扎实做好灾后恢复重建,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全力解决好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在功能品质上与一二线城市等高对接,打造区域教育、医疗中心,持续提升教育、医疗水平。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优化城市空间格局,高起点推进江北新区建设,打造全省全国一流的科技型园区、生态型新区、宜居型城区,推动老城区有机更新,注重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和风貌,充分彰显“山水相间、精致繁华”的城市风貌特色。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沈宫石 编辑: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芜湖频道|芜湖新闻|芜湖资讯